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服装设计工作室建设模式探讨

2018-12-26 15:52张宁宁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模式高职院校

摘 要:服装设计工作室在当前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成为高职院校的一大特色和亮点。本文对当前高职院校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工作内容与职责进行分析,随后重点分析高职院校服装设计的建设模式,通过教师、学生两种不同的模式对工作室的创建方式展开深入的分析探讨,寻求高职院校服装设计工作室建设的最佳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服装设计;工作室建设;模式

高职院校服装设计工作室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既有教学的目的性,又包含创新实践性。根据其业务内容,主要包括以参赛为主的概念创新型工作室,以科研为主的研究型工作室,与企业合作的创新实践型工作室。

一、高职院校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内容与职责

1. 以参赛为主的概念创新型工作室。概念创新设计工作室,以参加国内外服装设计大赛为主要目的。这一模式下的工作室,日常运作较为简单,也是目前大部分院校的主要运作模式。教师在工作室工作中只需起到引导和设计指导的作用即可,大部分时间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学生通过设计比赛,可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对提高设计能力和开拓设计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工作室日常工作的管理中,也提高了学生自身的设计管理能力。

2. 以科研为主的研究型工作室。这种模式下的设计工作室,通常是由专业带头人负责,带领本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科研团队,共同完成课题申报和结题工作。以设计工作室为依托,开展科研课题,提升教师在本专业的科研能力,进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促进整个院校的教学、科研水平更上一层楼。

3. 与企业合作的创新实践型工作室。通过接受企业订单,或向企业推销设计方案的形式,来获取资金,维护工作室的运营发展。这一模式下的设计工作室,需要有合理的团队组织结构,教师应根据学生能力特长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小組成员之间能够团结合作,共同完成设计任务。对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掌握市场的需求、工艺、技术信息具有很大帮助。

二、高职院校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创办主体

根据工作室的创办主体不同,可以分为以教师为主体的工作室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室两种模式。

以教师为主体的工作室运作模式,是较为常见的工作室模式。教师以工作室为平台,一方面申报科研项目,进行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科研学术水平。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工作室,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能有机会接触更广阔的天地,较快地提高审美和设计品位。但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工作室,往往需要教师付出很多精力和心血,难免会顾此失彼。这就需要教师研究如何将二者兼顾、完美结合。学校对教师也应该提供必要的奖励和考核机制。

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室,注册相对简单,工作室成员组合以志趣相投为前提。学生创办工作室,可以依托学校的环境支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室模式,可以将教师解放出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工作室的运营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团队协作、对外交涉、合作洽谈能力等。但是,也要预防有些学生三分钟热度,遇到困难挫折停滞不前,最终导致工作室无所作为,不了了之。因此,针对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学校和教师必须进行一定的监督和指导。工作室不能单纯以比赛或盈利为目的,要在实践中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化、细化学习,教师要带领学生了解行业发展状况,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客户需求和审美标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总结

近年来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纷纷采用建设设计工作室的形式来辅助教学工作的进行。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建设,符合高职院校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特色和亮点。首先,服装设计工作室承担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次,教师通过服装设计工作室,可以提高业务能力,对教学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裨益;最后,学生通过工作室可以接触企业和社会,了解市场现状、需求和发展趋势,为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吴永红,张一琳.基于工作室模式下的服装设计创新教育研究[J].职教论坛,2015(36).

[2]肖雪梅,张战胜,张静.高职服装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3(30).

作者简介:张宁宁(1985— ),女,辽宁瓦房店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工程。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模式高职院校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