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对“二七”意义之思考

2018-12-26 06:56吴静
关键词:青年人纪念馆革命

□吴静

2017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铭记光辉历史 开创强军伟业”主题展览时强调: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论述的精神核心,对于包括郑州二七纪念馆在内的所有红色展馆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对于我们国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深远意义。

中原大地,从来就是一片红色的沃土。在这片光荣的土地上,涌现出无数为革命、为解放事业视死如归的英烈。郑州二七大罢工运动,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大潮中的一朵浪花。

在中国工运史上,1923年2月7日,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当时的京汉铁路工人为争取成立总工会的自由和工人阶级的政治权利,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举行了震惊中外的“二七”大罢工。这次罢工以郑州京汉铁路总工会为中心,北起长辛店,南至汉口,使长达一千多公里的京汉铁路全线瘫痪,给反动派以迎头痛击。此次工人运动遭受到反动派的残酷镇压,施洋、林祥谦等52位工人运动领袖及先进分子英勇牺牲。“二七”工人运动的意义是重要而深远的。“二七”大罢工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推向了顶峰,同时也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光辉篇章。后来的党史研究者认为,“二七”大罢工是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中规模最大、最有影响的一次。

为纪念此次声势浩大的工人运动,也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的大无畏牺牲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和政府收集革命先烈文物,并在郑州市中心修建了二七纪念塔,以此缅怀先烈精神,弘扬光荣传统。如今矗立在二七广场的二七纪念塔,已成为郑州市乃至中原大地的重要地标,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然而,一个时期以来,人们似乎对那段如火如荼的历史记忆慢慢淡化了,一些野史传说冲击着人们的听觉与视觉。二七纪念塔在那些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之中似乎显得微不足道。作为二七纪念馆的一名工作人员,笔者深感责任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定理想信念、优良革命传统、顽强战斗作风,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新的起点上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历史是不能忘记也是不能割断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斗取得今天的成就,整个历程是不能忘记的。今天的中国,不过是昨天中国的继续。只有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昨天”,才能真正理解“今天”,才能担当起“明天”的重任。不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会缺乏对当前实际的正确认识和对未来发展的科学把握。

毫无疑问,以“二七”精神主题的红色纪念馆,在宣传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是任何展馆都无法取代的。纵观中国近现代史,其实也是一部革命史。没有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就不可能有今天广大劳动人民的幸福生活。因此,牢记革命历史,对当今社会的年青一代进行爱国主义与革命历史教育,二七纪念馆责无旁贷。因为这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过的光辉历程中的一束火花,也是工人运动在中国革命历史发展进程中最为浓重的一笔。

如何利用二七纪念馆与二七纪念塔作为阵地,对年青一代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是一项长期而且值得探究的任务。尤其是在强调经济发展的今天,如何与时俱进,采取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也是今天“二七”人甚至所有红色教育场馆面临的新课题。如何利用这个阵地,弥补青年人历史知识的不足与匮乏,提升他们的基本历史素质,使之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政治观,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因为当代的青年人对于中国革命历史的了解仅仅限于书本,对现实斗争的残酷性知之甚少。这一代人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将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为了保证先进生产力掌握在人民手中,为了保住无数革命先烈和志士仁人带领人民群众取得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果实,必须加强对青年人的近现代史教育,让我们的青年人牢记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屈辱的岁月,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因此,让更多的青年人走进红色展馆,是“二七”人肩上的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把这些革命传统资源作为开展爱国主义和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依托红色革命资源,着力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建立红色宣传教育新载体。

二七纪念馆,作为红色教育基地,必须突出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深度挖掘红色资源,凝练整合红色精神,融合展示红色记忆,增强红色展馆的精神内涵和独有特质。这是二七纪念馆必须认识到的自身职责。同时,还必须利用地处郑州市中心城区位置这一优势,将红色旅游与红色教育深度融合,每一位来到二七纪念馆和二七纪念塔的游人领悟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从而树立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将二七纪念场馆建设成传承红色精神、开展红色教育的新坐标,新时代下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的新平台。

作为“二七”纪念馆的工作人员,笔者认为,如果真正使红色教育深入人心,还必须通过组织各种走出去的社会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二七历史,通过老百姓尤其是青年人容易接受的形式开展活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说教的形式之上。所以,必须重视大、中、小学校,将学校作为我们重要的宣传阵地,让青年人看到历史,学习历史,不忘历史。

一百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史是我国历史上一段极为重要的时期。屈辱与苦难、奋斗与牺牲、光荣与辉煌,构成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丰富而斑斓的画卷。大力加强对青年人的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可以使他们清醒看到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事实,探索和理解其发展规律,提高自己爱国主义水准,加强他们对国家、民族、社会主义道路的信仰力和凝聚力,使之健康成长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语

历史从来不是静止的,它具有穿透时空的永恒力量。不断挖掘烈士精神内涵,使其永葆时代光芒,不仅是作为“二七”人的一份沉甸甸的政治责任和担当,也是启迪后人对烈士精神的敬仰与追索。如果郑州二七纪念馆能为在全社会营造不忘先烈的浓厚氛围,凝聚实现民族复兴强大正能量贡献一分力量,那么,这将是“二七”人的自豪与荣耀。

猜你喜欢
青年人纪念馆革命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萧军纪念馆
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秋收起义纪念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
材料作文“做一个Nice 青年”导写
中国的出行革命
为啥找不到女朋友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