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立足核心素养,提升围棋教育功能

2018-12-27 11:28朱洪磊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9期
关键词:课程基地教育功能核心素养

摘 要:围棋对于学生拓展视野、扩大知识面,促进各科文化知识的学习,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作用,发挥围棋教育功能,使学生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必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关键词:围棋 核心素养 教育功能 课程基地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核心素養”的观点。培养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很多。充分利用围棋课程基地,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引入“活水”;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等。教育学生到底教育什么?培养学生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要建立与教育教学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提出“核心素养”的观点。

一、开展围棋活动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

围棋,古称“弈”,是人类现存最古老、最高深、最引人入胜的智力博弈游戏。围棋文化承传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华。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围棋,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围棋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文化之一。中国的围棋,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已经走向世界成为国际性的运动竞赛项目,可称为高雅的“脑力体操”。下围棋虽然不像跑、跳、打球、游泳等激烈的体育运动,但是神经系统的紧张程度,大脑对各种营养物质的消耗,有时超过其他运动项目,是一项促进智力、技巧、体力、耐力和身心健康的运动项目,围棋的健身功能和其开发智力,锻炼思维、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作用,为国内外所验证。

把围棋作为校本课程,有利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不断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唤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它符合学生需求,开发学生潜能,磨练学生意志,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因此开发围棋校本课程充分体现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理念,以科学的发展观审视教学,使得学生在扎实基础的时候,有自由成长的空间。因而,把围棋作为校本课程,进一步弘扬中国围棋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时代责任。

徐州二中在围棋方面已经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同时也具备相当的物质和人文基础,利用围棋功能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徐州二中得心应手。在高一年级,学校把为期课程排入课表,每周一节围棋课,一学期下来,可以做到人人会下围棋;高二年级实施围棋选修课程,从开发第一门围棋校本课程《围棋入门》至今,徐州二中已开发《围棋与东方智慧》、《围棋中的数学思想》、《FunwithGo》 等20余门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主要立足于围棋文化,以丰富的围棋文化内涵濡染学生心灵;另外围棋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其中以“方圆会”、“手谈社”、“黑白计算”等几个社团最为活跃,社团学生每周开展活动,或对弈、或学习围棋诗词、或制作与围棋相关的手工作品;学校组织大型围棋文化活动,如围棋艺术节、围棋班级联赛等,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学校经常承办或参加省市大型围棋比赛,取得多项优秀成绩;学校还与韩国明智大学进行联谊活动,开设讲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二、通过多年探索,我们认为围棋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大有裨益

首先对于一个棋手来说,在棋局的比赛中,每下一步棋都会面临多种选择,而这种选择并不是那种非此即彼的简单选择。这样一来,就使得学生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利用各种机会不断地创造出更新、更合理的棋形来。其次对于围棋的各种术语、基本的死活棋形、常用的布局类型和定式、常规的应对着法以及官子的大小以及一些口诀和格言等,都必须在不断地观察和记忆中加以掌握和巩固。围棋对局之后的复盘,要把原来所下过的棋再重摆一遍,这对于增强学生记忆力也是有很大帮助的。第三围棋的一大特点是计算,初学围棋时,首先要学会的就是气的计算、目的计算,然后还会学到杀气、死活的计算、得失利弊的计算、胜负的计算等等。一盘棋,几乎每下一步都需冷静思考,认真计算,这样大脑的洞察力和计算力就会提高,应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随之增强。记忆力、计算力和应变能力增强了,无论学什么,都会学得快,记得牢。在遇到问题时,头脑思维创新能力增强,反应快,有办法解决问题,这对学生认识理解复杂的世界和应变及解决困难是很有好处的。

下棋的过程就是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围棋的教学中,使学生从一接触围棋开始,就克服依赖思想。下棋就是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围棋是最能磨炼人的意志和性格的一项活动。俗话说,“静其心、方可成其事”,下围棋的最终结果不是你输就是我赢,通常不会出现和棋。要想获取棋局的胜利,必须具有坚忍不拔、不惧怕失败的意志品质。有人说,围棋既是成功教育的教室,也是挫折教育的课堂。围棋还是竞争的游戏,而社会更是竞争的舞台。通过围棋的游戏规则,能够学到社会的游戏规则。通过棋盘上的搏弈,能够学到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道理。这对于正确认识人生和现实社会显然是十分有益的。

大家都知道,围棋不是如何战胜对手,而是如何把握自己。在两个人的对弈之中,胜负往往不是取决于对手有多么强大,而是取决于你失误的多少。要有控制和把握自己情绪的能力和超越自我的精神状态。只有先战胜了自己,才能战胜对手。在刚开始学棋时,有的人怯阵总是处处退让,被对手牵着鼻子走;有的人急躁,一心想快速杀败对方;也有的总是意气行棋,经常不加思索地随手落子。这些都是具有一定心理障碍的表现。随着学棋进程的深入和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这些心理障碍会很快得到克服。从围棋中领悟到许多接人待物和如何“做人”的道理来。对提升学生健康生活素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围棋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大成。《棋经十三篇》上有曰:“有先而后,有后而先。击左则视右,攻后则瞻前。 两生勿断,皆活勿连。阔不可太疏,密不可太促。与其恋子以求生,不若弃之而取势。与其无事而强行,不若因之而自补。”这段论述充分体现了围棋的思想性和辨证性。宁弃数子,不失一先”,说明遇事要争取主动权;“围棋十诀”中第一诀居然是“不得贪胜”,说明“贪”之害。动静结合、进退相宜、得失转换,攻守气合,围棋充满辨证思维。围棋特别讲究大局观,不计一日之短长,不争一处之得失。遭遇挫折不可气馁;暂时优势,不能轻敌。始终要胸怀全局,着眼未来,“风物长宜放眼量”,笑到最后,方见胜负。围棋总是带给人们更多的思想启迪。

围棋的规则简单而独特,围棋的变化是不能穷尽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讨论过围棋的变化,他认为每个点有黑、白、空三种可能性, 因此围棋的变化是3的361次方。这样的数字已经是大的难以想象,更何况围棋还有打劫的变化,所以围棋的变化绝对超过了沈括的计算。有人说,围棋具有规律,有些棋肯定不会乱下的,围棋的变化也许没有想象的那么多。但是围棋的大小虚实是很难把握的矛盾关系,正因为如此那么多的高手在面对同样的局面时下的招是各具特色的,各有各的道理。所以围棋不光是变化多,而且变化复杂很难把握。真所谓“自古及今,弈者无同局”。

围棋的魅力还在于它所体现的公平竞争的精神。在围棋中,没有哪一颗棋子能够单独地存活下去,也没有哪一颗棋子有任何的特权。你属下的众多棋子要不分彼此,同荣共辱,靠相互配合所产生的整体力量才能夺取某一局部乃至全局的胜利。正是体现了风雨同舟、存亡与共的团队精神。由此看来,要想下好一盘棋,对局者必须要高瞻远瞩、胸怀全局,有很锐利的战略眼光,从大局出发,将属下的每一颗“平等的”棋子协调好、配置好,使它们互相配合,发挥出最大的整体功效来。去进化的今天,已经很有竞争力,属于高层次的智力活动。围棋的竞争性质是现代体育的明显特征。围棋的竞争性促进了围棋技术的迅速发展,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围棋市场,使更多的人认识围棋在智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当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由于围棋的变化性和竞技性,千古无同局,每次对弈都要面临新的局面,因此围棋非常利于学生文化基础意识和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能力的培养。有人说,围棋多看些棋谱,多记些东西就可下好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围棋是需要记忆,学围棋开始也需要模仿,但哪门学科不都是需要这样吗?单纯的模仿也是无法提高水平的,学围棋的过程正是在模仿之后不断实践,不停创新,下出自己的棋,获得新的体会,再实践, 再創新,然后水平提高。只有实践和创新才能出现围棋高手、围棋大师。也只有实践和创新才能使整个民族获得可持续发展。

围棋游戏中的棋子落在棋盘上,犹如两军对垒,奋力拼杀。人生如棋,棋如人生,在此过程中时刻渗透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随着围棋学习的深入,我们必须对围棋的形式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掌握其要点。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地分析,考虑全局,然后做出决定来解决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学习,可以知道力量、厚度等会随着游戏而改变,也就是说围棋的思维,学生的逻辑思维可以训练。当面对一种具体的棋型或情况时,你很快就会有你的第一感觉,这是直觉思维培养的结果。为了打破僵局,游戏走向胜利,必须走出新手,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也是培养创新能力。因此,围棋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

在围棋学习过程中有不少学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即注意力不强,容易分心。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会逐步体会到要想获得胜利,必须集中注意力,为了打败对手,还要判断形势的好坏,以便进行取舍,照顾大局,扭转局势。就是说,下棋可以锻炼观察。而训练整体情况的观察力,也有利于加强整体观念和大局,使学生从全局和全局上了解形势。因此,学习围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学棋的过程中,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上将会收获巨大。有最初的好奇心和新异感,在学的过程中对局面有质疑和对妙手鬼手的惊讶,在下棋的过程中要承受胜负的压力而不安,也会因下出好棋而自信,更会有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挫折。所有这些都会使学生渐渐成熟,更为重要的是当经受过很多漫长棋局的紧张考验,承受过那大喜大悲的剧烈变化后,学生会学会冷静,学会善于控制情绪,形成坚强的意志。他们会冷静判断局势,独立思考;在紧张的对局中抓住机会果断出击,遇到不利时,冷静周旋坚持不懈地克服各种困难去争取胜利,获得胜利后更加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这正是在围棋生涯中所形成的。

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提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方式方法很多。我们应该树立一种“核心素养”的教育思想,把这种思想落实于学校教育教学的每一个阶段和环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为中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祖德.围棋与东方智慧[N].光明日报,2007-4-16.

[2]何云波.围棋与中国文化[M].人民出版社,2001.

[3]胡廷楣.黑白之境——围棋文化思考[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朱洪磊(1972.3—),男,汉族,江苏徐州人,本科,徐州市第二中学教师,中学高级,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课程基地教育功能核心素养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教育功能的缺失及其认识论根源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浅谈中国电视媒介教育功能及思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立足课程基地 推进教学改革
构建活动化校本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推进人文校园建设,促进学生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