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风狮爷”元素在童装上的应用研究

2018-12-21 10:30李诗虹方泽明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童装闽南服饰

李诗虹,方泽明

闽南“风狮爷”元素在童装上的应用研究

李诗虹,方泽明*

(福建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从闽南“风狮爷”的各种元素进行分析,并结合儿童服饰特点以及服饰心理学来阐述闽南风狮爷与儿童服饰的关系。从现有文献来看,国内外关于“风狮爷”的文献较少,大部分阐述有关风狮爷的文献资料也是从风狮爷类型、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应用方面很少提及。闽南风狮爷作为一种民俗文化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代表了一种地域文化符号,而今许多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正在逐渐衰弱,闽南风狮爷元素在童装上的运用,是将赋有特色的民俗元素与服饰相结合,在赋予服饰多元化设计的同时,也提升了闽南风狮爷的文化内涵。

闽南风狮爷;造型应用;闽南文化;童装设计

“风狮爷”是闽南沿海一带重要的镇宅辟邪的吉祥物,具有精巧多变的造型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闽南风狮爷的起源与闽南沿海一带特殊的地理位置相关,该地区常常受到狂风大浪的袭击,古时候科技不够发达,人们认为狂风大作是妖怪挟风浪而来,所以要用威猛无比的狮子来止风、止煞[1]。狮子作为“守护神”,主要是由于古代人们对狮子的崇拜以及宗教信仰推崇,狮子为百兽之王,极具王者风范。有民谣:“摸摸石狮头,一生不用愁;摸摸石狮背,好活一辈辈;摸摸石狮嘴,夫妻不吵嘴;摸摸石狮腚,永远不生病,从头摸到尾,财源广进如水流,闽南石狮象征着吉祥与喜庆。自古以来,狮子雕塑的形象就是一种不畏烈日严寒,始终如一的忠诚守护者。不仅在闽南地区,在我国各地区的狮文化中,狮子雕塑一直是威武、吉祥、高贵、尊严的象征,它甚至被奉为护国镇邦之宝,无论历史变迁、无论何时何地,人们对石狮总能产生崇拜之情,这样的文化情愫与童装设计相结合,一方面能提升风狮爷文化的传播效应,另一方面也能够为大众带来强烈的共鸣。

1 闽南风狮爷的典型特征及其分类

闽南风狮爷的产生,受自然、社会、历史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闽台民间认为风狮爷与传说中的“风神”、“瓦将军”有关。风神又称“风伯”、“风师”,或因谐音,民间附会风神的形象为狮子,瓦将军又称为“骑狮将军,是民间古老的辟邪物[2]。”古时人类对自然界无比敬畏,认为万物皆有灵,逐渐形成了有灵石文化、自然崇拜、动物崇拜、图腾崇拜等。闽南风狮爷既是灵石文化的一种,人们将“灵石”拟人化为他们所崇拜的狮子形象,并结合道教风水理论,进行合理的设置摆放,使得风狮爷具有震慑的效果。

图1 村落风狮爷屋顶风狮爷

闽南风狮爷在分类上主要有村落风狮爷和屋顶风狮爷两种。村落风狮主要是用来庇护整个村落,为整个村落所共有,其材质有石制、水泥、黏土和砖石等。屋顶风狮爷是另一种位于屋顶、屋脊、甚至嵌入墙壁的石狮雕塑,因此称之为“屋顶风狮爷”。屋顶风狮爷一般为私宅所有,其材质有陶塑、石雕、泥制等,而这种墙沿屋脊型的风狮爷又分为两种系统:一种是小尊的石雕风狮爷,另一种属于瓦将军。不论是“村落风狮爷”还是“屋顶风狮爷”,其中雕刻的表现手法写实或写意方式,均刻画得生动活泼、充满灵性。

闽南风狮爷的造型特征在于尊尊不同。从风狮爷的造型看,大多数是挺起腰板,后脚着地人型直立姿,四脚着地狮型蹲踞状,也有坐、卧各种姿态的[3]。不论是站立或是蹲距,其形象随着雕刻者的雕刻手法显现出变化不一的神情和姿态,有的精巧细腻,有的简单随意。工匠运用不同的雕刻技法因材施艺,不管是石雕还是泥塑,三合土还是水泥灌制,传统的手工制作技法与不同材料相结合,都使得风狮爷有别样的风土情趣。风狮爷的造型迥异且具有趣味性,其雕刻的重点在于头部,尤其在脸部的造型。比较显著的共同特征是:眼球瞪大而突出,鼻头宽大而圆润,大嘴龇咧,甚至与头等宽,龇咧的大嘴常露出锋利的牙齿。

风狮爷不仅在闽南地区可见,台湾、日本等地多出现风狮爷的形象,日本的风狮爷源自中国,但其作用并不是为了镇风止煞,而是防火的风水作用。风狮爷一般为单只,偶见双只,如雌雄狮、母子狮、父子狮。风狮爷极少有设色,偶见金门、台湾等地的风狮爷有上红、黄彩色。这些风狮爷有的威武大气,有的憨态可掬,其灵动的形态特征无一不透射出闽南的生活气息和传统的民族风格。闽南风狮爷的元素精彩丰富,对于各产品开发、品牌设计上都有一定的开发引导作用。

2 闽南风狮爷的典型特征及其在童装上的应用

风狮爷有独特的文化含义,代表了生活的一部分精神文化,其造型样式也是各式各样,寻找闽南风狮爷的典型特征,在闽南风狮爷身上找到与服饰相结合的切入点,吸取民族优秀的元素理念和做工技巧,传承中华文化,将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2.1 造型元素的解构和延伸再造

闽南风狮爷的头部造型是闽南风狮爷整体性格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审美的重点。运用立体造型是“风狮爷纹样”在儿童服饰中最突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鞋上的仿真与风狮爷头帽的造型上,这种立体造型不仅形象逼真,而且惟妙惟肖。闽南风狮爷头部的生动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风狮爷整体造型的审美价值,因此闽南风狮爷的头部造型在风狮爷整体造型上的作用不可小觑。闽南风狮爷头型注重脸部骨骼肌肉的变化来塑造狮子性格,凸显其个性特征,造型极为生动,为了凸显石狮个性特征可将其表情进行一些更加夸张的处理。

图2 提取闽南风狮爷元素进行重复构成设计

对闽南风狮爷造型进行提取运用方面,为了体现闽南风狮爷俏皮可爱惟妙惟肖的瞬间,可选取多个典型闽南风狮爷动作作为基本设计元素。运用特异构成、重复构成等平面构成方法对该形象进行创意性重组,完成可以无限连续的手绘图案,使服装在富含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又不失时尚现代感。运用闽南风狮爷造型艺术作为童装设计应用的核心元素,在服饰设计中尽量强调大块面版型设计,塑造孩童天真活泼的本真特性,注重宽松版型的前提下加入闽南风狮爷艺术元素,可增添服装活泼俏皮的元素。由于图案来源于闽南特色的风狮爷形象,通过手绘图案可以增添人文情怀,增加立体裁剪方式则会让服饰元素更加形象生动,将服饰内容进行转变,也会给服装增添了趣味感。

2.2 闽南风狮爷的色彩元素解构和延伸再造

闽南风狮爷一般不上色,但偶见会上红、黄、蓝三种颜色,运用三原色的相互搭配,使风狮爷的造型更加有醒目震慑的效果。同时将三原色的配色效果有机的与童装服饰设计造型相结合,强调童装的天真个性,符合童装设计的整体风格特征。在色彩运用上要强调和谐性,儿童服饰中的色彩运用会给幼儿带来最初的色彩感,为其以后的审美观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4]。因此结合设计元素进行合理的色彩搭配至关重要。闽南风狮爷在使用纯色和对比色的同时可以适当使用间色、复色作为衔接色。大红大绿、正蓝正黄颜色的选取使风狮爷儿童服饰色彩对比效果饱和强烈,色调极为鲜亮。在强烈对比的基调下,还可以采取了一系列配色,例如可以使用金丝银线勾边等,能够使闽南风狮爷童装的色彩运用强烈而不失质朴,富有浓厚的艺术感染力。

2.3 材质工艺的解构和延伸再造

通过对风狮爷造型的夸张变形再设计,利用多种材质结合面料的搭配使闽南风狮爷在童装上的运用更加丰富多元。例如运用喷绘,绣花,珠片绣等不同的工艺手法塑造各种装饰效果。布贴绣与喷绘是“风狮爷元素”在儿童服饰在工艺上的主要手法,同时施以滚边,在具有装饰作用的同时,能够固定服饰的边缘,防止服饰出现脱散的状况。在衣着材质上,越贴身的衣物要求材质越天然,童装在材质的运用上更加注重安全性。外衣的面料可以选用例如氨纶和涤纶混纺外套、大衣面料,不起球,挺阔性佳,弹性适中,抗寒保暖,具有一定的厚度,有助于塑造造型轮廓,在款式设计上以 H、A、X型为基本廓形。

将经过简化、变形、重组、提炼后的闽南风狮爷图案印花贯穿于整个系列,可以在帽子、膝盖等主要部位进行定位印花、以及不对称的印花等设计,严格把控图案花纹的面积大小,颜色,排列形式等效果,使服装生成系列感的同时呈现出纹样图案的多样性。

3 闽南风狮爷童装设计的未来前景

中国民间儿童服饰中最擅长应用仿生设计。如民间的“虎头帽”、“虎头鞋”、“兔儿鞋”、“猫头鞋”、“狗头鞋”、“青蛙鞋”、“猪型鞋”等。这些动物都是在民间被认为是生命力很强的,孩子穿上这种鞋,就容易养活、繁衍旺盛[5]。在我国传统社会中,无论是江南还是江北,为了驱邪避灾,人们都会给儿童穿戴“虎纹样”的服饰,并成为一种传统的习俗被保存下来。所以家长希望借助虎的凶猛力量吓走儿童的灾难和病害,保佑幼儿能够健康成长[6]。狮子被称为百兽之王,在历史文化的演变中,狮子被世人看作祥瑞之兽,象征着权势、富贵,有着避凶纳吉的功能。因此将闽南风狮爷元素在童装中进行运用,同样也是将狮文化内涵运用在服饰上,对其进行更有价值的延伸,更是将我国传统艺术进行再设计的一种创新应用。儿童服饰在造型上体现的吉祥与朝气,是人们为了表达真善美朴实心理的一种展现。在我国,这种实用性与艺术价值并存的儿童服饰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建设有重要意义。

[1] 刘晓宏.闽南风狮爷的旅游纪念品开发价值[J].装饰,2009,(12).

[2] 戴仲达.闽南风狮爷《中国校外教育(美术)》[J].装饰,2010,(Z1).

[3] 吴永浩.金门风狮爷的历史考据和艺术特色[A].守望与传承——第四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

[4] 侯姝慧.传统虎形儿童服饰的文化功能解读[J].凯里学院学报,2007,(05).

[5] 周小儒、姚梦园.仿生设计在儿童服饰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2012,(12).

[6] 罗冰.“虎纹样”在中国传统儿童服饰中的艺术价值[J].北京服装学院,2013,(09).

The Application of "Feng Shi Ye" Elements in Children's Clothing in Southern Fujian

LI Shi-hong, FANG Ze-ming

(College of Fine Art,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117,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elements of “Feng Shi Ye”, and expoun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eng Shi Ye” and the children's clothing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s clothing and costume psycholog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e articles about “Feng Shi Ye” are not many. And most articles elaborated about the type, culture and other aspects of “Feng Shi Ye”, the applications were rarely mentioned. As a kind of folk culture, “Feng Shi Ye” has a uniqu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it represents a symbol of regional culture , but now many distinctive folk culture is gradually weak. The usage of the elements of “Feng Shi Ye” in the children's clothes, is the combination of folk elements and clothing. It diversifies clothing design, at the same time, also improves the culture connotation of “Feng Shi Ye”.

MinnanFeng Shi Ye; modeling application; Minnan culture; children's wear design

方泽明(1972-),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闽台服饰研究和服装品牌.

福建省教育厅A类课题(JA11087S).

K29

A

2095-414X(2018)06-0056-03

猜你喜欢
童装闽南服饰
动物“闯”入服饰界
闽南文化传承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中国童装看即墨
闽南,闽南
IN-SIGHT童装概念店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
用场景模式卖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