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师德 铸师魂 树师风
——天津市静海区第七中学师德建设工作纪实

2018-11-29 07:51
天津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师德学校建设

■本刊记者 刘 芸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其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着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走进天津市静海区第七中学的大门,干净整洁的环境,青春朝气的学生,爱岗敬业的教师,校园里到处洋溢着生机和活力。近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师德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立师德,铸师魂,树师风,培养了一支形象好、素质高、业务精的教师队伍,先后获得静海区师德工作先进单位、天津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等殊荣。

全面落实,师德建设是重中之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学技能,还要有高尚的人格情操、良好的道德素质,唯有如此,才能成为言传身教的典范,才能“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

作为2011年才成立的新建校,静海区第七中学深知师德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师德建设不是表面功夫,不能只是开会、做笔记,应该落实到制度上,落实到行动中。”据校长刘玉兴介绍,学校在践行“建绿色校园,办绿色教育”办学理念的过程中,确定了“学生做主人,教师铸师魂,学校创特色”的办学思路,特别指出将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并建立起一套长效工作机制,多措并举,全面落实。

为保障师德建设工作常规推进,静海区第七中学将师德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体系,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形成校长亲自抓、师生同参与、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局面。在制度建设方面,学校先后制定了《师德教育方案》《师德建设基本要求》《新上岗教师师德教育制度》《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规定》等规章制度,在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制度化的同时,也为教职工的一言一行画出了标线、底线和红线。在常规落实方面,每学期学校都会制定师德工作计划及具体实施方案,统筹谋划,周密设计,保证每个环节、每个活动都落到实处。在学习方式方面,学校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除了组织全体教师常规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等专项学习,集中观看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外,还要求大家多读书、写心得、说感想,力求收获最佳学习效果。在检查督促、考核机制方面,领导班子坚持每周对教师工作纪律、工作作风进行检查,办公室每月对干部、教师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并结合教师自评、互评及家长、学生评价,对师德进行全方位量化考核,同时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度,考核结果与绩效、职称、评优评先等挂钩,计入教师年度考核结果。

与此同时,学校非常重视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加强党员思想建设,学校通过上党课、组织党员论坛等形式,对党员教师进行宗旨信念、党风党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发挥党员引领作用、明确党员服务职责,建立党小组责任区,划分党员服务区,开展“三帮扶”“三深入”等活动,让学校事事处处都有党员的身影;为加强廉政建设、树立良好党风,党支部认真做好廉政风险防控、警示教育等工作,让廉政之风吹进校园,向师生展现良好党风党纪。今年以来,党员教师带头走在教学一线抓课堂,率先走在管理一线促整改,结对培养青年教师12名、帮扶学生62名,在业余时间走访多名退休教师、退休党员,带动学校师德建设顺利开展。

主题引领,师德教育常抓不懈

师德教育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师德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对此,静海区第七中学展开了多渠道、分层次且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

对党员干部,师德教育一方面与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规党纪相结合,引领干部认真落实《静海区教育系统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规定》等相关要求,开展公正廉洁、勤政务实教育;另一方面要求全体干部以身作则、认真服务师生,每学期签订干部工作目标责任书,做好与师生的结对帮扶、谈心交流,搞好年级、处室工作的承包,定期深入一线解决师生问题。对广大教师,学校开展“以德育人”教育,引导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一方面学校出台全员育人规定,学期初人人签订师德建设承诺书,学期末做好师德考核;另一方面,通过组织教师观看师德教育影片,开展师德征文、演讲等一系列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教师爱岗敬业,重操守,树形象。

在师德教育组织形式方面,静海区第七中学倡导将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常规教育与主题活动相融合。如,学校深入开展师德专项学习活动,组织教师在全体会上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政策法规;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要求教师恪守职业道德,让学生感受真正的师爱,尤其加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引导,及时纠正不良行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学校还鼓励教师多读书、多学习,提升教育智慧,丰盈精神世界,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另外,学校还积极开展“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专项治理”“向职业倦怠说不,做担当作为好教师”“幸福约定”等主题教育活动,深化从严治教,制定整改措施。

其中,为严格落实教育部《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静海区第七中学深入开展了“廉洁从教”专项教育活动,采取有效措施,取得良好效果。一是通过签订廉洁从教承诺书、征集廉政格言、填写廉政信息表、建立廉政档案等形式,深入开展教师廉洁从教承诺活动;二是学校制定《关于禁止有偿家教、收受礼品的规定》,让师德师风与职称评定、评优晋级甚至绩效分配相挂钩,根据情节程度对违规教师进行相应处理,把师德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使“廉洁文化进校园”做到有据可依;三是做好教育提醒工作,要求全体教师不得收受学生、家长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不得接受家长的宴请,尤其是在教师节、元旦、春节等较为敏感的节日,会有针对性地重申要求;四是成立督查小组,通过明察暗访,对教师的校内外行为进行监督,一旦发现苗头,主动与问题教师进行谈话,彻底扼制违规行为。

榜样力量,身边典型催人奋进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模范就是一座丰碑。”谈到近年来学校师德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校长刘玉兴特别提到了身边典型感化人、教育人的重要作用。

化学教师王俊霞,连续18年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连续7年担任班主任工作。执教20年来,她用心育桃李,用爱滋养学生成长,用人格魅力获得同事尊重,用赤诚的心赢得家长认可。她认为,班主任的责任不仅在于“教书”,更在于“育人”,所以,除了以“良师”的身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她也乐于作为“益友”,倾听学生的烦恼,协助他们一一化解家庭矛盾、情感纠纷。她明白,自己的人格品性、举手投足无不影响学生的思想言行,因此,她格外注重言传身教,如默默捡起地上的垃圾、动手帮学生整理书架,无时无刻不在为学生作表率。2017年,王俊霞患病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多发性乳腺纤维瘤,应及时做手术。可是,一想到自己所带毕业班的学生正处于迎考关键期,她硬是将手术一拖再拖,直到病情达到手术上限才住院治疗。本来术后至少要休息两周才能上班,可王俊霞不愿耽误学生上课,只请了三天假就回到学校。王俊霞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准则,为学生、为工作尽心尽力,成果荣誉也纷至沓来:所带班获市级“五四红旗团支部”、区级“三好班集体”等荣誉,其个人则荣获市级“优秀班主任”、区级“优秀教师”“青年岗位能手”和“静海好人”等称号,所著多篇德育论文获得了国家级奖项。2017年,王俊霞克服教学任务重、筹备时间紧等重重困难,潜心打磨课件,完善每个细节,最大限度发挥个人水平,一举拿下天津市第九届“双优课”评比化学学科一等奖。

语文教师张婷婷,虽然参加工作仅5年,但她在有限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汲取经验、掌握教学技能、增强自身能力,迅速成长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优秀教师,也成了学生口中颇有威望的“婷婷姐”。课上,她与学生一起学习,讨论问题;课下,她和学生打成一片,共同成长。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小王(化名)是班上的“老大难”,处于青春期的他叛逆任性、沉迷网游,甚至出现了逃课等行为。经过与小王的两次长谈,张婷婷发现他的这些出格行为只是想要引起忙于工作的父亲的重视。了解到这点后,张婷婷主动成为小王父子之间沟通的桥梁,耐心劝导化解心结,帮这对父子缓和了关系。张婷婷将学生的事、学校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对自己的事反而不那么上心了。多少个周末,她将年幼的孩子托付给家中老人照顾,独自到校加班工作;多少个夜晚,她等孩子睡着后再悄悄起床,熬夜备课,有时一干就是一个通宵。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所带的班获评市、区级“三好班集体”,她自己也荣获区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区“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成为青年教师学习追赶的目标。

王俊霞和张婷婷只是七中教师群体的一个缩影,如今学校已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优秀教师:张起坡,天津市教育系统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28年如一日奋战在学生思想教育最前线,用爱心与耐心感化问题学生,帮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王丙萍,区级优秀德育教师、优秀教师,“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是她的目标,“学生健康成长”是她的心愿,她用一言一行感染影响学生,深受学生爱戴;程广杰,区级优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善于用小智慧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他将学生比喻为璞玉,只要用心打磨,就能琢磨成器……正因为有这些优秀教师在平凡岗位上的默默耕耘,潜心钻研,弘扬高尚师德,发挥榜样力量,学校才有了发展之魂、进取之魂,才有了近年来办学品质的显著上升,才有了学生、家长的交口称赞。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希望大家用自己的勤奋与智慧翻开新的画卷、书写新的篇章。”在今年秋季的开学典礼上,刘玉兴勉励全体师生放下荣誉、继续前行。他说,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为师之本,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开放环境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面对学校教师队伍年龄偏大、结构不均衡等历史遗留问题,只有夯实师德建设的基石,不断提升教师师德水平,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未来,我们将致力于改善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推进师德建设向纵深发展,让更多优秀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师德学校建设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学校推介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