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定向软通道引流及尿激酶溶解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8-12-21 09:52覃占势潘晓平
吉林医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尿激酶清除率分值

覃占势,潘晓平

(博罗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二区,广东 惠州 516100)

高血压脑出血为神经外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近年来,随着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多,本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也增加了家庭、社会的负担[1]。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若出血量较大则会压迫脑组织,引发脑代谢及循环障碍,使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性损伤,此时内科保守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因此,在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临床多建议采用血肿穿刺引流术清除颅内血肿,以降低颅内压,早期恢复脑组织的正常功能[2]。为了进一步改善血肿穿刺引流术对脑组织的伤害,避免脑部再次出血,本文联合尿激酶溶解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来我院诊疗的9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设置为观察对象,均有高血压病史,且入院经颅CT、MRI检查证实为脑出血,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能配合随访观察;排除合并脑疝、脑干出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等患者。98例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观察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35~76岁,平均(68.29±4.82)岁,包括小脑出血5例、丘脑出血4例、脑叶出血8例、基底节区出血32例;对照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37~78岁,平均(68.35±4.74)岁,包括小脑出血4例、丘脑出血5例、脑叶出血9例、基底节区出血31例。经统计学检验,未见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入院后,两组行止血、降颅压、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具体方法为:简单定位血肿体表投影,钻孔并做骨窗,直径约4 cm,依次切开硬脑膜、大脑皮层等组织结构,于显微镜下清除颅内血肿,在血肿腔内放置硅胶引流管引流,术后进行止血、脱水等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立体定向软通道引流及尿激酶溶解术治疗,具体方法为:安装定向仪框架后行CT扫描定位,避开重要功能区,明确手术靶点及明确穿刺方向,计算穿刺深度;局部麻醉后在头皮做一切口,颅骨钻孔切开硬脑膜,在血肿较近处穿刺,安装定向仪导向装置,采用硅胶引流管缓慢穿刺血肿,成功后连接5 ml注射器缓慢抽吸,每次抽吸量应控制在总出血量的1/3;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血肿内部直至液体清澈,并将10万U尿激酶加5 ml生理盐水混合后注入血肿腔,夹管2~4 h后开放,2次/d,直至CT显示血肿大部分被清除,尿激酶购自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44020647。术后应注意预防感染及并发症。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下列疗效指标的差异:术后3 d、7 d血肿清除率;再发血肿率;术后2周恢复良好率;并发症发生率,包括颅内二次出血、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及卧床后肺部感染;拔管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共11项,分值0~45分,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越差;观察生活自理能力评分(BI指数):共10项,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能力越好;观察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值1~5分,分值越高,表示预后恢复越好。

2 结果

2.1两组血肿清除率、再发血肿率及术后恢复良好率比较:观察组的术后3 d、7 d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2周恢复良好率及再发血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血肿清除率、再发血肿率及术后恢复良好率比较[例(%)]

组别血肿清除率 3 d 7 d 再发血肿率术后2周恢复良好率观察组36(73.47)40(81.63)2(4.08)30(61.22)对照组25(51.02)31(63.27)4(8.16)26(53.06)χ2值5.253 94.140 80.710 10.666 7P值0.021 90.041 90.399 40.414 2

2.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的术后颅内二次出血、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及卧床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组别例数颅内二次出血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卧床后肺部感染发生率观察组4902(4.08)2(4.08)4(8.16)对照组491(2.04)6(12.24)5(10.20)12(24.49)χ2值4.780 5P值0.028 8

2.3两组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的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组别拔管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4.51±0.627.23±1.39对照组6.38±0.8510.21±2.54χ2值12.441 97.204 4P值0.000 00.000 0

2.4两组预后恢复情况比较: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I指数及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组别NIHSS评分BI指数GOS评分观察组10.84±2.7563.24±8.394.03±0.81对照组15.21±3.0851.05±7.073.12±0.69χ2值7.408 57.777 35.986 6P值0.000 00.000 00.000 0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为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近年来,尽管国内外对本病的诊疗水平不断提高,但其致死率仍居高不下,且有>75%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目前,外科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旨在早期清除血肿,减轻颅内高压,恢复受损脑神经,避免脑部继发性病理损害[3]。目前,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式较多,如开颅大骨瓣减压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微创钻孔引流术等,且随着立体导向、神经导航等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手术安全性大大提升。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为高血压脑出血的常用术式,其操作窗口较为合适,且视野清晰,有助于区分颅内血肿及其周围组织,对于避免正常组织的损伤有重要作用,同时,本术式止血快速、精准,但其减压并不十分充分,对于部分不稳定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止血较为困难[4]。

立体导向软通道引流术属于一种新型的术式,自1989年应用以来不断改进,其在CT引导下定位血肿,并采用专门的穿刺引流器穿刺血肿,加上不断的抽吸、引流,以达到消除血肿、降低颅内压,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其操作简便、快捷,能精准设定靶点,且微创,并发症少,故适用于高龄及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同时,本术式在消除血肿后,多次冲洗血肿腔,能使血肿彻底清除,对于促进患者神经缺损功能恢复,减少脑出血后遗症有重要意义[5-6]。尿激酶为外源性的纤溶酶原,其可直接作用在血肿上的纤维酶原,促使纤维蛋白凝块,凝血因子降解,进而分解纤维蛋白堆积物,避免血液凝结[7]。

立体定向软通道引流及尿激酶溶解术联合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不仅能有效降低颅内压,同时也能溶解生成的血块,改善血液循环功能。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术后3 d、7 d血肿清除率,BI指数及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与术后颅内二次出血、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及卧床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提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使用立体定向软通道引流及尿激酶溶解术具有确切疗效。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推荐使用推广。

猜你喜欢
尿激酶清除率分值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豆清液不同超滤组分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按病种(病组)分值结算:现状、做法和评价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