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的有效互动的研究

2018-12-08 11:17金鑫淼宋玉颖
现代交际 2018年17期
关键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科学

金鑫淼 宋玉颖

摘要:科学课,作为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课程,内容丰富有趣。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吸引学生,是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互动作为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方式,在课堂上广泛应用。有效的互动能促进学生认知、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有效的互动更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进而达到自己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探究目的。

关键词:科学 形成探究能力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7-0202-02

科学课,作为小学的一门综合课程,包容了动物、植物、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是探索科学世界的启蒙课程,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课程。从打开课本的那一刻,学生便会被里面的丰富多彩所吸引。怎样上好科学课,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是科学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互动是最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方式。在科学课堂上,有效的互动更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进而达到自己能进行科学探究的目的。现结合科学课堂教学,本文就几种有效的互动方式进行探讨。

一、导课——师生互动,激趣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伊始,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设置问题情境,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能激起智慧的火花,只有增强问题意识,既而采取引导、点拨、释疑、评价等多种手段,促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案例一:苏教版五年《磁铁》

师:工人在工作的时候,不小心把一盒小铁钉洒在了木屑里,一根一根地捡起来太麻烦了,你能想办法帮帮他们吗?

生:用磁铁吸。

生:把木屑和铁钉都放到水里,铁钉沉到水底,木屑浮在水面。

这样的问题对于五年级的学生不难解决,用磁铁吸,用水浮法都能做到捡出铁钉。然后教师让学生用磁铁吸出木屑里的铁钉。

师:你们都玩过磁铁,对于磁铁,你还知道什么?

生:能吸铁。

生:冰箱门有磁铁。

生:有磁铁玩具。

至此,师生互动已不能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采用生生互动。

师:给一分钟时间,在小组内说一说你都怎样玩过磁铁。

只是短短一分钟,满足了所有孩子,唤起学生的前概念,也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关于磁铁,你还有哪些疑问,还想知道些什么?”“疑”是“思”之源,提出問题和解决问题一样重要,让学生开始了质疑之旅。

案例二:苏教版五年《电磁铁》以魔术来激趣

出示自制教具(外形像磁铁,内部为电磁铁,暗加操控开关)

师:同学们,老师拿的是什么?它能……

生:吸铁。

师:真能吸铁吗?

生:真能。

师演示不吸铁。

师:怎么能不吸呢?

师再演示吸铁。认知矛盾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师:我说吸,它吸就吸,不让它吸它就不吸,信不信?

师再次演示吸铁和不吸铁,

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

生:“什么力量控制的?

生:里面有什么装置啊?

生:能不能教我做一个?

生:能吸更多的铁吗?

学生太想知道其中的秘密,问题鱼贯而出。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主动性,使思维活动持久高涨地进行。“思”是“疑”之本,在兴趣引领下的导课,让学生思维活跃,教师是课堂上的引导者,学生才是思维的主体,如此活跃的思维,是学生科学探究良好的开端。师生“互动”中二者的思维相互碰撞,相互启发,最终达到和谐共振,使学生拓宽思维,优化思维方法,形成缜密的思维个性。

二、探究过程——生生互动,探究能力形成

有效的互动是指师生双方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积极参加课堂教学的过程。互相尊重和理解,经验互换,资源共享,行为共勉,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互动。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和教师在“互动”中对知识进行“创生、改造”。科学课堂为学生的互动提供了平台。

科学课堂,是学生探索自然,探求真象的天地,小组合作既能体现团队精神,又能实现生生参与,共同探究。在互探、互学、互帮、互促的过程中,将个人的发现转化为集体的财富。

现以《研究磁铁》一课为例,谈谈做法。

(1)确定探究问题。探究问题的确定,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梯度,一如跳起来摘桃子,要经过努力才能摘得到,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和小组活动的激情,从而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创造性。

《研究磁铁》一课,在学生感知认识了磁铁的磁性性质之后,学生提出不同的探究问题。教师出示一块条形磁铁,引导学生思考:刚才有同学问磁铁有磁力,那么哪里的磁力最大呢?怎样才能进行比较呢?问题一出现,同学们立即开动脑筋,凑在一起讨论起来,根据他们的已有知识经验,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教师又追问:我们在比较磁力大小的同时注意观察,看看有没有更多的发现。

(2)设计实验方案,小组合作探究。探究活动通常在4至6人的小组内进行,学生相互切磋、取长补短。教师给予充分的时间保证,并且巡视或参与某个小组的讨论、活动,适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如有的小组用比较不同部位所吸铁钉数量的多少来探究各部位磁力时,忽略了铁钉大小一致这一重要因素,教师及时指出,减少了无效劳动。

(3)组际间互相交流。即在组长带领下畅所欲言,经过共同探究,得出较完整的答案,并由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时阐述意见。发言中如出现错误或遗漏,可由本组其他成员纠正、补充。其他组员也可提出质疑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如在研究完磁铁后,有的小组得出一个结论:磁铁的两头磁力最大,中间最小。有的小组则出现两种情况:①磁铁的两头磁力最大,中间最小;②磁铁每个部位磁力大小差不多。还有的小组发现磁力的连续性。科学知识的准确性还是不能缺失的,对出现错误结论的小组,可以演示实验,共同找出问题所在。总之,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但必须有理有据,确保科学知识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4)评价总结,发现得失。组际交流之后,教师还应及时作出公正的评价,并引导学生将各组的观点、答案进行归纳和概括,从中找出规律并达成共识。在上述有关磁铁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重新观察意见分歧组的操作,共同分析找原因,最后达成一致共识:磁铁两极磁力最大。在“总结”这一操作步骤,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学法,引导学生回顾过程,使他们有所感悟。当然在互动过程中,教师不能“主宰”一切,而应将有效指导与平等参与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拓展——发散思维,课外探究

发散思维是一种广开思路,寻求变异,从多方面进生思考,探求解决问题多种可能性的思维方法,具有多向性,思维过程富于变通性。一堂课的结束,不是探究的结束,而是课外探索的开始。我认为,真正的拥有知识是自主地对知识进行拓展探索,并能把知识进行实践应用。在这个课堂互动过程中,师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下,以知识为载体,师生主动参与,演绎科学课堂的精彩,促进学生全面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责任编辑:刘健

猜你喜欢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刍议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
浅谈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