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贫血的高危因素分析与防治对策

2018-12-26 09:27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8年6期
关键词:医源性溶血性脐带

江 华

东营市东营区人民医院儿科,山东东营 257000

贫血不仅会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质量,还可引发脏器损伤、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儿生命健康[1-2]。因此,了解新生儿贫血的高危因素,对于指导早期干预及防治有着重要意义。此次研究分析了154名新生儿的贫血发生情况、就其高危因素及防治策略进行了总结。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11月治疗的54例贫血新生儿及同期108名健康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开展对照分析。贫血诊断标准[3]:日龄<14 d者,静脉血血红蛋白(Hb)≤130 g/L或外周血Hb≤145 g/L;日龄≥14 d者,静脉血Hb≤115 g/L。

1.2 研究方法和统计软件

整理两组新生儿围生期相关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将单因素分析中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新生儿贫血的高危因素。新生儿围生期相关情况及判断标准包括1)早产:胎龄<37周;2)低体重:出生体质量<2500 g;3)窒息:娩出后1 min内仅有心跳但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4)宫内窘迫;5)胎盘异常:包括胎盘早剥及前置胎盘;6)脐带异常:包括脐带过长、过短和脐带缠绕、打结等;7)其他:包括双胎输血综合征、医源性失血、产时出血、新生儿ABO溶血病、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等[4-6]。

统计软件采用SAS 9.4,单因素分析中早产、低体重等各项计数资料均以(n/%)表示,并采用χ2检验,对影响新生儿贫血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贫血组与对照组胎龄及低体重、宫内窘迫、胎盘异常、脐带异常、新生儿ABO溶血病、G-6-PD缺陷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贫血组与对照组围生期相关情况比较(n/%)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早产、低体重、宫内窘迫、胎盘异常、脐带异常、新生儿ABO溶血病、G-6-PD缺陷均是影响新生儿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影响新生儿贫血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新生儿贫血的高危因素

新生儿贫血现象较为普遍,且具有病因复杂、表现隐匿等特点[7]。新生儿贫血主要包括生理性贫血与病理性贫血两种类型,前者呈自限性过程,其发生原因与新生儿出生后自主呼吸建立、氧含量增加有关,此时其骨髓造血功能下降、红细胞破坏增多、生成数量减少,加之生长发育伴随着的循环血量增多,均造成Hb相对下降[8]。与成年人相比,新生儿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低下,贫血时EPO生成不足,加之组织缺氧反应低、清除率高,均造成红细胞生成减少,而早产儿、低体重儿EPO水平更低,故有着更高的生理性贫血发生风险[9-10]。因此,本研究早产儿、低体重儿的贫血发生风险分别为足月儿、正常体重儿的3.404倍、5.760倍。

病理性贫血包括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减少性贫血等多种类型,失血性贫血可发生于胎内、产程中及产后,其常见病因包括胎内或产程中失血、胎盘或脐带异常、产科意外性失血、内出血、医源性出血等[11]。需要注意的是,医源性失血也被认为是导致新生儿贫血的主要原因,其机制与反复抽血检验所致失血总量超过总血容量的10%~15%有关[12],本研究并未得出这一结论,其原因可能为:仅有3例新生儿发生医源性失血,样本量较小,可能造成结果偏差。溶血性贫血可分为自身免疫性溶血、维生素E缺乏性溶血性贫血,以及先天性红细胞结构异常。其中,自身免疫性溶血属母胎血型不和所致免疫介导性溶血,以ABO溶血性贫血最为常见,而维生素E缺乏可造成红细胞受损,进而诱发溶血性贫血[13-14]。本研究新生儿ABO溶血病可导致新生儿贫血发生风险上升4.096倍,与过往报道数据接近[15]。G-6-PD缺陷可造成细胞能量代谢障碍,进而诱发细胞死亡、外周血减少,故也是导致新生儿贫血的重要原因之一[16]。

红细胞减少性贫血多由造血物质缺乏、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所致,这一病理生理改变可引发红细胞生成缺少,而导致上述病理生理改变的常见原因包括铁、维生素C、铜储备缺乏等,此外,除再生障碍性贫血外,感染、炎症也可诱发骨髓造血功能障碍,使机体产生贫血及相关症状[17]。

3.2 新生儿贫血的防治对策

新生儿贫血的防治原则包括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贫血的发生与胎龄、体质量、宫内发育情况及疾病因素有关,因此,首先应注重高危新生儿的筛查,以评估其贫血发生风险并实施个性化干预:1)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铁缺乏现象较为普遍,而作为Hb的合成原料,补充铁剂对于提高Hb浓度、储铁量均有着积极意义。对于早产儿而言,出生3个月左右给予右糖旋酐铁肌肉注射,能够有效预防铁缺乏,降低缺铁性贫血发生风险,同时,早期补充铁剂对于提高新生儿认知和精神运动水平也有着积极作用。2)新生儿生长发育尚未成熟,易因维生素E缺乏而出现晚期自限性溶血性贫血,其机制与维生素E缺乏所致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物损伤有关,故出生后6周即可酌情补充维生素E。3)叶酸与维生素B12缺乏被证实是诱发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主要原因,适时补充叶酸、维生素B12,能够改善红细胞增殖功能、诱导红细胞核与胞浆生成趋于同步,从而减少红细胞破坏、降低贫血发生风险。此外,蛋白质与营养缺乏也可造成新生儿贫血发生风险上升,因此,强调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合理补充、调节新生儿营养状态,也是预防新生儿贫血的重要环节。

输血是目前临床治疗新生儿贫血最为有效的方式,缓慢输注悬浮红细胞被证实能够有效纠正新生儿重度贫血[18],同时,输血不仅能够维持较高Hb水平,还可改善中枢神经系统供氧,对于减轻心肺负荷、预防并发症发生也有着重要作用。对于ABO溶血性贫血新生儿而言,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亦可改善贫血,同时降低输血所致发育延迟、脑室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风险。

3.3 结语

作为新生儿五大疾病之一,新生儿贫血的高危因素包括早产、低体重、宫内窘迫、胎盘异常、脐带异常、新生儿ABO溶血病、G-6-PD缺陷等,准确评估新生儿贫血发生风险,强调高危新生儿的积极预防以及贫血新生儿的综合治疗,是降低新生儿贫血发生率、改善贫血新生儿症状的重点环节。

猜你喜欢
医源性溶血性脐带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脐带先露与脐带脱垂对胎儿有影响吗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血袋两种放置方式的溶血性分析
内镜下钛夹封闭治疗医源性结肠穿孔6例分析
养血益气胶囊联合泼尼松片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30例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