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制下开展战时政治工作的着力点

2018-12-14 08:33任晓锋
政工学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官兵干部政治

李 朋 任晓锋

部队调整改革后,特别是新体制编制运行以来,战时政治工作对战斗力提升作用更加凸显。如何适应形势需要,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方法手段,为部队遂行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思想组织保证,是当前摆在部队面前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一、新体制带来新要求,必须在创新驱动上用力

实行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是指挥体制的全新重塑,是适应战争形态演变、应对多样化安全威胁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当前官兵不能正确认识战时政治工作重要性的根本原因,在于首位意识、生命线意识没有牢固树立起来,相关制度规定机制弹性大,缺少量化评比的标准和具体可行的方法。因此,当前战时政治工作要及时确立与体制定位相称、与主战职能相符、与主责主业相合的工作指导,以不断适应形势要求。一是更新思维理念。体制重塑后,战时政治工作应该更加注重服务中心,对一切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固有模式、路径依赖进行清理反思、检修纠偏,自觉走出政治工作是“软指标”的认识误区,扎实开展“根除‘和平病’,听令上战场”教育整训,真正使心思精力跟着打仗走、思维方式随着打仗变、工作重心围着打仗转。二是优化功能作用。战时政治工作应细化分工,明确关系,明确任务,明确权限,不断加强作战理论研究、力量体系建设和攻防对抗演练,防止自我设计、自我循环、自我服务、自我评价,以战时需求牵引平时准备,用发展的眼光和思路指导政治工作开展,不断寻求新途径、新方法。三是改进工作指导。政治机关和基层党委支部要严格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加强教育引导和检查督促,积极探索量化考评方法,广泛开展政工干部学军事学指挥学科技活动,以身作则参加军事训练,树牢政治干部队伍好形象,使政治工作务实、求实,进入思想、成为常态。

二、新使命带来新启示,必须在建强队伍上用力

分析当前政治干部军事素质、战斗意识弱化的原因,客观因素是政治干部既要抓政治工作落实,又要负责安全管理、生活保障以及一些临时性事务,担子重、压力大,抓训练力不从心、难以兼顾;主观因素则是部分政治干部对制度法规学习掌握不够,素质能力欠缺,习惯于“自导自演”,“保育员”当得好、“指挥员”意识差,把带兵打仗当成副业。因此,要着重从增强政治干部使命担当、建设过硬人才队伍上下功夫。一是优化干部结构。严格政治干部选拔配备和考核任用制度,杜绝照顾性、过渡性选配,应将参谋业务应用、决心建议提出、信息化装备操作、“三战”力量运用的能力作为重要衡量标准,建立人才信息档案库,为政工人才选用和战时岗位任用提供参考依据。二是抓好任职培训。加强机关与基层、部队与院校、军事和政治岗位干部的合理流动,加大送学培训、在职培训和业务技能经常性培训力度,适当延长营职以下干部任职时间,克服重使用轻培养的不良倾向。建立院校与部队联合监察制度,军级单位对送学培训比例和结业成绩进行量化考评,对在校表现差、考核成绩不及格的学员通报批评,扫除学习培训等同于疗养度假的不良风气。三是定实主体责任。充分利用重大演训任务等时机,有意识地把政治干部放在任务繁重、情况复杂、难题较多的工作前沿摔打锤炼,把主体力量摆上主要位置,把组织优势化为作战优势,把人人有责变成人人尽责,充分考虑党员、干部以及思想、心理骨干队伍均匀分布,加强考察培养,强化责任担当。

三、新职能带来新考验,必须在培植血性上用力

现在国际维和、跨区演习等多样化任务由维护领土边疆向维护利益边疆,从注重区内安全向注重周边安全拓展,对官兵的思想认识和战斗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国外看,国际维和由单纯的人道主义援助向维护地区安全稳定拓展延伸;从国内看,战区划分以后,临机演习、拉动已成常态,给官兵思想、心理带来很大压力。对此,我们应着眼任务特点和官兵思想实际,号脉开方,对症施策。一是用传统树德。军人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有赖于对所奋斗事业、从事职业的高度认同。因此,我们要自觉把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作为教材学起来、作为标杆立起来、作为武器用起来,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凝聚官兵意志,塑造军人特有的品德素质,确保在党和人民需要时上下团结一心、矢志献身使命。二是用文化励志。文艺氛围浓、战斗味道重的先进军事文化能够对官兵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让官兵随时随地处在战争氛围熏陶、职能使命砥砺之中,能够不断提升官兵觉悟,净化官兵心灵,消除官兵心理和生理疲劳,使官兵始终保持不怕牺牲、敢打必胜的战斗意志。三是用任务立行。急难险重任务往往事发突然、情况紧急,与实战比较贴近,最能激发虎狼之气。要充分借助演习拉动、维和维稳、抢险救灾等大项任务,把练指挥、练技术与练思想、练作风结合起来,锤炼战斗意志、激发战斗热情,培养敢闯生死一线、敢赴刀山火海、敢打硬仗恶仗的英雄气概和果敢作风。

四、新模式带来新机遇,必须在开拓创新上用力

未来联合作战政治主导性强、心理袭扰性大、参战力量多元、场景变化莫测,传统的大陆军、大军区体制下战时政治工作模式局限性明显。事实表明,思想跟不上就会导致效果渗不进,战时政治工作就会成为空口号、假把戏,必须打破这种僵局,真正融合资源、融入经常,切实立起政治工作威信。一是深化联合思想。政治干部要开展一场创新理念、开阔视野的头脑风暴,清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旧思想、老观念,打破主力和配属的界限,消除当配角的错误认识,加强各参战单位信息融合,使联合作战深入人心、政治工作整体推进。二是大胆探索创新。创新不是一时之功,它需要不断地探索、总结、提高,需要始终保持一种开拓进取的冲劲韧劲。构建联合作战政治工作指挥体制,就要打破传统观念,加强参战单位部门协同、环节协调和军民协作,建立共享平台和大数据分析系统,加强政治工作模拟化训练,形成整体效能。三是实现同频共振。坚持把政治工作与军事训练同步组织实施、同步分析形势、同步检查指导、同步总结讲评,坚决克服政治工作脱离部队任务、与军事训练“两股劲”的倾向,实现作战信息和官兵思想动态的全程掌握、作战情况处置与组织人员调整协调进行、军事打击与政治作战联合实施,在合力合拍上见到成效。

五、新形势带来新挑战,必须在提质增效上用力

当前,实战化训练已成为军事斗争准备的主要牵引和常态指导,但是因为没有实战进行检验,基层战时政治工作都在摸索之中,人力和财力资源投向还不够多,缺少研究的“实验室”和学习的“样板田”,普遍存在广种薄收的问题,短时间内难以看到实际成效。面对军事斗争形势任务,政治工作应“脱鞋下田”,查找分析影响战斗力建设的深层次矛盾问题,按照“真、难、严、实”的要求做好战时政治工作。一是瞄准实战对接方案。坚持打什么仗就定什么案,采取“研、修、合、审”的方法步骤,组织旅营连三级政治干部修订对接战时政治工作方案,把假想敌定准、定全,形成一统多分、上下衔接、军政同频的方案体系,进一步增强方案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二是问题倒逼深研课题。认真梳理汇编驻训演练成果资料,建立健全战时政治工作基础数据库,分析差距不足,着力开展大规模作战“三战”能力探讨,集智攻关政治工作实战化效能发挥、干部队伍应急补充、军警民联防联训等重难点问题,在“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中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三是结合任务检验流程。有针对性地搞清战时政治工作每个阶段工作内容、每项工作开展流程、每类特情处置要点,锤炼提升政治干部开展战时政治工作能力素质,检验优化战时政治工作流程。四是完善制度强化监察。训风演风考风监察必须扭住关键问题、抓住关键时机、走实各个环节,以重点突破带动监察工作有效推进,不能撒“胡椒面”、搞“概略瞄准”,切实把“打赢先打假、求胜必求实、治训要治虚、为战不为看”的导向树起来,始终把战斗力标准作为一把“铁尺子”贯穿实战化训练全程。

猜你喜欢
官兵干部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信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