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女人迷倒全世界

2018-12-24 10:07王雄
中国铁路文艺 2018年10期
关键词:卢浮宫维纳斯雕像

王雄

走出法国卢浮宫博物馆,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病态与残缺,同样是一种美的表达,甚至是一种杰出的美。由此,成就了许多传世艺术形象和艺术珍品。

——题记

去法国前,朋友告诉我,认识法国不妨从读卢浮宫博物馆入手。它是一部浓缩的、实物的世界文化艺术史。游历卢浮宫,我一直以崇敬、审视的目光,阅读卢浮宫建筑群的变迁,阅读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阅读法国王室以及欧洲各个时期权贵、艺术家、收藏家的故事……我在震惊与赞美的同时,竟然有了一些感悟,一些发现,以及一些属于自己的结论。譬如说,卢浮宫关于三个女人的藝术珍品,她们迷倒全世界的艺术魅力,源自什么,又说明了什么?

大约在一千年前,中东地区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争。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以收复阿拉伯侵占土地的名义,对地中海东岸国家进行讨伐,血腥风雨,雷霆万钧,史称“十字军东征”。

1204年,为了抵御外敌入侵,菲利普·奥古斯特二世在巴黎塞纳河北岸修筑了一座城堡。城堡外形坚固,内室奢华。皇亲国戚居住其里,舒适安逸,顺便也可以存放王室档案和珍宝,还有宠物和战俘,名曰“卢浮宫”。

1515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继位。这位开明君主,与历任前辈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他钟情女人、酷爱艺术。于是,他荣获了一个响亮的称号,“多情的男子和文艺的庇护者”。君主爱女人,似乎不是新闻。但法王爱艺术,可是真抓实干。弗朗索瓦一世在位期间,做了两件名垂千古的事:一是将城堡改建为皇宫。他恭敬地请来建筑师皮尔莱斯科,在原城堡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建筑了一座宫殿。此后,经过9位君主的不断扩建,历时300余年,终于形成一座呈U字形的宏伟辉煌的宫殿建筑群。先后有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在这里居住,还有许多著名艺术家在这里生活。他们或在这里享受奢华,寿终正寝,或惨遭谋杀,死于非命。

另一件事,就是把宫殿建成了博物馆。弗朗索瓦一世特别崇拜意大利派画家,他在意大利雇佣了一帮人,专门收购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作品,包括巨匠如米开朗基罗、提香以及拉斐尔的作品,不惜代价把它们运回法国。他鼓励世界各地的著名艺术家来法国居住和创作,如安德里亚·德尔·萨托和达·芬奇这样的伟人,也都接受了他的邀请。达·芬奇带来了他许多杰出的作品,其中就有《蒙娜丽莎》油画。达·芬奇重病时,弗朗索瓦一世彻夜守候床前,寸步不离。达·芬奇奄奄一息时,弗朗索瓦一世仁慈地将他抱在怀里,送他含笑九泉。

弗朗索瓦一世后,各代皇帝都继承了他的遗志,不断完善宫廷建筑,大量充实文物藏品。亨利四世继位后,他花了13年的工夫建造了卢浮宫最壮观的部分——大画廊。这是一个长达300米的华丽的走廊,宽阔高大,油画夹道。这里还原了大自然景观,栽满了树木,圈养了鸟和狗,甚至走廊中还可以骑马追捕狐狸。路易十四一生迷恋艺术和建筑,他把卢浮宫完善为正方形庭院,并在庭院外面修建了富丽堂皇的画廊,让馆藏面积翻番。他购买了欧洲各派的著名绘画,包括卡什代、伦勃朗等人的作品,直至金库空虚。到了路易十六时代,这个王室博物馆渐露雏形。拿破仑三世时,宏伟的卢浮宫建筑群全面完工。前后经历了将近600年。

18世纪,随着启蒙思想的参透和扩展,法国知识分子和哲学家的角色日渐重要起来。他们倡导和推进艺术创作与文化遗产保护,要求将王室收藏成为“国家收藏”的呼声日益高涨。一些国家精英开始意识到,国王珍藏是国家宝藏,不能仅仅属于国王,更应该属于广大民众。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统治了法国多个世纪的波旁王朝立刻土崩瓦解。《人权宣言》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人身自由,权利平等。1792年5月27日,卢浮宫回归大众,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公共博物馆。这个格局庞大的博物馆,包括庭院在内占地19公顷,自东向西横卧在塞纳河的右岸,两侧的长度均为690米,整个建筑壮丽雄伟。数百个展厅,高大宽敞,富丽堂皇。大厅的四壁及顶部,布局着精美的壁画和精细的浮雕。眼下,卢浮宫博物馆收藏的艺术品已达40万余件,其中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门类,是名震全球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

步入卢浮宫正门大厅,一个倒立的玻璃金字塔建筑抢入眼中,晶莹剔透,与高大的屋顶相对应,和谐宁静。它的设计者是著名的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由此,我就不由得想起了《达·芬奇密码》里面的情节,那传说中的达·芬奇作品中的隐藏密码,延续着卢浮宫的故事。这个创意,不仅新颖别致,也使这种U型建筑充满了神秘色彩和特殊寓意。

读史可知,从古埃及、两河流域文明,到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到勃然兴起的伊斯兰文明,再到“文艺复兴”运动,成就了地中海沿岸众国多样文明的辉煌,有力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在这部人类文明史的大书中,珍贵的艺术遗存,是一个不可缺失的重要章节。而卢浮宫博物馆,正是世界上收藏地中海文明藏品最多的博物馆。

行走于卢浮宫,世界著名艺术大师作品琳琅满目,扑面而来。如《狄安娜出浴图》《丑角演员》《拿破仑一世加冕礼》《自由之神引导人民》《编花带的姑娘》等。看卢浮宫,只能是走马观花。据说,有人算了一笔账:一个人不吃不喝,只在每件展品前停留一分钟,看完卢浮宫博物馆也要一个月的时间。

诚然,世界各国慕名而来卢浮宮博物馆的观众,大多是为世人皆知的镇馆三宝而来:《米洛斯的维纳斯》《胜利女神像》石刻雕像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油画。无疑,她们是卢浮宫里价值最高的女人,乃无价之宝,是世界上难得的艺术精品。

这又是三个残疾女人。《米洛斯的维纳斯》没有双臂,《胜利女神像》无头无手,《蒙娜丽莎》是一位盲人。然而,人们对这三位残缺或病态女人,拥有百倍、千倍的热情,百看不厌,流连忘返。她们的面前,始终是人头涌动,摩肩接踵。人们欣赏她们,赞美她们,当然也有一声叹息……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世界家喻户晓的女神雕像。

远在19世纪初,希腊还只是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殖民地一个名叫米洛斯的小岛。这是爱琴海上的一个火山岛,位于基克拉泽斯群岛最西南端,以盛产石雕艺术品闻名于世。早在青铜时代,在这里的费拉科庇遗址就曾发现了米洛斯宫殿。

1820年2月的一天,一个名叫伍蒂埃的法国海军见习军官随军舰来到小岛。伍蒂埃知道小岛上艺术品很多,有意寻之。他结识了一个名叫岳尔戈斯的渔民,一见如故,很快成为朋友。岳尔戈斯告诉军官一个秘密:岛上有个山洞,山洞里有个小庙,小庙里有很多宝贝。在岳尔戈斯的带领下,他们很容易地找到了山洞里的小庙,在小庙的土堆中竟然挖出了一个断了双臂的美女石雕,这便是后来被称之为“米洛斯的维纳斯”的雕像。可惜,他们找遍了小庙和山洞,也没能找到维纳斯雕像所缺损的双臂。

伍蒂埃决定把雕像买回去,他付给了岳尔戈斯100银币的定金。然后,伍蒂埃跟随军舰奉命开赴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一上岸,伍蒂埃就赶忙去拜见法国驻土耳其大使利维埃尔侯爵。在问明原委后,侯爵当即派使馆文化参赞同伍蒂埃一道去办成交手续。

也就在这个时间,英国官方也得知了此事,派出“荷兰号”驱逐舰开赴米洛斯岛抢购。当法、英掠夺者几乎同时赶到米洛斯岛时,雕像却已被希腊庙宇总管买去,并已装箱搬上了土耳其军舰。法国方面岂肯坐失这个宝贝,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终以8000银币把这个稀世珍宝拿到了手。利维埃尔侯爵将这尊雕塑送给国王路易十八,路易十八又将它捐赠给卢浮宫博物馆。从此,卢浮宫里就多了一个让世人为之倾倒的绝世美女。

在古希腊时期,表现女性人体美的雕塑很多。以古罗马神话传说中的爱与美之神阿芙洛狄特为歌颂对象的雕像,更是层出不穷。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米洛斯的维纳斯》,又称《断臂维纳斯》,它是爱与美之神的代名词。据推算,这尊女神雕像大约创作于公元前2世纪末,被誉为“黄金时期的缩影”。作者已经无从考证。因发现于米洛斯岛,故称之为“米洛斯的维纳斯”。

卢浮宫博物馆分为苏利馆、德农馆和黎塞留馆三个展馆。《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摆放在苏利馆的古希腊、伊特鲁利亚及古罗马展区。这是一个特辟的专门展室,开阔宽畅,有多个通道。这里常年人头涌动。诚然,观赏断臂维纳斯,是卢浮宫观众的首选。

《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高204厘米,由两块半透明的白云石拼合雕就。她站立在鸡血白纹云石座上,清秀美丽,端庄妩媚。她衣衫滑落至髋部,上半身裸露,下半身裹着围毯,身材匀称,肌体丰润,流动着女性特有的曲线美。尽管双臂残缺,窈窕曲立,却巧妙地与身体的流动感融为一体,造型协调,典雅至极,集美之大成。

迄今为止,维纳斯雕像被公认为希腊女性雕像中的美之冠。她精致的椭圆形脸盘,希腊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额和丰满的下巴,平静的面容,都流露出希腊雕塑鼎盛时期的理想化传统。她的嘴角上略带微笑,含而不露,给人以矜持、富于智慧的感觉。她的腿被富有表现力的衣褶所覆盖,显得厚重稳定,更衬托出上身的秀美。她的姿态庄严,表情平和,犹如一座高贵的心灵纪念碑。

与之面对,让你感受到的是亲切、平和与愉悦,是对生命自由的向往与尊重。虽然她已诞生2000多年,却没有丁点的“古董”气息。她是那么充满活力,那么美丽纯洁,微微倾斜的身体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沉思,仿佛在等待。在她的面前,你可以感觉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是一种可以净化人的心灵的力量。

《米洛斯的维纳斯》融合了希腊古典雕刻中的简洁与崇高两种风格。它没有用全裸的形象,可以说独树一帜,在众多的希腊女性雕像中似乎还找不到类似的,颇具特色。她的重心落在右脚,左腿微微弯曲,身体倾斜。正如西方艺术史上戏称,埃及人只懂立正,到了希腊才学会稍息。在背后观察,从尾尻部分向上升起的脊椎,像一枝莲花的茎,一直到颈部,是一条缓慢升起优雅而充满韵律感的线条,从而也找到了自己内在平衡的一种自在。这正是希腊人体艺术中最有名的“蛇形线条”。

维纳斯雕像一波三折的曲线美,使半裸的身体构成了一个十分和谐而优美的螺形上升体态,富有音乐的韵律感。这是一种在放松状态的体形流露,一种坦荡而自尊的神态展示,意在表现女性温柔宁静之美,表达了古希腊人对美的向往与敬畏。

古希腊人非常歌颂和崇拜女神“裸体的身体”。他们认为,裸体是神创造的,而身上穿的衣服,则是人为的,所以没有衣服包裹的肉体更崇高。他们在“奥林匹亚”的运动会时全部是裸体,认为18岁到21岁,是身体最完美的状态。这个时期的身体可以跑得最快、跳得最高。

维纳斯雕像的体形非常符合希腊人的审美理想,身长比例接近利西普斯所追求的人体美标准,即头与身之比为8∶1。这个“黄金分割律”,成为后代艺术家创造人体美的准则。由此,导致了19世纪美术界的震惊,认为这才是公元前2世纪大希腊化时代人体美学的精品。

眼前的维纳斯雕塑是拼接修复而成。维纳斯雕塑出土时,不仅没有了双臂,而且身子都成了碎片。这是一种伟大的残缺和遗憾。我发现,维纳斯雕塑的四周,永远布满着围观的各色种族的人群,他们在惊叹之余,都似乎在提出一个共同的疑问:为何这样一个美丽的雕塑会残缺、会被打碎、会被掩埋在废墟中?

遥想公元3、4世纪的岁月,随着基督教文明的兴起,人的肉体被视为罪恶。由于亚当、夏娃违反了神的戒令,偷吃了禁果,有了后代、有了肉体。基督教认为,人的身体是有原罪的,所以小孩子生下来就要洗礼。即洗清肉体上的罪恶。

黑暗的中世纪,玷污了一千年的阳光。在这没有阳光的日子里,古希腊的裸体雕像简直就是肉体的罪过,是绝对不能展示的,只能全部打碎,深埋在泥土里。到了近代,即文藝复兴以后,新世纪的阳光普照大地,大量的希腊雕像残片被源源不断地挖掘出来。人们把它重新拼接起来,才恍然大悟,原来古希腊竟然有过如此伟大的文明。

《特拉斯胜利女神》是女神尼克的立像。这尊无头无手的雕像,又称《胜利女神》。

猜你喜欢
卢浮宫维纳斯雕像
“维纳斯”小像新理论
有奖问答
卢浮宫开通线上版
卢浮宫邮政局改造
令卢浮宫焕发新生的现代主义建筑师贝聿铭辞世,享年102岁
卢浮宫职员罢工被闭馆
跟踪导练(四)3
谷歌尊重雕像“隐私权”的启示
沙漠里的无名雕像
有朝气、有活力,给人十足的惊艳 Mcintosh MA6700、Sonus Faber 维纳斯签名版套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