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意兼得,法趣相融
——以《莫泊桑拜师》为例谈教材的核心价值

2018-12-01 05:01江苏江阴市城南小学聂荣才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23期
关键词:福楼拜莫泊桑言语

江苏江阴市城南小学 聂荣才

一、文本价值与核心价值

一篇文章所能提取的语文学习价值很多,如文体特征、语言特点、结构章法、主题意识、表达形式,等等。叶圣陶先生在《关于语言学分科的问题》一文中指出语文的核心价值是“让学生认识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学会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这个工具”。王尚文先生则认为:语文学科应以教材的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语文学科重在学习教材怎么说,以使学生从中学习如何具体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本领,提高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郑桂华老师在《语文有效教学:观念·策略·设计》一书中有过独到而精辟的阐释。她指出:一篇课文在存在许多教学价值点的情况下,教学设计不仅应该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更要抓住“语文核心价值”。重点发掘课文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重点完成语文课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而适当弱化文本中可能隐含的其他教育价值。简而言之,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就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言意兼得,确定核心价值

作为普通教师,该如何确定教材隐含的核心价值呢?王崧舟老师在《阅读教学:指向文本秘妙》一文中提到:章法、语言、基调、顺序、句法、主题等都是文本细读的秘妙之处。但教师要从众多的秘妙中确立语文的核心价值,就必须依据是否有语文特征,是否有文本个性,是否有统领功能,是否有迁移价值等标准来甄别。笔者认为应该做到言意兼得,法趣相融。所谓言意兼得,就是教师既要关注文本内容的情感体悟,又要关注语文教学的最大价值,即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使“言”和“意”同步发展;所谓“法”就是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语文学习应该培养的能力;所谓“趣”,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与文本、教师、编者、同学在对话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使课堂充满情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2011年版)》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且工具性列在首位。王崧舟老师说过:语文教学必须同时睁大两只眼睛,一只眼睛注视思想内容,一只眼睛聚焦言语形式得意又得言。文本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表、中、深。表层是文字传递的信息,也就是文本讲什么,一看就懂;中层就是内涵,所谓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也是内容;深层是埋得最深的,是语言的形式,这对绝大多数读者来说是个秘密。“得意”就是通过与文本对话,能够读懂文本传递的信息,体会语言的内涵,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得言”就是关注作者的语言表达形式,发现作者是怎样写的,能够进行简单的横向迁移,并逐渐掌握语言运用的秘密。

三、聚焦重点,突显核心价值

语文教学怎样做到让学生能同时睁大两只眼睛,既关注到思想内容,又关注到言语形式,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教师要结合具体文本、具体语言、具体情境,在语言表达处、在文本秘妙处、在遣词造句处、在布局谋篇处时时唤醒,常常提示,方能使学生双目炯炯,切实受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两个方面切入:一方面是从领悟人文内涵入手,有机学习言语形式;另一方面是由揣摩言语形式切入,将语言内容的学习渗透其中。

下面就以笔者执教《莫泊桑拜师》一文为例,谈谈如何在教学中突显教材的核心价值。

首先对教材进行文本细读,聚焦课文三次拜师的内容,感悟福楼拜和莫泊桑的人物形象,探寻写作的秘诀。教师可以用言意兼得、法趣相融的理念突显教材的核心价值,确立重点为指导学生品读课文第七节和第九节,第七节在内容上感悟福楼拜循循善诱、悉心指导的人物形象和如何获得多角度观察的方法,在形式上发现这一节一连九问的独特形式以及逻辑顺序。第九节关注福楼拜用两个生活中的平凡事例深入浅出地讲述写作的两个要诀,体会大师水平之高超,用拓展阅读莫泊桑的作品经典片段来破解“画家的手法”这个理解上的难点。笔者依据教材核心价值筛选甄别的标准,确立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的虚心好学的精神,懂得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发现特点、持之以恒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2.拓展阅读莫泊桑的名著片段,懂得“画家的手法”的真正含义。3.仔细观察生活片段,模仿画家的手法进行细节刻画。

现截取第二次拜师教学流程片段如下:

①学生自由读第七节,谈谈初读这段文字的最大感受。(有对福楼拜这位大师人物品质的感悟,有对这段文字特点的关注,有对如何细致观察的写作方法上的收获)

②引导学生关注文字:发现这段文字有什么特点?(一连九问,其中第一问和第九问相同,都是反问句)

③这一连九问都是福楼拜在向莫泊桑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不是没有什么可写的,而是要学会多角度去观察。关注首尾两问有什么关系?首尾呼应)

④那究竟该怎样细致观察呢?重点品读中间七问。(以马车为例,可以从装饰的不同,行驶天气的不同,地理环境的不同,看到的、听到的,赶车人以及马的不同表现的角度细致观察。这些内容的先后顺序能交换吗?不能,观察从整体到局部,从粗糙到细致)

⑤莫泊桑是在万般无奈之下来向福楼拜老师请教的,为什么福楼拜不直接告诉他应该如何去观察,而是向他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呢?(为的是让莫泊桑自己去观察体验,这样的收获才最丰富,印象最深刻,感受最真实;为的是用强烈的语气强调可写的内容很多)

⑥老师小结,引导学生认识福楼拜大师之大除了文学造诣之深之外,还在于对后辈的提携与关爱,毫无保留地把最有用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⑦抓住文本以对话形式进行叙述的特点,老师扮莫泊桑,学生扮福楼拜进行分角色朗读,扣住“滔滔不绝”一词指导读好这一连九问。(尤其是三个“不”字透露的着急,以及对三组对比观察的强调)

⑧小结:写好作品要学会多角度观察。

四、类比迁移,深化核心价值

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就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重点学习课文莫泊桑三次拜师,感受人物形象,获得关于写作的相关方法之后,教师就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正向迁移,深化课程的核心价值,积淀学生的核心素养。

笔者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这样一个观察记录的任务,引导学生横向迁移,进行言语表达的训练:学生对下午放学时校门口接学生的家长情况进行多角度细致观察,用画家的手法写成一个小片段。盛夏酷暑,家长们怎样等待;寒冬腊月,家长们怎样等待;相对悠闲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怎样等待;急着赶回家烧晚饭的家长怎样等待;用电瓶车接学生的家长和用汽车接学生的家长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前期多角度细致观察,再在阅读莫泊桑《米龙老爹》《羊脂球》中关于米龙老爹和上尉两个不同人物细致描摹的经典片段的影响下,学生细致刻画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放学片段的描述生动又细致,充满个性和情趣,较好地实现了从关注内容、积累语言到注重形式、运用表达的转换。

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就在于言意互转,这也是语文的本质,一定的言语内容生成于一定的言语形式,一定的言语形式实现一定的言语内容。关注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的回归。学生只有理解言语形式,才能深刻理解言语内容,才能真正学会阅读。学生只有抓住言语形式这个教学内容的“纲”,才能将语感教学、语言知识教学和思想感情教育融为一体。这样的语文课才会让学生言意兼得,法趣相融。♪

猜你喜欢
福楼拜莫泊桑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莫泊桑眼里的“傲慢与偏见”
莫泊桑眼里的“傲慢与偏见”
Guy de Maupassant居伊·德·莫泊桑
一块棉布造就莫泊桑
福楼拜的『笨学生』
莫泊桑拜师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关于冬天
特长就是专心地做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