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悯情怀映现人性光辉

2018-12-24 10:07杨天祥
中国铁路文艺 2018年10期
关键词:阳城弱者情怀

杨天祥

本以为向阳城应该是面向阳光,明媚灿烂的好去处。却不想,向阳城中无阳光,无限痛苦催人泪。

读小说《去向阳城》心情郁郁,灰暗的现实生活总让人想到自己。

孙焱莉用似乎不动声色却起伏回转的故事情节和一个动作跟一个动作的连贯描述,让我们不得不跟随她的思路和节奏迂回或跳跃。

主人翁新芳像鄰居大嫂或大婶。新芳家发生的事情像生活中张家李家甚至自己家发生的故事。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可谁知道原本这“经”就是生活呢!知道也好,不知道也罢,这就是活生生的生活。想过也得过,不想过也得过。世间人没有哪个能够幸免。

其实新芳不是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不是她不想,也不是她偏执任性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她是太过于想着别人,她的这种性格和为人注定了她的生活只能就是这样子。如果她后来答应了张峰岳父,住在一百多平米的大房子里,再把弟弟接过来一起过,那么,她真的就过上了在她认为比较圆满的生活。弟弟也会好好活着,家庭悲剧也不可能发生。可是,她是新芳,她有她的生活哲学和理念,她宁可去医院伺候那些将死的重病患者也不肯做别人家的“上炕”保姆,就是因为她想挣干净而又清爽的钱,然后将这钱交给没有和自己一起生活的儿子。她是想传承一种精神,一种生存方式,或者说一种信仰。在许多人都希冀生活得自由自在清闲舒服的现实社会,新芳的这种选择,除了自尊还是自尊。

女人最需要的就是自尊,如果失去自尊,一旦放浪形骸,把一切都说成因社会造成,那么,自尊就成了街头一坨狗屎。文学需要人文情怀,而创作决不能居高临下,要给平凡人物足够尊重。好的作家常常是敏感、谦卑和痛苦的,他们习惯用悲悯的眼睛看世界。

孙焱莉的小说直面现实,写生活中弱势者的迷茫无奈和焦虑。毫不夸张地说,这样写是有难度的,因为现实有崇高也有丑恶,但作家不能丑陋;人性有美好也有疾患,而作家内心却不能阴暗。作家不能随着社会现象社会风气社会浮躁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和尊严。

文学本质上与弱者息息相通,傲视弱者就是轻视自己,瞧不起弱者就是把自己放在了与弱者对立的位置上。一个与弱者对立的作家,再会写、再能写,写出来的注定是忽悠人的话,是悬在空中的无根之树,或者说就是缺乏人性之作,绝不会有大出息!

《去向阳城》的可贵之处在于直面苦难、直面人性软弱,却不被黑暗遮蔽。

文学关注的是人的心灵世界,是人的精神病痛和残缺,而不是别的。

好的小说让读者看到自己,并让自己全身心投入其中不能自拔。这是文字的力量,更是小说的力量。

悲悯情怀映现人性光辉和生活诗意,更显现作家教养和良知。

猜你喜欢
阳城弱者情怀
山西晋城阳城次营镇:蚕桑宴打造绿色生态品牌
强者和弱者
阳城:桑叶茶『火』了 农民乐了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天下为家
弱者
跨省“人身安全保护令”,为弱者保驾护航
淮上重镇——秦汉谷阳城遗址
弱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