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职学生数学的兴趣

2018-12-27 11:28穆素云赵原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9期
关键词:数学兴趣反馈职业教育

穆素云 赵原琳

摘 要: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快速发展。数学是一切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因此需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材施教,培养信心,正确归因,及时反馈,是作为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数学兴趣 反馈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指导下,以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得到高度的重视与较快的发展。但受高校连年扩招,地方出现“普高热”的影响,多数升入高中无望的初中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导致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急剧下降,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明显下降,表现为绝大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偏低,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动机淡薄,学生厌学的风气较浓厚。

数学作为现代技术的通用语言,是一切科学和技术的基础。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文化课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不仅为专业课教学提供数学符号、公式和结论,还关系到学生文化素养的培育和终生化学习基础知识的储备,是中等职业教育中其它学科所不能代替的。

中职学校的数学教育的现实却不尽人意,学生普遍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浓,学习动机淡薄,成绩不理想。这就要求我们来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找到适合中职学校学生数学学习特点的教育方法。

一、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制约学习动机的最重要的因素。教师可以使用新奇或意想不到的教学方法或者注入个人经历或幽默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创设问题情境(如将数学问题镶嵌在一个故事情境中),恰当地设置认识冲突,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障碍和悬念,通过不同角度寻求问题的多种方法,巧妙的构思、慎密而简洁的推理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讲授“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这节课时,首先让学生解决如下问题:一个大富翁和一个年轻人订立了一个合同,一个月内年轻人每天需给富翁10万元,而富翁第一天需付给年轻人1分钱,第二天2分钱,第三天4分钱……以后每天富翁付给年轻人的钱数都是前一天的2倍,直到30天期满,请问这合同对谁有利?这问题一提出就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之后让学生自己计算,再引入授课内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数学解题教学中可采取先让学生作猜想、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的方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运用丰富的数学史料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讲“集合”这章的第一节课时,给学生简单介绍集合论的创造者与奠基人,德国数学家康托尔的生平,尤其是他作为集合理论的创造者所经受的挫折和打击,通过数学家的介绍和数学史料的介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使他们对数学产生特殊的感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再有,在教学过程中,可考虑用某些媒体形式呈现给学生一些材料,或采用小组讨论或全班辩论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作风民主、关心学生、期待学生进步这些良好的人格魅力,对教学效果的促进是显著的。每位教师都应关心、爱护学生,公正对待每个学生,做学生的益友良师,学生“尊其师,信其道”,自然而然地对数学也会更有兴趣。

二、正确归因,帮助学生重拾信心

相对普高生,“以升学无望,升学失败者”为主体的中职生,他们的自卑感較重,自信心严重缺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现到满足需要的乐趣,逐渐巩固最初的求知感,重拾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创设竞争和取得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通过努力能解决问题的体验,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偏向于差生。在帮助学生确立数学学习目标时,要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最近发展区”而定,不同的学生设立不同的目标,不应强求统一。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利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念提出,要正确认识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可能,合理组织教学,使学习建立在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能达到要求的发展水平和认识水平上,并据此确定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教学的进度,以促使每个学生得到积极、主动的发展。帮助学生确定既非高不可攀,也不是唾手可得“近期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制订适宜的目标,顺应学生思路,因势利导,一步一步鼓励学生去质疑、去解疑、去追求、去拼搏,挖掘他们蕴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经过努力后,能够成功,如此奋斗达“标”,让学生在感受数学学习成功的同时,消除数学学习的焦虑和压迫感,产生愉快的情绪,使学生从低沉沮丧的情绪中重新振作起来。

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要对子集有正确的归因。教师要利用各种实例,教育学生认识到,失败和成功都是学习和训练成果的一种标志,失败只是代表学习程度还不够,只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三、及时反馈,结合激励手段让学生产生满足

反馈就是将学习结果提供给学习者。学习结果的及时反馈对调节、保持和强化学习动机有重要的作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信息包括学习进度的快慢、运用知识的成败、解答问题的正误及考试成绩的好坏等,了解自己学习活动的进展情况,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及时反馈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纠正错误,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使用合适的学习策略来完成学业任务。贯彻及时反馈原则需注意及时性与全面性,及时性,是指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业上的进展情况,以及取得的成就,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批改,切忌拖延,要及时批改完返还给学生。如教师可安排时间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上交,当堂为学生批阅,完成较好的当面给以表扬或在作业本上写上赞语;完成不够好的立刻给他耐心进行辅导后再叫他重做,效果会比较好。全面性是指反馈信息要全面而具体,评定不能过于笼统,如批改作业不能只给“对”或“错”,而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一个有针对性的评定,这样的反馈效果就越好。

对中职学生来说,能得到教师的肯定或表扬有利于保护其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尤其是缺乏学生兴趣的后进生,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长处和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有助于将其外部动机及时转化为内部动机。但教师在实施奖赏时要注意淡化奖赏的外部作用,奖赏不是目的,而是辅助性评价;奖赏要与学生实际努力相一致;奖赏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坚持正面教育为主,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认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产生,培养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是我们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是明确学生的主体性的重要保证。只有重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才能提高中职数学教育的整体水平。

猜你喜欢
数学兴趣反馈职业教育
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探析
以“媒”为“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试论数学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未来教室”的初步探索
妙用“表扬”和“忽视”
用生活助燃数学之光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