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12-27 11:28汪严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9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应用

汪严芳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推动了教学效率的显著提高,其中问题导学法就是其中的一种,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逐渐的去分析和解决,有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应用问题导学法,精心设置问题,注重问题的有效性,突出教学重难点,设计多层次的思考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本文主要针对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 初中数学 应用

随着我国的教育改革有了进一步深化,在教学事业的发展方面,需要将新的教学模式加以应用,只有在模式上进行创新,改变落后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才能有助于教学的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数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逐渐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提高解题能力。

一、问题导学法的概述

问题导学法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方法,它是运用提问的方法来进行教学的,这样学生们就可以针对问题展开思考和研究,使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刻的学习和思考。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问题导学法不仅可以将教学的重点带给学生们,还可以巧妙的引导学生们去开阔的思考问题,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在问题导学法中,教师应该看重问题的提出,使问题能够具备强烈的目的性,同时问题导学法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需求来进行设定。而教师应该能够在组织学生们探讨问题的同时,提供给学生们与问题相对应的情景,这样才可以保障学生们为此而深深的着迷。另外,老师还应该对问题导学法所带来的效果进行及时的评价,也要带动学生们之间进行评价,如此保障教学更好的开展。

小学数学学习的仅仅是认识各种常见的数学问题和简单的计算,而初中数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要求。与此同时课堂上跟着教师讲课的学习,对学生知识的理解程度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师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给学生传授新的知识。教师利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样带动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向,既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步骤走,有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让学生融入课堂,而不是单方面的教师讲课。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心设计有效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问题的设计是开展问题导学法的关键,只有正确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可以使得学生去更好地把握教学的中心,更好地思考和学习。课堂教学,便是要求老师利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得出最好的教学成果,所以对于和课堂内容无关的问题,老师只要简单地一笔带过或是忽视即可,要注重问题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时,可以设计“圆心到圆的边的距离是怎样的?每条半径都是等长的吗,为什么?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要如何在计算时进行运用?”等问题,让学生们去思考,使得他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老师也不要一味的去讲解,而是要让学生们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在学生们思考不出时才给出一点点的提示,逐渐锻炼和活跃他们的思维。

(二)问题要难度适中,突出教学重难点

要提高課堂效率,必须把课堂提问列入教学计划中,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精心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和学情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做到难易适度。例如在讲解“三角形边的性质”时,针对总结归纳三角形边的性质,可设这样的问题,“如果任意给出三条线段,它们一定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吗?”通过此设问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及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三)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分层设计问题

提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但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因为教师面对的学生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是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多层次立体化的问题,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发展训练。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尽量要他们回答较为基本或较浅的问题。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对学习成绩较好,能力较强的同学,适当安排回答较难、较深的问题,从而达到逐层落实教学目标的效果。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用10米长的木条制作一个长方形风筝架ABCD,为使风筝不变形在中间订一根平行于长方形长AB的木条,当宽AD长为多少时,长方形面积为4平方米?”这时不要让学生们一次性的去回答所提问的问题,而要由浅入深,去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去深入,可以先询问用一根10米长的木条制作长方形风筝架有几种方法,再询问“这几种制作方法中,他们的长宽发生了什么变化?”“什么时候面积最大?”,继续引导“为使风筝不变形,在中间订一根平行于长方形长AB的木条,设宽AD=x,则AB等于多少?”“当x等于多少时,风筝架是一个正方形?“当宽AD长为多少时,风筝架面积为4平方米?风筝架面积能达到5平方米吗,为什么?”这样的设计既降低了难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又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经过这样的长期训练,当他们在自主解题的过程中,也就会不自觉的使用这种问题拆分法,由难化易,提高了解题能力。

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不仅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注重问题的设计,一定要做好精心设计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思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邹金贵.关于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运用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4):109.

[2]董瀚文.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7(01):85.

[3]黄慧群.“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05):119-120.

[4]吕德权.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03):50-51.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应用
高二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讨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