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弊端中寻求正确的互动模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改善师生互动弊端的实践研究

2018-11-30 11:05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秦馀小学校宋玲萍
数学大世界 2018年29期
关键词:弊端后进生师生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秦馀小学校 宋玲萍

有效的课堂师生互动,能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一线教师是最好的实践者,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线教师通过对师生互动方面理论的研究,加之教学实践,能够及时发现弊端。笔者任教第四年,在单一的教师传授过渡到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跌倒了无数次,也爬起了无数次,慢慢地走向了光明。

一、师生互动解析

师生互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与教师合作完成某件事情,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笔者听过很多专家名师的小学数学课,不管是活动课还是非活动课,都会涉及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笔者当初认为师生之间“零距离”便是互动的体现,教师先提问,学生思考,然后回答,师生之间的互动就出现了。然而,经过实践才发现这种想法是肤浅的。经过反思与研究,笔者认为:师生互动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更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集中体现。总的来说,师生互动是学生提高思维的关键。

笔者还发现,刚毕业的年轻老师一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很近,更像朋友,很多人就认为年轻老师更容易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其实不然,就像笔者最初认为的那样,师生互动也不是师生关系。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是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联系的,学生提升思维高度便是最终目的。年轻教师更易与学生相处融洽的说法是正确的,但是将这种关系转化为课堂中的有效师生互动仍然需要认真研究与实践。师生互动的有效实现,还需要教师自身坚实的理论与实践作为铺垫。

二、互动中的弊端

1.内容深度的缺失

当今教育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但是强调过了头,便成了弊端。笔者就经历过一次失败,那时笔者工作才一年,各方面能力都很薄弱,参加了区青年教师评优课。准备过程比较急,那时也没有重视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没有深入研究课标。在自己学校模了几次课便上了场,在上课途中便问题连连。换个学校、换个班级,笔者根本把持不住学生,突发的一个个问题根本来不及思考。笔者当时虽重视师生互动,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思考,但是却忘记了师生互动也要有理论支撑,而非纯粹的你问我答,也不是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笔者当时为了吸引学生眼球,搞了许多花里胡哨的场景,都是对于本节课没有用处的。因此,笔者认为,师生互动中,教师必须要在背后把控全局,而不是任其自由发展。

2.合理时间安排的缺失

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必定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这便造成了时间上的不足,甚至是浪费。每个班级学生的水平不一样,不同层次的学生水平也不一样,不能套用一般的师生互动方法,要与实际相联系。可想而知,师生既然要互动,肯定是要花费较长时间,这对一线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有些班级的学生较为活跃,喜爱热闹的课堂氛围,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能够合作讨论,兴致高昂。但若是积极思考还好,就怕有些只是起哄,这样教师又要花时间去管理纪律,时间便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3.公平性的缺失

每个班级里都有课上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而那些默默无闻的学生从来不举手。一旦教师心急,便会反复地叫比较好的学生来回答,这便会导致优等生得到机会发展,而后进生持续遭受冷眼旁观。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来说,能够顺利地上完一节课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更加倾向于让思维敏捷的学生来回答,长此以往,便会使得师生互动变得狭隘,单纯是教师和优等生之间的互动,而后进生则是旁观者,这样就造成了不公平,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失去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4.衡量效果的缺失

一些老师在和学生互动时这样问道:“这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学生则会拉长声音去回答,笔者也常犯这样的错误。一些教师认为这样的提问也包含在互动中,但是,学生的回答没法去衡量,只凭他们的表面说辞没法确定他们学习的效果,可能部分学生只是依样画葫芦,学生不用经过思考就能回答这些问题。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是教师来完成的,怎么教、教什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等都与互动息息相关,教师要认真考虑。

以上是笔者任教三年多的发现,同时也在潜心研究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分析师生互动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优化课堂教学,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效。我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与钻研,找到了以下几个方法:

三、改善方式

1.教师要会得全面

教师在教学前应深入研究教材。最近读了李烈老师的《我教小学数学》,书中阐述了他潜心研究教学后总结的一些优良教学方法:抓微观,抓具体,抓落实。李烈老师上好一节数学课的做法是:

(1)尽量发现表扬孩子们的每个“闪光点”,唤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老师的表扬声中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爱。

(2)有意注意“学困生” ,让他们感受到新老师没把他们当差生。

(3)对所讲的新知识,一定留有充分的反馈时间,让所有的学生当堂学会,人人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有新的起点。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对于我研究师生互动也有一定的影响。教师要会得全面,在教学前要做很多准备工作,深入研究教材,把握重难点。师生互动要以扎实的数学知识为基础,教师若能够正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那么教授时就不至于浪费时间去研究不相干的问题。很多教师败在“顾虑”太多,想掌握全局,教授尽可能多的知识点,却不知有些东西是无用的,无需花时间去纠结。教师要交给学生适合的、有用的知识,同时也要因材施教。

2.教师要有适合互动的教学观

教师在研究教学设计时,要阅读很多参考资料,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课堂中的师生互动需要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做好预设,问题的提出是否是恰合时机的?是否具有发散性,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即使教师在课前准备得相当充足,走进课堂中也随时会有突发状况发生,这时就需要对教学思路进行重组,互动的发生时机也要改变。

3.教师要有公平公正的学生观

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虽是起辅助功能,但是却是不可缺失的,教师在一开始就要掌控全局,为学生开个好头,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同时要对自己和学生充满信心,一视同仁。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而不能偏爱好学生,冷落后进生。教师要本着公平公正的态度,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同等的机会,帮助后进生融入师生互动中来,不论是活泼聪明的还是沉默内向的学生,都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中来。教师不能一味追求课堂的顺利进行就逃避困难,寻找捷径,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艺术需要每一位教师去探索。

猜你喜欢
弊端后进生师生
试论高中班主任在转化后进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师生讨论改病句
跟踪导练(四)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I Am not just a Statistic,I Am Survivor
浅谈转变“后进生”
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研究
家族企业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