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2018-12-24 10:04李坤
赢未来 2018年16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新课程理念教学策略

李坤

摘要: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最大化追求是新课程理念的突出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传授给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而且重点对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培养、塑造与提升,让数学课堂严格按照新课程提出的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进行优化与创新。本文主要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小学数学课堂 有效性课堂 教学策略

一、以“故事辅助”策略促小学生知识内容灵活运用层次提升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理比较强,愿意听故事、讲故事。基于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那些数学中比较著名的中外数学故事引入其中,特别是注重运用那些寓意深刻、哲理性强、趣味性突出的故事,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小学生数学学习探究兴趣的持续性培养,而且能够让学生以数学故事为纽带更深刻地理解和感知其背后所蕴藏的数学原理和数学方法等。在圆角分一章节的教学中,笔者运用了周总理应对外国记者提问的故事。“作为总理,中国有多少人民币你清楚吗?”周总理的回答是“当然清楚,十八块八毛八分”,不仅巧妙地进行了作答,而且概述了我国人民币的所有面额。在分数一章节的教学中,笔者将著名的丢番图年龄墓碑故事引入其中:“幸福的童年占据了丢番图整个生命的1/6,他无忧无虑地度过了生命1/12的少年时光,又过了1/7的岁月他与美丽的妻子成就了美满的姻缘,5年后他有了宝贝儿子,不幸的是其子只活了他年龄的一半,之后的4年他在郁郁之中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请计算丢番图到底活了多少岁?基于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借1法”的讲解中,可以引入这样的故事:一个老人养了17头牛,在临终前他对这17头牛进行了遗产分配,老大获得其中的1/9,老二获得其中的1/3,老三获得其中的1/2,儿子们觉得没办法分,找到了村里的智者,他牵来一头毛驴,凑成了18,然后就按照老人的遗嘱划分好了财产,即2+6+9=17,剩下的一头毛驴,智者又牵回去了。这样的故事能够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将教学内容的悬疑展现出来、将学生们的胃口吊起来,引领着他们带着兴趣、带着好奇投入到学习过程之中。

二、以“情景创设”策略促小学生问题解决过程理解能力提升

魏书生老师曾经提出:“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以某个角度为切入进行良好的情景创设,帮助和诱导小学生通过层层递进的思考、步步深化的探究,更深入地理解和感知数学问题思考、分析和解决的全过程”。情景创设策略的核心要义就是将学生们带入到他们比较喜欢或者非常熟悉的情景中,将学生的有效注意力充分聚焦起来,让知识内容的展示更直观、问题解决过程更可见、可观,让学生实现更深切的理解和更深入的探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实现情景还原,让学生更直接、更动态地观察一些数学问题的变化过程,强化学生理解与认知的加深。在列车通过一章节内容的教学中,如果单纯利用板书和口头的形式,根本不容易解释清楚,在这一问题的认知上,很多小学生习惯于按照“人与人之间追及或相遇”的角度进行问题思考,实际两者虽然原理相同但细微之处也存有较大差别,这一差别就是人的长度可忽略不计,而列车的长度则是很大的,需要完全计入其中。基于此,笔者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实现了情景创设:即有两辆同向行驶的列车从同一地点出发,甲车发车较早但速度较慢,乙车速度较快但发车时间比甲车晚,给定路程以及甲乙两车的长度,让计算乙车完全超越甲车所需要的时间?“追及的列车所要完成的行驶距离即为被追及的火车行驶的路程再加上被追及列车自身的长度之和的总距离”,在这一问题的讲解中如果借助多媒体技术,那么较之于传统的口头讲述效果是非常显著的,能够实现“真实情境”的还原和演示,同时注重对列出的长度进行重点标注,以动态过程展现一辆列车超越另一辆列车的整个过程,由此学生们对于这一问题以及其中的关键环节实现了准确的认知和细致的把握。这样的引导性教学能够强化小学生思维的活跃与发散,问题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探究解决的核心素养就能够得到持续性的培养与提升。

三、以“生活演繹”策略促进小学生数学原理认知程度提升

河北师范大学崔越英教授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在感性认识上较为突出,他们有着较强的问题观察能力,在智力进行开发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问题实际上就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思考与解决本质上就是对数学定理或原理的具体应用和实践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将相关的数学原理和知识引入到生活化轨道之中。要注重对相关知识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将传统的停留于几道数学题目解决上的弊端屏蔽掉,尽可能地通过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回归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活跃思维。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计算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强化教学情景创设。比如,可以提出在学校操场上用篱笆围挡出一块空地,并利用空地进行相关设施的建设,主要用于学生“捉迷藏游戏的开展,而学校购买的篱笆总长度为80米,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通过篱笆围挡出最大的面积。在最小公倍数一章节教学中,笔者运用了这样的生活演绎:花农每隔2天来学校浇水一次,每隔15天来学校修剪枝叶一次,每隔30天来学校换花一次,比如今天花农来学校完成了以上三件工作,那么下一次花农来学校同时完成浇水、换花、修建枝叶三项工作最近的1次应当是什么时候?这样就将最小公倍数成功地演绎为生活化问题,且这样的问题是开放的、所涉及的生活问题是直观的、现实的,在问题的引导之下学生们会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思考和回顾、梳理与总结等,强化自身思维的发散和翻转,这个过程不仅让学生实现了知识学习与运用的有效结合,而且对于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极为有益的。

四、结束语:

着眼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构建提升,教师应当强化科学教学理念和方法策略的运用,借助“故事辅助”、“情景创设”、“生活演绎”等策略实现小学生对数学原理、问题解决过程、知识灵活运用更直观的感知体验、更深入的理解认知。

参考文献:

[1]王军永.对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的探究[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教育),2015(12).

[2]曾宪刚.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都市家教(上办月) , 2017 (2) .

[3]东风.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4(29).

[4]王东平.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2014(18).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新课程理念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利用电子白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应用分析
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
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