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增强高校学生爱国意识的途径

2018-12-05 10:58梁博
青年与社会 2018年32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途径高校

摘 要:大学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少年强则国强,因此必须要加强大学生的爱国教育。爱国主义精神一直贯穿这我们民族的历史,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深化、凝练、升华的一种对祖国深厚的感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是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立国之本和精神支柱。文章将以增强高校学生的爱国意识作为探讨方向,来论证如何对高校的大学生进行有效的途径引导。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途径;高校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鼓舞着中华人民团结奋斗,是推动我国发展的巨大动力,是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现代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要突出时代内涵,与时俱进。

一、加强高校大学生爱国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一)是时代赋予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爱国主义是21世纪的国际竞争赋予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当今国际间的竞争越来越大,这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也是一个科技的时代。国力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科技力量的竞争,但是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未来的时代是属于青年的,各国青年阶层的综合素质就代表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要进入强国之列,要通往更高的发展阶层,青年人的力量就不可忽视。因此大学生的爱国教育关乎着国家,关乎着党,关乎着你我的未来。

(二)是实现民族融合的重要手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多中民族文化互相生长互相影响,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我国的民族自治区的面积占据了我国面积的64%,因此少数民族的教育问题也是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让更多的少数民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才能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带动少数民族整体的共同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共同繁荣发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加强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就可以加快各民族间的融合,让民族拥有共同的文化信仰,更加具备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大学生爱国教育的现状

首先,由于当前的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所以中国的爱国教育也应该随之做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但是很多的高等院校在爱国教育的开展中仍然按照老路子在走,用传统的方式和手段进行爱国教育的开展。这一情形显然是无法应对新时期诸多的问题和挑战,高校的爱国教育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其次,高校的爱国教育的教育模式中缺少了有效的互动性,大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学校的安排,这让学生之间缺少有效的互动交流,学生的组织内部交流和沟通性不足。在爱国教育活动开展的活动内容只是单纯地局限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形式单一,难以有效地对高校学生进行更好的思想层次的建设工作。最后,大部分的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存在着很多的学生思想责任意识不强、民族认同感不强。因此高等院校用积极的手段和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在新形势下用最新的理论指导实践,开展有效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工作。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需要靠我们每个人去艰苦奋斗,实现共赢的。只有国家和民族的进步,才能带动每个人实现自己的价值目标。

三、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路径

(一)在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中融入“中国梦”思想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也是中国人民的梦。“中国梦”这一理念被提出,其理念和核心为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开辟了新的方向。为了实现我国的经济转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就要加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让“中国梦”和“教育梦”在相融中共同成长,让教育成为“中国梦”实现的有力助推器,教育在“中国梦”的实现中拥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这是历史的责任也是时代的使命。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就要让大学生了解中国梦的时代内涵,让大学生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的历史使命。因此要结合大学生的学涯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将中国国情和社会现状,融入到大学生的学涯规划中,将其思想渗透进去。要选择优秀的富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课程的讲授,为广大的学生进行思想指导,切实地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中国梦”的具体理论相结合,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并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人才支持。为了进一步加强其教育功能的实现,各个高等院校可以充分地利用各种教育载体进行结合,将“中国梦”的思想核心内化到教育体制中,用丰富的课程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多方面地进行“中国梦”理论体系思想的宣传工作,加强学生对“中国梦”思想体系的认同感,并将其转化为实现人生价值自觉追求中。最后可以将“中国梦”的理论体系思想内涵蕴藏到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中,通过相关的校园文化节的活动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国梦”理论融入进去,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高等院校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工作展开的有效实现途径,用其鲜明的特点加强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将其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要素都融入进去,并创建相关的文化活动与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工作融为一体,创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促进学生思想素养的有效提高。

(二)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广度宣传

大学生正处在观念的形成阶段,因此他们的思想基础需要一定的引导,在这个基础上,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并以育人为根本,思想教育为目标,进行學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目前许多高校都开展了书院制的学生管理模式,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能接触到各个不同学院的人,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不同专业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大大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在这个基础上开展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工作,不仅在普及性这一方面有了好处,并且在学生的认知度方面也大有裨益。一方面,学生可以在不同专业的同学间了解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工作的具体实践方法,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在书院制的管理模式下对思想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这一工作进行宣传。

(三)宣传各民族文化,加强民族认同感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俗习惯和民族禁忌,所以高校在进行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时候可以通过观看影视作品和专题讲座等方式让学生们树立“汉族同少数民族共同发展和生存”的观念,并且以爱国主义教育作为辅助宣传,增强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爱国意识。这样学生既能够了解各自民族文化的不同,利于加深学生间的了解和认识,避免了在不同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下引发的行为冲突,又满足少数民族同学希望被理解被重视的心理感受,协调了他们内心的强烈的本民族意识,增强了他们对新环境和新的文化习俗的心理接受度。促进学生思想在这一氛围中得到潜移默化地提升,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认同感。

(四)爱国主义思想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课程的开展中,不仅要求学生的具有一定的理论认知,还要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于爱国观念的理解以及认识。例如,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课程的开设中,对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相关知识的讲授不能仅仅依赖于课堂,可以通过户外思想教育课程的设置来促进学生进行思想实践,以此来加深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思想观的认知。可通过进行相关活动的探访,来融入到相关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课程中来,例如通过抗战老兵的探访来增加学生对于艰苦时期下,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在实践中加深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他们对中华民族有更深刻的理解。

(五)改善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教学

在学校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课程的开展中教师,要积极询问学生的授课感受,并且在课堂上主动询问学生对于某一案例的看法以及建议,以此来完善大学生的价值体系,做到全方位发展。例如,运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爱国观念,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看法进行问询,使其在理解的基础上开展对爱国问题的研究,并且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并对学生的看法以及建议做出合理的调整,使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进行。另外,在学生整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课程开展中,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使得他们在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对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课程总体的教学路线有清晰的认知,并且在相关课程的开展中学生也能实现整体的协调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实际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工作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来加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和灵活性,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加强其工作质量的有效性提高。当代的青年肩负着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重任,所以要培养广大的青少年成为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王霞娟.新时期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綜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0):17-20.

[2] 李江岩.新时期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与途径[J].华章,2012(33).

[3] 杨琼.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思考与实践[J].青年与社会,2013(10):43-44.

作者简介:梁博(1988.02- ),男,汉族,陕西西安人,西安培华学院,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途径高校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