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让小班幼儿迅速融入集体

2018-12-11 11:34张学琴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8年9期
关键词:小班游戏幼儿

张学琴

【编者按】

九月,幼儿园迎来了一批小萌新,对园所、小班教师、家长来说,都是一次考验。如何顺利度过入园焦虑期,让小班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如何与新生家长互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如何帮助幼儿建立同伴关系?本期话题围绕新生入园以及小班幼儿教育展开讨论,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班幼儿刚刚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环境的变化让他们与人交往的范围扩大,每个幼儿都开始建构自己的人际关系。他们渴望参加或模仿成人的活动,角色游戏正好满足幼儿的这种需要。教师要把握小班幼儿的身心特点,积极开展适合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创建角色游戏环境,创设交往条件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幼儿以积极的情绪状态,投入到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游戏环境包括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心理环境是幼儿在参与游戏过程中与他人互动后获得的情绪体验、感受等。教师应为幼儿营造轻松、和谐的游戏氛围,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主题、和同伴自由组合进行游戏,和同伴分享游戏体验等,让幼儿以积极的情绪状态投入角色游戏中。良好的心理环境,能够为幼儿提供主动交往与合作的勇气。

物质环境就是提供能让幼儿与之产生互动的场景。包括各区域的设置、呈现的装饰、可操作的材料等。教师可在了解小班幼儿兴趣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在幼儿体验自主设计与制作中遇到难题时,教师要鼓励幼儿通过观察、求助他人或与他人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

新生入园时,有些孩子比较内向,还不太会与人交往。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这些内向的孩子有的喜欢听音乐、有的喜欢跳舞、有的喜欢模仿。捕捉到这一信息,我在班上发起创设“开心小舞台”游戏区的活动。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假发、帽子、发卡、彩纸等适合表演用的道具,我鼓励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并提出问题,我们的小舞台还缺什么?收集材料时,我们该如何分工与合作?孩子们纷纷发表看法并自由组队将任务化解,分工合作准备材料。小舞台创建好后,幼儿表现美的欲望被激发。因为有了前期准备经验,幼儿很自然地想到在表演区怎么玩、玩什么,他们相互协商好玩法,分配好角色,深入到游戏角色中去,体验角色游戏带来的快乐,内向的孩子也变得开朗多了。

建立在幼儿兴趣和需要基础上的游戏环境,能为幼儿交往创造条件,激发幼儿与同伴交往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明确师幼角色定位,促进交往行为

幼儿是发展着的、能动的个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在角色游戏的组织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包办代替,如教师来确定主题、分配好角色,讲解各种玩法、规则,游戏开展过程中又过多干涉,让幼儿的思维随教师走。角色游戏成了教师“导”幼儿“演”的表演活动。因此,我们必须把握游戏的本质,坚持“从幼儿中来,到幼儿中去”,以幼儿为主体,相信幼儿、尊重幼儿、支持幼儿、等待幼儿,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体表现在:

尊重幼儿主体地位,满足幼儿选择意愿。角色游戏最能体现幼儿的社会性,让幼儿自主选择角色、玩具和情节,幼儿可以自主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如“医院”游戏中,病人要有序排队挂号、问诊,医生要对病人认真询问、诊断、记录病情,收费人员要用电脑操作,认真挂号、收费,药剂师要按照处方正确抓药,保安要认真巡查……游戏过程中,就连最不爱说话的幼儿,扮演“医生”时都能大胆询问“病人”病情,扮演“病人”时能大胆描述自己的病情。幼儿自主选择游戏角色,能自然而然做出与角色一致的交往行为,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主动交往能力在幼儿自主选择的角色游戏活动中得以提升。

教师适时介入幼儿游戏。?教师对幼儿游戏适时地介入和指导,可以提升幼儿游戏的质量,帮助幼儿获得更好地发展。

有研究表明:“如果教师以一种敏感的、响应的、支持的方式与儿童进行互动,那么教师参与就能提高游戏水平;而另一方面,如果教师对游戏进行操纵控制,提供太多的结构性限制,或为教学目的而打断游戏,那么通常就会损坏游戏。”可见教师的介入时间点和契机是非常重要的。笔者认为,教师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介入游戏是比较合适的:一是幼儿游戏难以顺利延续的时候;二是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不良因素的时候,如出现危险、攻击性行为等;三是幼儿主动寻求教师帮助的时候。如,元元小朋友在做烧烤区游戏的时候,他高举烤串“叫卖”:“柠檬味的烤肉串,快来买啊!”可烧烤区的小朋友有的正在享用美食,有的正在埋头烧烤,没有一个小朋友回应他,元元有点沮丧,面露失望之色。这时,我快步走到他面前假装顾客参与游戏:“柠檬味的烤串,我还没吃过呢!给我尝尝吧!”元元高兴地向我递过肉串,满眼期待地问我:“好吃吗?”我假装咬一口:“哇,好酸!”捂住一边脸颊,做出很酸的表情,然后又说:“也好甜,好美味啊!太棒了,谢谢你的柠檬味的烤肉,我还要再来两串!”“好的,今天我们店里有活动,买一送一呢……”教师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去,顺应幼儿需求,帮助幼儿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障碍和问题,这样能够激发幼儿交往欲望,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交往行为,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提升。

重视游戏过程评价,丰富交往经验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的必要手段。为此,教师应抓住游戏过程中适宜的時机进行评价,鼓励幼儿在游戏中互助、合作的表现,并对表现突出的幼儿进行表扬,为其他幼儿树立榜样。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竖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帮助幼儿及时调整和改进游戏的玩法,进一步萌发游戏的愿望。

游戏结束时的评价也属于游戏的一部分。幼儿的自主反思能力还没有形成,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活动总结。教师要根据幼儿游戏时的表现,对幼儿进行整体评价。评价要注意重点问题突出讲解,关注幼儿的成长变化,评价幼儿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强化幼儿交往与合作的动机,让幼儿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交往行为。

角色游戏可以让幼儿在体验成人的生活经验中认识社会,促进相互交往。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学习与总结,优化教育策略,有效利用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作者单位:潜江市机关幼儿园)

责任编辑/王娜娜

猜你喜欢
小班游戏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爆笑游戏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