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课程资源做好品德教育

2018-12-11 11:34喻慧敏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8年9期
关键词:黄梅戏课程内容品德

喻慧敏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设置是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该课程最根本的表现就是“回归生活”。它要求德育课程从知识体系中走出来,关注儿童及其生活,帮助儿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因此“课程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给校本化实施留下了很大的余地和空间。在探索本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与本课程理念息息相通。他指出:“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于是,我们大胆地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校本化实施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与开放性的特点。《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充分开发、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呢?在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笔者不囿于教材,有效整合利用多种资源,丰富课程内容,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校内资源是学校中的基本资源,包括教学参考资料、各类图书、教学用具、音像资料、教学软件、校园环境设施、图书室、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并加以利用。在教学《博大精深的文化》这一课时,学生对我国精彩纷呈的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帮助学生了解家乡的黄梅戏,我让参加黄梅戏社团的学生即兴演唱一段黄梅戏,借助互动黑板播放本校学生表演的黄梅戏节目《逛校园》,学生对戏剧艺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社区环境资源包括社会公共设施和场所,如商店、博物馆、公园、文化体育场馆、区域自然景物、人文景观等,需要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在教学《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游览祖国好河山”这一板块时,我让学生交流游览祖国山水名胜的见闻和感想,适时介绍家乡的风景名胜——五祖寺、四祖寺等,引導学生关注和了解学校附近的名胜古迹——鲍照墓、宋代乱石塔,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社会资源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需要合理利用和挖掘。社会资源包罗万象,如学校师生,家长,本地区的民风民俗,社会公益活动,学生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例,网络、电视等信息媒体等,都是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在日常教学中,为丰富和拓展课程内容,我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整理我国自然资源居世界位次的资料、我国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的名胜资料,引导学生收集整理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等。学习《祖国,你好》“我知道的北京”这一板块,为帮助学生走进北京,感受首都的魅力,我将自己在北师大学习期间了解的北京的事情向学生进行介绍,如东口袋胡同、西口袋胡同等,同时将整理好的故宫、颐和园、圆明园等名胜古迹的照片播放给学生欣赏。其实,教师的社会阅历也是最好的课程资源。

总之,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资源是多样的,无论是校内资源、社区环境资源,还是其他社会资源等,都需要教师用慧心慧眼去发现、去开发、去整合,进而合理利用,真正为教学服务。

(作者单位:黄梅县第三小学)

责任编辑/周小益

猜你喜欢
黄梅戏课程内容品德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黄梅戏《中国梦》
黄梅戏《祝福》
大型黄梅戏《寸草心》
2016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优秀黄梅戏剧目展演一览表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品德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