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地方实践与启示

2018-12-06 10:33韩晓静
时代经贸 2018年9期
关键词:均等化公共服务标准化

韩晓静

(中共开封市委党校,河南 开封 475004)

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既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体制要求,也是对多元化社会需求的政治回应。在国家整体性制度框架范围内,各级地方政府尤其发达地区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进行了地方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实践,形成了很多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地方经验。

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地方实践

(一)上海实践:市场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

1、购买服务范围与方式逐步扩大。上海市各级政府与职能部门从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出发,逐步拓展和丰富向社会非营利组织购买服务的内容和购买方式。总体上看,购买范围主要包括:专业性服务管理如资质审查、行业调查、项目评估、统计分析、业务咨询、技术服务等;社区服务管理如助残、助老、救助、职业培训、外来人口管理、矛盾调解、公益服务等;行政事务管理如成立社会组织的相关工作、婚介机构监管、再就业培训、民办学校委托管理、家庭收养评估、退伍军人就业安置等。

2、形成公共服务政府购买机制。整体而言,上海市公共服务政府购买机制具有政府主导的特点,由政府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信息发布、运作监管、资格评估、绩效考核、结算支付等构成其运行机制的核心内容。如浦东新区以预算化管理、全程管理、契约管理、法制化管理以及第三方评估监管等内容构建公共服务购买机制。

3、构建公共服务供给的保障体系。上海市各区县和市级职能部门经过实践探索,构建了多渠道、多方式的购买公共服务资金筹措体系,同时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彩票公益金收入等非税收入用于购买公共服务。每年用于购买公共服务的经费已逐步增加,已经发展到上千万、几个亿的水平,尽管公共服务资金投入在上海年财政支出总额比例不高,但也具有了一定的规模。

4、多样化购买方式。目前国外常用的公私合作、合同出租、使用者付费和政府补贴等四种方式在上海政府购买服务的过程中都有采用,但受市场条件、社会组织发育程度和管理水平等条件约束,上海市主要采用的方式有:合同出租,公私合作,费随事转(补贴制度),以及竞争性购买,其中形式购买和补贴制度是最常见的方式,而由于市场发育不足、民间组织不成熟、政府管理水平不高等原因导致公私合作、竞争性购买和使用者付费的购买方式采用比例并不高。

(二)深圳方式: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制定政策措施,建构公共服务制度基础。深圳市重视制定有关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地方性法律法规,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制度支撑。如《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促进条例》、《深圳市社区服务“十二五”规划》以及很多相应的专门条例。

2、以公共服务一体化为核心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圳市推动的公共服务一体化包括三方面内容即通过社会保障和基础教育一体化促进重要人群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特区内外一体化促进特殊的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同富裕工程”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帮助困难对象脱贫致富。

3、通过多重路径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圳市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有一套“组合拳”,主要包括特区一体化建设实现公共服务的空间联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强化社会建设包括公共教育、促进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等,强化绩效评估保证服务效率和质量等。

(三)苏州方案:标准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强调总体设计,形成标准化体系。苏州城市综合服务标准化强调服务体系的总体设计,包括建构原则、建构方法、框架设计、建构过程、标准体系编码规则等内容。其以综合标准化思想为指导,以服务业组织标准体系建设方法为依托,实现系统管理、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的目的。

2、通过重点领域标准化提升服务水平。苏州城市综合服务标准化体系以服务业组织标准化为核心,选取13个重点领域、60个项目和77家示范单位进行标准体系建构,主要包括公共安全、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社会保障、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环境保护、公共信息、公共文化和体育、公共科技、旅游服务、服务外包、金融服务、物流服务等,其中前面9个方面是公共服务领域,后面4个方面是专业服务领域。

3、创新工作机制推动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建构。苏州在推进综合服务标准化过程中,通过创新工作机制促进了标准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和长效发展。如“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项目承担单位—示范单位”三级联动工作机制,“一个机构、一套方案、一次动员、一个体系、一个系列培训、一套台账”的“六个一”工作模式;“服务人员、服务标准、服务装备”有机统一的“人标机”一体的标准机制;市民参与的标准化共建机制等。

(四)昆山经验:系统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民生优先的公共财政建设。昆山市坚持“民生优先”发展战略,全市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超过72%,近三分之二的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基本公共服务,这为教育、保障、医保、保险、基础设施建设等服务项目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同时积极创新财政管理体制机制,规范财政管理,主要方式方法有:加强预算管理、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加强政府性债务动态跟踪管理、加强支出管理、开展公共服务绩效评价、强化内部业务管理等。

2、依托社区完善公共服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是昆山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构架的重要环节,具体措施如创设“一站式”服务大厅,推动“社区一站通网上办事平台”全覆盖建设,推行“一门式、一站式、一卡通”服务模式,设立民办非企业单位社区民生综合服务中心作为公共服务承接平台,建立《社区居民需求目录》、《可承接服务项目的组织目录》等。此外政府主导开展一系列的社区发展工程如“社区服务中心提升工程”、“社区减负增能专项工程”等。

3、以社会管理创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昆山主要通过推进三项重点计划实现社会管理创新,即以“社区社会组织助力计划”促服务能力提升;以“公益创投活动计划”促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有效联动;以“公益创新实践园计划”促多元有效互动。这样就为社会组织搭建了服务平台,让社会组织有能力、有意愿、有机会参与公共服务的社会化供给,以此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4、以“政社互动”强化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服务功能。政社互动的目的在于约束行政权力,发挥基层自治组织的功能与作用。昆山市的“政社互动”主要从社区着手,主要方式有完善公共服务载体,丰富社区服务功能,提升社工人才服务水平。

5、城乡统筹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昆山市统筹城乡,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以城市发展转型为支撑,坚持统筹兼顾和制度创新,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资源配置、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生态建设、社会管理的一体化发展。二是以社会发展转型为目标,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如统筹城乡劳动就业、推进社保制度并轨、优质发展社会事业等。

二、地方实践的创新与启示

第一,强调政府的主导角色和主体责任。无论是公共服务的政策制定、具体执行、绩效评估等都主要由政府主导进行,政府被赋予公共服务供给的主导地位和核心功能,其他组织类型则主要作为政府供给的辅助和补充。

第二,强调社区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地方政府基本上都将社区作为公共服务的基础平台,这样社区通常扮演多重角色并承担多样化公共服务项目。特别是社会组织、社工工作都被有意识地引导参与公共服务的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行过程中。

第三,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具有明显的地方性色彩。尽管各个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上是在中央政府的公共服务规划原则框架内进行的,不过地方政府都十分强调公共服务的地方性,突出地方实际情况如财政、文化、社会、经济等状况。

第四,可控制的社会力量参与和有限市场化并存。各个地方政府对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持积极和鼓励态度,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社会组织各种优惠待遇或优先权利,不过在引入市场竞争、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面存在不充分状态,需要进一步深入推进。

参考文献:

[1]周庆智:《公共治理与公共服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2]王卓君:《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与服务型政府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姜晓萍:中国公共服务体制改革30年,中国行政管理,2008(12)。

[4]邓彬.提高政府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J].时代经贸,2017(30).

猜你喜欢
均等化公共服务标准化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新疆少数民族妇女享有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现状研究
标准化简述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务观念的渐变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京津冀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