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共享视角下的上海市社区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2018-12-04 09:21胡摇华吴迪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体育场地资源共享上海市

胡摇华 吴迪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上海市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上海市社区体育资源优化配置对策:以资源共享为抓手,构建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网络移动平台;以资源共享为思路,创新体育资源的配置与建设;以促进上海市体育产业发展为依托,加强共享体育资源管理;规范共享体育人力资源准入机制,加大相关培训力度。以期为社区体育资源的使用、配置和供给提供参考。

关键词:资源共享;共享经济;体育资源;资源配置;人力资源;共享体育资源;上海市;社区体育;社区体育资源;优化配置

中图分类号:G 80-051 学科代码:04030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use of community sports resources in Shanghai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method,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use of community sports resources in Shanghai: To build a community sports resources allocation network mobile platform based on resource sharing, to innovate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sports resources based on resource sharing,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in Shanghai, to strengthen the sharing of sports resources management, to standardize the admission mechanism of sports human resources sharing, and to increase the intensity of relevant training,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use, allocation and supply of community sports resources.

Keywords:resource sharing;sharing economy; sports resources; resource allocation; human resources;sharing sports resources; Shanghai; community sports; community sports resources; optimal configuration

2017年《“健康上海2030”規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发布,在健康上海建设方面提出了阶段性战略目标。提出的基本原则之一便是共建共享,即完善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发挥政府的组织和引领作用,凝聚企业、社会组织、社区的力量,强化个人健康责任,形成全社会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推进人人参与、人人享有。同时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实施社区主动健康计划,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方法,促进体育生活化。《纲要》的实施需要上海市居民的共同参与,但有限的体育资源与广大居民运动需求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如何缓解这一矛盾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资源共享就是为解决局部资源的稀缺性,而使资源在不同主体之间相互移动、重新整合,使资源整体平衡对称的过程[1]。共享经济正是资源共享理念的体现,通过集体和个人把闲散的剩余产能根据社会对体育运动的需求而让渡使用权来和整个社会分享,达到物尽其用的共享局面。例如,当前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大量的过剩闲置产能在多样化的共享平台上开放,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共享商业模式在经济领域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了诸多方便,例如出行、购物、娱乐等。本文基于体育资源共享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当前上海市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上海市社区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策略,以期为我国城市体育资源的配置和供给提供参考。

1 体育资源共享的内涵及分类

体育资源指的是人们从事体育生产和体育活动过程中所利用的各种要素总和。从范围上看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从内容上看包括有形物质资源(如体育场地、人力、财力等)和无形非物质资源(如体育赛事、拼搏精神、先进运动技术、体育信息资源等)[2]。体育资源共享根据物质形态也可划分为有形体育资源共享与无形体育资源共享。如图1所示,其中有型体育资源共享又分为体育场地共享、体育器材共享、体育人力资源共享。由于体育场地的准公共产品特性,体育场地可分为营利性与非营利性2种,营利性体育场地包括社会所有需要支付费用进行体育运动的场地类型,而非营利性体育场地则是带有公益性质不需要付费即可参与体育运动的体育场地,例如公共健身路径、学校与企业免费开放的体育场地场馆等。体育器材共享可分为固定器材与可移动器材,固定器材是定点安装的,例如篮球架、跑步机等大型器材,可移动器材如篮球、足球、乒羽球拍、高尔夫杆等。体育人力资源共享可分为社会体育指导员与体育服务人员。无形体育资源主要是体育信息资源,可分为体育市场信息、体育生产信息与体育服务信息。体育市场信息主要包括体育赛事举办信息与购票信息、体育培训信息;体育生产信息主要包括社区体育活动交流、俱乐部体育赛事等,体育服务信息包括体育旅游服务、体育公益活动服务、体育知识普及服务等(如图1所示)。

2 上海市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现状

2.1 上海市中心城区体育场地配置不足

上海市中心城区为黄浦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虹口区和杨浦区[3]。从表1[4]可以看到,这7个区的人口密度都大于上海市的平均值(3 631人/km2),其中5个区体育场地数量在上海市排名居后位,杨浦区和徐汇区因拥有较多高校,相对有较多的体育场地。但高校体育场地离社区较远,并且不能完全对社区居民开放,因此,人均体育场地占有量也不高。上海市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体育场地数量相对较少,也无空闲土地可再建体育场地设施。在供给侧方面需创新思维,开拓新渠道提高体育场地增量。

2.2 上海市城区之间体育服务资源不均衡

已有研究[5]表明,我国体育公共服务非均等化问题严重:公共体育资源总量短缺导致人均水平较低,城区之间大众体育人口和消费存在较大差异,公众社会体育相关服务存在严重缺失。上海市城区之间也存在体育资源不均衡现象:1)室內场地和室外场地不均,室外场地比室内场地的数量多一倍;2)各行政区虽然面积大小和人数不一样,但各区人均体育占有面积呈锯齿状排列。最低的宝山区(9.72个/万人)与最高的崇明区(25.33个/万人)相差1倍多;3)不同类型体育场地所占面积大相径庭,均等化并非绝对意义上的相等,需兼顾市民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2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做到大致相当,但现阶段上海市各类体育场地数量和面积都存在较大差距;4)上海市体育场地的投资占比不均衡。各类体育场投资金额差异较大,其中财政拨款和单位自筹占比90%以上,社会力量投资额占比非常少,体育场地市场化程度较低;5)城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由于彼此体育信息不公开透明,相邻地段体育资源的重复出现,拥有区域人文特点和环境优势的特色体育项目场地场馆较少;6)社区体育人力资源分布不均衡,各系统中体育系统体育场地数量最少,而平均单个场地从业人员为7.8个,教育系统单个场地从业人员为0.8个,社区平均单个体育场地从业人员为0.7个,高尔夫球场平均单个场地从业人员为244个[5]。教育系统和社区单个体育场地从业人员1个都不到,说明这2个系统的体育场地数量、体育服务和指导都存在缺失情况。

2.3 上海市体育资源信息发散不畅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新发展理念,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理念同样适用于公共体育资源配置,但这并不是说政府就不管,而是要管得最合适、最有效[6]。公共体育资源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是通过政府直接投资或者是通过其他配置方式进行供给,政府起主导作用,主要责任是制定决策、统筹规划、监督管理、提供信息服务等,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等优势资源对公共体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各体育企业在市场中承担生产、销售和服务的任务,并有效调节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率,产出最大效益。但现阶段对体育资源的推广还存在缺位。体育资源要服务于广大居民,根据居民需求进行有效调整,满足居民的运动、健身、娱乐等需求;但是,当前的体育资源信息发散方式单一、渠道简单,许多居民因无法获知体育资源信息(运动场地,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赛事举办等)而不得不转而寻求其他的消费方式。例如,体育运动项目种类繁多,但目前许多体育爱好者掌握的体育运动项目消费信息却并不多,一些运动项目多数人甚至没有接触过,对于这些项目如何参与以及在哪里可以参与没有获知渠道。

2.4 上海市体育场地建设资金渠道狭窄

大中型体育场地建设需要大量的财力和人力的支撑,我国对体育事业的投资资金只占GDP的0.5%左右,上海市这一数值为0.83%。上海市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5.94个。我国体育场地建设95%以上靠财政拨款和集体自筹,社会捐助、个人投资仅占了很少一部分。相对单一的建设渠道使我国各地区体育场地配置总量不足,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1)市场化程度不高。体育场地的生产和经营市场化程度不高,缺乏提高效益的直接利益驱动。2)居民体育消费较低。全国第六次普查通过调查上海市0~10 000元不同收入人群发现,其对体育类型需求基本没有太大差异,说明不同收入人群在体育消费上趋于一致。然而,我国体育场地属性上呈现的准公共产品,存在非营利性和排他性,因此,居民个体体育消费水平不高,也无法通过市场渠道来储备场地建设维修资金。

2.5 上海市体育人力资源数量较少

我国人口众多,体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33.9%。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大众进行科学运动和技术指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上海市有4万123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大约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对650人进行体育健身指导。虽然上海市加大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投入力度,但仍目前仍存在以下问题:1)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虽已增多,但仍不足以满足居民科学健身的需要;2)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制度落后,信息不透明,资源共享和资源流通欠缺渠道;3)社会体育指导员存在无证上岗现象。据调查,上海市体育场地从业人员数量较低,很多场地甚至没有从业人员。有从业人员的体育场地存在专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另外,由于企业经营模式陈旧,营利性体育场地场馆供给局限,消费者无多余空间进行服务选择:因此,所需体育服务人员较少。上海市教育系统对外开放的体育场地仅占总量的42.9%,对外开放的体育场地也存在由于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导致无额外收入支付场地人员报酬的现象,因此,许多场地出现无人管理的尴尬局面。上海市有大量的体育场地存在潜在商业价值,在拉动体育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能解决无业人员就业问题,但急需解决的是如何能让剩余产能发挥最大价值。

2.6 上海市社区体育资源共享模式创新有待进一步完善

资源共享理念对上海市社区体育资源的使用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近几年“共享篮球”在上海市开始出现。“共享篮球”的运营方式是投放智能机柜到体育场地周边,用户扫码注册,缴纳押金后利用微信扫码开锁就可以租球后进行篮球运动[7]。笔者认为智能机柜只是一个载体,可移动体育器材根据运动场景的变化可以发生改变,根据运动场地设置机柜,可以是篮球、足球、毽球、跳绳、乒羽球拍等,这种共享模式方便了居民参与体育运动,能提高居民的运动体验与兴趣,也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从而更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战略和健康上海建设。但是,目前“共享篮球”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还不大,其知名度和融资情况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主要原因有2个方面:一方面是智能机柜投放受场地限制较大,只能投放在运动场地周边才有用户;另一方面社区篮球运动场地数量有限和篮球运动人口的需求有限。虽然“共享篮球”已为体育市场和体育人口带来了红利,但体育场地场馆具有公共产品属性,而且资源有限,不能完全以市场化的模式进行开发,还需要兼顾公平与效率;因此,需要政府与企业合作,进一步谋求更加合适的发展模式。

3 上海市社区体育资源优化配置对策

3.1 以资源共享为抓手,构建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网络移动平台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政府的监管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和发散性,以资源共享为抓手,解决广大居民体育运动的需求,同时增长经济、促进就业、繁荣体育产业。如图2所示,以移动互联网为平台,政府和企业可以合作开发一款社区体育资源App。此款App主要是为体育场地(馆)、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器材实现共享建立一个平台。拥有产权或经营权的单位和个人都可以通过这款App发布体育场地、器材和人力资源租赁的相关信息(项目类型、经营时段、场地位置、收费标准、器材类型等)。同时合理规划网页布局,以位置(区—社区—街道)、内容(运动场地、体育指导员、体育器材)、价格区间、运动项目为索引,提高使用效率。政府在其中的主要职责是:1)监管场地(馆)质量、安全措施、位置规划等;2)对场地(馆)的营业执照、消防措施及社会指导员的身份进行认证;3)审核收费标准,器械安全性等工作。企业的主要职责是:1)运营App包括广告投放和对外宣传;2)维护App的日常操作,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3)与个人用户和企业进行沟通并提供服务;4)根据市场需求投放相关产品。市场决定收益,体育场地的预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技术指导和体育器材的共享以市场需求来决定。针对互联网新兴行业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机制可能会存在的问题,体育资源App在运营的过程中须注意:1)为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和体育场地的公益性属性,在政府监管下,全民健身路径、城市健身步道、学校田径场等公共体育场地需免费提供给市民锻炼;2)对有偿支付的场地(馆)必须根据场地数量或面积配备服务人员,特别是危险系数比较高的,如攀岩、室外人工速滑场、摩托赛车场、汽车赛车场、游泳馆等项目需足额配备从业人数;3)企业收取的押金要委托具有资质的金融机构监管,开立资金专用账户,公示押金退还时限,及时退还用户资金,建立退出机制,退出运营前要向社会公示,退还用户押金;4)把场地和相关产品拥有权的企业、个人、单位,场地使用权的使用者纳入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

3.2 以资源共享为思路,创新体育资源配置与建设

在资源共享视角下的公共体育资源配置过程中,政府要成为倡导者和掌舵者,对体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在运营过程中对相关企业进行监管。要创新体育场地配置建设,针对市中心区域地价昂贵、楼宇众多、道路纵横交错及市郊地域开阔、人口密度小的特点,盘活思路,挖潜增效,最大程度利用和改造闲置资源满足居民运动健身需求:1)以现有体育场地为点,以周边居民居住区域步行30 min范围为面进行体育场地建设,逐步形成点、线、面、圏的完整体育设施体系。2)以社区已有建筑为依托,对闲置空间进行科学、安全、合规改造,例如楼顶空地改造成休闲健身房等,对已有公共设施在不改变其原有功能的基础上拓宽其健身功能。3)注重效率的同时保证公平,使公共服务均等化落到实处。根据区域人群特點,合理规划运动项目布局,积极引进新兴体育项目和时尚休闲运动元素相结合的运动项目,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例如:电子竞技项目、城市户外拓展项目等;保持开发符合老年人锻炼的体育项目,例如太极拳、气功操等项目。4)根据城郊人文资源特点,打造一批示范性体育品牌特色项目,例如,青浦淀山湖水上运动圏、崇明自行车旅游休闲基地、奉贤滨海体育休闲旅游基地、金山沙滩休闲体育场、浦东大型冰上运动基地等。

3.3 以促进上海市体育产业发展为依托,加强共享体育资源管理

3.3.1 推进社区体育资源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的实质是在内部要素条件及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对生产要素进行创新性重组及改良,同时对管理及制度进行创新,降低交易成本,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以实现经济“质量、效益”基础之上的可持续发展[8]。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存在供给体系低效率抑制有效需求和有需求无供给2种情况。这是由于有限的体育资源未得到相应的配置和市场所需体育产品稀缺所造成的。针对这2种情况需要从供给侧进行补充,首先,政府和企业要重视体育产品的建设和研发,以创新的技术和理念打造产品制造平台,让低成本、高质量、设计合理、绿色环保的体育产品面向大众。其次,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政府进行政策引导、监督管理、制定税收、补贴政策等鼓励社会力量对体育产业进行投资建设;企业则根据市场供需关系自行进行投资建设,运营生产管理。第三,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全民健身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提高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第四,大型场馆的兴建可由政府、企业等按比例出资建设,政府制定有效的收支政策和投资环境,企业则通过产品、技术、管理创新实现大型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增长,例如上海计划建设的“北冰南展”大型室内滑雪场。第五,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以绿地为依托,建设集运动、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绿道体育设施,合理开发绿色体育概念,充分利用各区文化公园、文化广场、景区湿地公园、城市森林公园、休闲公园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地带进行科学规划、增添绿地面积、安装体育器械来促进居民参与体育运动。

3.3.2 加强对共享体育资源配置的制度建设

实践证明,互联网行业正常运行必须要有完善的法规对其进行约束和指引,否则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将层出不穷。只有依法、依规行事才能让互联网行业朝着正确的方向持久运营。在资源共享的视角下,进行互联网及相关行业法规建设。首先,以现有体育法规条列为依据,增加社区体育管理条列,补充和修订现有相关条例和管理办法,补充互联网体育资源共享相关内容;其次,进行体育场地供给侧改革,根据法律法规和重大政策的调整,及时对原有体育规章制度等文件进行审核,厘清矛盾关系,对相关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的部分进行修订,从而适应共享体育资源发展的需求;最后,完善体育资源App的管理制度建设,出台押金管理条例说明,健全平台交易纠纷多元解决机制,以法律法规作为平台正常运营的保障,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3.4 规范共享体育人力资源准入机制,加大相关培训力度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创建“健康体育、生态体育、精品体育和智慧体育”的过程,实质上是对体育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探索。体育科技创新是人才集体智慧的结晶。加强对体育人力资源的管理不仅可以激励体育人才在专业领域中有所建树,而且可以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率。在社区体育资源配置中,人力资源占有重要地位,规范人力资源的准入机制尤为重要,在共享App中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认证须做到无证(身份证、社会体育指导员证、教练员证)不审核。积极开展高校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把培训课程纳入专业体育课程体系,支持高等院校、体育科研机构、体育企业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激励社会体育指导员接受培训,政府完善体育培训认证机制,不断强化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企业要逐步規范体育场地用人标准,以提高服务感受,满足居民体育锻炼需求;聘请行业专家定期给体育场地从业人员培训体育基础知识、伤病应急处理、赛事服务等专业内容。

参考文献:

[1] 叶祥财,黄海燕.城市公共体育设施资源共享研究[J].体育科研,2012(6):51.

[2] 梁金辉.公共体育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研究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1):7.

[3] 2016年上海市各区人口数量、面积、GDP数据一览[EB/OL].[2017-09-20]. http://www.askci.com/news/finance/20160519/1552482

883.shtml.

[4] 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登记表及指标说明[A].上海:上海市体育局,2014.

[5] 贾文彤,郝军龙,齐文华,等.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若干问题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12):1.

[6]舒宗礼.有效的市场与有为的政府: 公共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6):55.

[7]李然.共享篮球不靠谱?来听听这四位创业者的说法[EB/OL].[2017-09-20]. http://tech.163.com/17/0704/07/COG2AUE100098GR

C.html.

[8] 黄剑.论创新驱动理念下的供给侧改革[J].中国流通经济,2016(5):81.

猜你喜欢
体育场地资源共享上海市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中国运动员2021年获67个世界冠军
我国高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问题和对策
2020年《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栏目选题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长三角加快实施交通运输信息共享示范工程
照片墙
励展携手中国体育场馆协会推出全新体育场地展,打造体育产业行业平台
贵州铜仁万山区:探索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模式
Wi-Fi网络资源共享现状及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