艺术同构 指导幼儿绘本阅读

2018-11-29 22:24苏毅敏
名师在线 2018年13期
关键词:同构尝试绘本

苏毅敏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一中心幼儿园,福建泉州 362000)

引 言

绘本故事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借助文字和图画共同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其故事往往比较适合幼儿阅读,能唤醒幼儿的阅读欲望。在指导幼儿阅读绘本读物时,教师可以利用艺术同构的原则,将音乐、美术、戏剧、文学等融合在一起,利用彼此之间相同、相连、相通的特点,采用各种方法促使幼儿深入感受绘本故事的艺术魅力,并提高阅读效果[1]。这种指导方法能让幼儿更好地融入绘本作品中,并且让幼儿的情感世界变得更为细腻,进而提高阅读效果。

一、借助感受手段艺术同构,创设情境,产生画面共鸣

教师要促使幼儿能动地对绘本故事进行再创造,与之产生心灵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绘本中有一些意境往往通过画面的形式展现,可以意会而不可言传。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将音乐、图画一起展现给幼儿,促使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下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激发幼儿阅读绘本作品的兴趣,促使幼儿更深刻地体会到图画中所蕴含的内容[2]。这样的教学将音乐、绘画结合在一起,能让幼儿的感知能力得到提升,也体现了艺术同构的特点。

在指导幼儿阅读《爱心树》这个绘本故事时,教师可以结合绘本的内容给幼儿播放一些音乐,让幼儿能更深刻地感受绘本故事的内容。例如,在观看孩子和树木和谐相处的画面时,可以播放一些舒缓而美好的音乐,让幼儿随着音乐声缓缓起舞。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启发幼儿进行联想,想象自己和父母相处的场景。在观看男孩子长大后回到大树身边后,大树只剩下了树桩时,要播放一些让人心酸的音乐,让幼儿体会到其中的哀伤之情,可以配合一些肢体动作,动作主要展现的是和人分别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展开联想,思考自己长大后父母都老去了,此时自己会怀有怎样的情感。由于采用了艺术同构的方式,幼儿能更深刻地感受到绘本故事中的情感,如有幼儿提出:“本来我觉得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看了这个绘本故事后才知道爸爸妈妈原来会变老,我要更加珍惜了。”幼儿能更好地体会绘本中的寓意。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参与到音乐场景的展现中,尝试用身体动作伴随着音乐进行舞蹈,这样能让幼儿更投入地感受情境。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通过音乐和画面感受到了什么情感,尝试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这样也能让幼儿更深刻地理解绘本故事的内容。

二、通过创作方式艺术同构,鼓励想象,描述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中有不少的具体情境,在绘本故事中也是如此。教师要促使幼儿产生积极的想象,尝试将自己想象到的内容表述出来。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鼓励幼儿尝试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入手进行表述。由于幼儿的兴趣爱好不同,有的可能喜欢音乐,有的可能喜欢美术,因此在尝试表达的过程中也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展开联想,这样就产生了艺术同构的效果,能让幼儿在想象中更好地渲染情节,其表达效果也会更出彩。

在阅读《我爸爸》这个绘本故事时,教师可以给幼儿展示绘本中的一些图片,然后鼓励幼儿展开积极的想象,思考绘本中展现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例如,有幼儿尝试回答:“故事里的爸爸是一个万能的人,吃得十分多,游泳很快,很高大,而且还很柔软。”同时,教师还鼓励幼儿展开联想,思考如果要自己编写《我妈妈》的故事,该如何编写。教师让幼儿尝试借助音乐和绘画来表现自己的想法,幼儿可以选择能体现妈妈形象的旋律,配上舞蹈来表现,也可以将自己心中的妈妈画出来,用美术的形式展示。例如,有幼儿尝试绘制了妈妈的形象,将妈妈画成了八爪鱼的样子,一只手在编织毛衣,一只手在切菜,一只手在炒菜,一只手拿着书本给宝宝讲故事,通过这幅图画幼儿展示了妈妈十分能干。

教师要采用多元化表达策略,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象。教师可以采用音乐或图画的形式让幼儿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幼儿的想象力变得更为丰富,在尝试描述故事情节时,幼儿也会更具体地表达。最终促使幼儿由浅入深地展开想象,熟悉故事中的角色,并进一步体会到绘本的艺术魅力。

三、提供表征平台艺术同构,联系生活,促进行为迁移

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行为迁移的原则,促使幼儿根据绘本的内容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产生生活的想象。教师可以给幼儿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幼儿联系在生活中看到了怎样的场景与之相似,又或者思考自己曾经在电视节目、戏剧作品中看到过哪些与之类似的场景。在此基础上激发幼儿再创造,促使幼儿讨论绘本中的内容,这样能让幼儿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让幼儿的情感变得更为丰富。

《我的感觉》系列绘本故事讲述的内容是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负面情绪伤害到自己和他人。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这个绘本故事时,可以鼓励幼儿尝试联系生活,说说在自己的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当自己的情绪发生波动时,该如何避免情绪的变化。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联系自己看过的动画片或者综艺节目,说说是否能从中找到合适的例子证明应该要好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例如,有幼儿提出:“我看到过很多电影里爸爸妈妈因为闹矛盾结果就离婚了,剩下宝宝一个人很难受。我觉得如果爸爸妈妈都能控制好情绪,就不会让宝宝难受了。”通过联系生活尝试表达,幼儿对于《我的感觉》中讲述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教师要在指导幼儿阅读绘本故事时充分考虑到作品向幼儿生活回归的要求,促使幼儿结合生活思考绘本的内容。这样幼儿能意识到绘本中的故事和自己的现实生活有关,幼儿也会自觉地贯彻自己在绘本故事中学到的经验,提炼出的哲理,感受到的情操,促使幼儿获得全面发展。

四、提供扮演机会艺术同构,角色体验,挖掘蕴含价值

心理学和艺术领域都认为角色体验是一种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相互合作的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参与到角色扮演的活动中,尝试更深刻地体会绘本故事中的价值。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幼儿能将戏剧等艺术形式融合到绘本阅读中,产生艺术同构的效果,使幼儿更细腻地感受绘本故事,从而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多元价值。

在阅读《和甘伯伯去游河》这个绘本故事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参与到角色扮演的活动中。在活动中可以向幼儿提出一些问题,如:“甘伯伯为什么允许那么多小动物都上了自己的船呢?”“甘伯伯的船被小动物们弄翻了,但是甘伯伯为什么一点都不生气,还让大家吃点心喝茶呢?”“如果你是甘伯伯,你会选择再次带着小动物们上船游览吗?”带着这些问题尝试展开角色扮演,能让幼儿更好地体会文章的内涵。幼儿发现,这个绘本故事讲述的是分享给人带来的快乐,要求大家尝试和其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幼儿在角色扮演中能更真切地感受到甘伯伯的宽容和伟大,进而意识到分享不仅能给他人带来快乐,也能让自己快乐。

结 语

在指导幼儿阅读绘本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艺术同构的原理,将绘本故事和幼儿熟悉的音乐、图画、戏剧等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促使幼儿对绘本的细节更为了解,体会到其中的价值。这样能提高幼儿对阅读绘本的兴趣,也能促使幼儿提升理解力。

[1] 李忠玲,张茜,林泳海.谈教师对幼儿绘本阅读活动的指导[J].幼儿教育,2011,(36):10-12,32.

[2] 何黎明.幼儿绘本阅读中教师成为促进者角色的策略[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0,(04):10-11.

猜你喜欢
同构尝试绘本
运用同构法解题的步骤
指对同构法巧妙处理导数题
同构式——解决ex、ln x混合型试题最高效的工具
绘本
绘本
绘本
再试试看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