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美术课堂卫生习惯的培养研究与对策

2018-11-30 18:41陈璐福建省龙岩松涛小学
少儿美术 2018年7期
关键词:卫生习惯卡纸整理

■文/陈璐 福建省龙岩松涛小学

一、对问题的调查和分析

1.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律性较差,对课堂的环境卫生意识较弱。教师如果没有提醒他们收拾整理自己手工制作产生的废弃材料,大多数学生就直接下课,无视班级卫生情况,觉得整理教室是当天值日生该做的事,与他们无关。当我问他们,你们愿意在这样乱糟糟的环境里上课学习知识吗,为什么连自己的座位都不整理干净呢?而学生做出的反应有这几种:(1)回答并配合整理;(2)不说话且不好意思地整理起来;(3)慢慢磨蹭,最后不整理。

2.当今社会的孩子大多都是被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围着、宠着。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家中,大部分事情基本是由大人包办,像剪刀、刻刀等有一定风险的美术工具是被禁止的,收拾整理的工作往往不让孩子动手,也就没有机会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了。

3.学生在美术手工课的制作过程中随意摆放物品,随手丢弃垃圾纸屑,一节课风风火火的下来,桌面、抽屉、地板上的垃圾随处可见。我发现造成较多的废弃材料还有一个原因是学生没有节约使用手工材料,也不会合理利用材料边角料。例如学生需要剪一个小图形,他们会把这个小图形画在完整的卡纸中央,再将卡纸开膛破肚地进行剪裁,如果中间的图形剪得不理想、剪破了,即使周边的卡纸还有很多空间可以使用,一些“豪气”的学生仍会把卡纸揉成一团,换一张新卡纸重新开始。

4.学生不够自觉,常常推卸责任。“这不是我的,是他的垃圾”这种踢皮球式的推卸方式在好几个班级里都有出现过。此外,一些学生为了保持自己座位的干净整洁,会把产生的垃圾撇到“邻居”家,造成课堂中不必要的纷争。

如何有效培养低年级学生美术课堂卫生习惯并且能保持下去,是我们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着力进行的探究实践。

二、低年级学生美术课堂卫生习惯培养探究实例

带着这个课题我们将美术课堂卫生习惯的培养渗透到手工课的具体教学环节里,与日常教学结合在一起。

案例一:树榜样,授方法

手工课上我会让学生带一个塑料袋来装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在投影示范时自己也会垫上垃圾袋边讲解边把一系列整理的动作做到位,遇到不小心散落在地上的废旧材料也会捡起放进垃圾袋里,保持讲台的整洁;针对学生不懂得合理利用材料这一情况,教师选取学生的做法,并示范教师的做法:选择大小合适的卡纸或在完整卡纸的边角上剪裁,师生两种做法一比较,一目了然,学生很快就掌握合理利用和节约材料的方法了。

分析:教师言传身教,身体力行,能够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学生美术课堂良好卫生习惯的观念。除此之外,传授方法,直观有效地加深学生的认识和印象。

案例二:分步骤,说具体

在研讨课《化装舞会》课后的整理与收拾中,我设计了一个“听口令做动作”的环节,让学生按照小口令的步骤收拾整理:(1)将装饰品和大于手掌的纸材放进材料袋里下次再利用;(2)把工具放进美术袋里;(3)整理桌面与地面,废旧的材料装进垃圾袋中;(4)检查周围环境是否整洁,课后请卫生组长检查本组卫生情况并进行登记。

分析:亚里士多德说过:“总以某种固定方式行事,人便能养成习惯。”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有条理地整理收拾,让学生知道具体该做什么,怎么收拾,久而久之养成自觉、主动地整理美术课堂的卫生习惯。

在研究中教师边执行、边反思、边调整,在课堂上多次反复的实践,不断地探索改进工作,解决美术课堂中学生卫生习惯的实际问题。

三、研究对策

1.时时提醒。低年级学生卫生意识薄弱,正处在养成教育的阶段,抓住这个关键时段,教师在课堂中反复提醒、换方式提醒,加以引导培养美术课堂的卫生习惯。

2.表扬鼓励。低年级的学生喜欢被表扬,当一些学生收拾整理到位,我会及时表扬。如口头表扬、小印章、学期评选环保小卫士称号等多种方式。学生受到表扬有一种成就感,同时也可以带动那些课堂卫生习惯意识不够强的学生,提高他们的课堂卫生意识。

3.相互交流。师生置换身份,让学生做小老师,通过实践,相互交流,共享各自收拾整理的小妙招,保持课堂环境卫生,总结经验,进行推广。

4.互相监督。下课前同桌之间相互检查、互相监督。每组选出一位责任心强的学生当组长,每节手工课负责检查同学们收拾整理是否到位。如累计被组长登记3次卫生没有做好的学生由美术教师提出教育批评;累计被组长登记5次卫生没有做好的学生由美术教师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共同来培养学生的课堂卫生习惯。

5.奖励机制。为了培养学生美术课堂的卫生习惯,将教师的示范作品奖励给课堂中表现优秀或有进步且爱护教室卫生环境的学生;另外学期末,每小组评选一名环保小卫士和一名进步显著的学生,由教师选取适当的学习用品进行奖励。

6.课堂示范。针对许多学生节约意识薄弱,没有合理地使用材料,在剪纸课堂示范中,用学生习惯的剪裁方式与教师的不同剪裁方式进行比较,使学生较快地意识到如何合理使用材料和节约材料。

7.合力共助。与班主任、家长合力。在美术课堂之外与班主任协作培养,让卫生习惯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另外,借助家长会宣传良好卫生习惯的好处和对学生的影响。与家长协同培养学生美术课堂的卫生习惯,实行家校共建,养成学生良好的美术课堂卫生习惯。

四、成效与反思

从2014年9月到2015年11月,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对低年级的美术课堂卫生习惯的培养开展了实践探索。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学生方面:经过反复的实践、培养、实验,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已经能够养成自觉地收拾与整理卫生习惯,并掌握了节约使用手工材料和合理利用材料、边角料的方法。

2.家长方面:家长能够认识到培养孩子美术课堂卫生习惯的重要性,支持并配合美术老师的工作,督促孩子养成和坚持良好的美术课堂卫生习惯。

3.教育教学成效

经过一学年的研究实践,成效突出,主要表现在这两个方面:

(1)学生关注美术课堂卫生习惯的主动性增强了。

和去年相比,学生明显有了爱护班级环境卫生的意识,在手工制作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意识地不乱丢垃圾,自主收纳。遇到一些同学疏忽了,他们会相互提醒;整理阶段中,学生能自觉地完成一系列的动作,整理桌面、抽屉、地面周边的环境,完毕后坐端正等待下课指令,教师不会因为之前凌乱不堪的“战场”而伤脑筋了,课堂的效率也提高了。

(2)增强了节约的意识,能够合理利用材料。

选材、剪裁时懂得对比较大面积的边角料进行小面积装饰或者留在后面的课程中使用,养成较好的制作方法和节约的好习惯,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学生会告诉你:“老师,看,这样的小卡纸下次还可以剪一只小蝴蝶或者小爱心。”“剩下的彩带,我已经想好了,等《纸风铃》那一课可以派上用场。”“多出来的花瓣,我要把它压在书里做书签。”……

4.反思

从刚接到课题对其认识模糊、无从下手,到之后的接触、了解、分析、讨论、实验、调整、再实践,在这一年的时间当中我有所体会:

(1)领悟了小课题的意义。小课题,具体而真实,贴近教学。研究讨论过程中,常常能体会到课题组老师们的评价该是相当中肯而实用的。

(2)多学习,勤思考,及时反思。资料的积累是相当必要的,通过计划、总结、课例、学习笔记、会议随笔等形式记录研究过程。

(3)小课题提供了教师交流经验的平台,增进教师间的互动与合作,助推了教师的成长,提高了我们对课题研究的能力,扎实有效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儿童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但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让我们抓住低年级这个关键期,培养学生美术课堂的卫生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卫生习惯卡纸整理
向自己道歉
立体卡纸金鱼
可爱的卡纸小鱼
浅谈培养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浅谈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房间”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