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寄语

2018-12-30 10:20节选自巾悦
癌症康复 2018年2期
关键词:女患者查体病患

□ 节选自《巾悦》

你相信世间有奇迹吗?我信,而且我相信爱是引路、是一切奇迹的根源。

几天前的一部纪录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警员在执行任务时发生了严重车祸,医生断言已经成为植物人的他只有2年的生命。白发人不忍送黑发人,他的父母擦掉眼泪,从此踏上了帮助他康复的漫漫长路。18年不辍的悉心照料与康复锻炼使他恢复了神志。正是父母之爱,引领他走出了黑暗和疾病的深渊,重回多彩的生活。

几年前,我的一位同学被确诊直肠癌晚期,当时只能做姑息手术,年轻的生命即将被病魔吞噬,而短暂余生还要伴着结肠造瘘。他没有自怨自艾,没有放弃生活的信念,依然坚持工作和锻炼。2个月前,他带着相对稳定的多发转移病灶再一次完成了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正是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珍爱,引领他走出了病痛折磨的阴影,支撑他在赛场上绽放出坚毅笑容。

爱不单单陪伴我们躯体走出病痛的折磨,还引领我们走出生活的潦倒和心里的绝望。爱的最高境界,不单是给予,更是引路。

一个小男孩遇到一只因迷路找不到大部队的小蚂蚁,他没有轻易地把蚂蚁捡回家,而是用一棵小草耐心地引路,陪伴着这只小蚂蚁,直到它找到同伴。这一行为令美国连锁超市大亨丹尼尔深有感悟。从此,乐善好施的他每当遇到穷困潦倒、走入生活绝境的人向他求助时,不再只用金钱直接解决他们眼前的困境,而是为他们提供学习和工作的机会。正是这种尊重他人、授人以渔的爱,帮助暂时陷入绝境的人有尊严地走出了困境,并成就了许多人,包括后来他麾下勇于创新、业务能力很强的财务经理和一位软件公司的创始人。

我有几位美国朋友,他们都是基督徒,放弃了美国的优越环境和高薪工作,远离家乡来到中国偏远的小县城。他们教当地孩子学英文,帮助当地村民做一些手工艺品远销国外来创收。正是这种跨越国界的大爱,让他们热衷于帮助这些异国的穷人自力更生。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爱是陪伴、是奉献,爱更是引路,指引被爱的人有尊严地活着。

(乳腺癌预防和治疗中心 祁萌)

有一句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这样的例子遍布古今中外,完全可以写成一本数万字的论文。但是让我体会最深的,还是工作中的一点一滴。

从见习开始,我们医学生的所有学习都离不开病患的参与。第一节物诊课,老师就着重跟我们说:“所有的患者都是我们的老师,不管我们是去问病史也好,还是查体也好,都要尊重患者并爱护患者。例如冬天给患者查体时记得一定把手搓热……”我们都有些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小事。不过老师既然这么说了,我们大多数会这样去做,给病患查体时不光把手搓热,还把听诊器也捂热,还自己加一句“可能会有些凉”,每当此时病患都会很愉快地配合,即使他前一秒钟还稍有嫌弃地看着我们。

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面对着心理上相对比较脆弱的肿瘤病人,细节的意义似乎更明显。门诊坐诊时,如何在不伤害病人的情况下获得详尽的病史,让他觉得医生不是在窥探隐私,尤其要特别注意谈话的技巧。在病房中给女患者查体时要尊重患者,即使周围没有男家属,也要注意对女患者身体的保护。在患者呕吐或剧烈咳嗽时给病人拍拍背、顺顺气也能让患者感觉到自己受到了细心照顾。再细小到走廊里和患者或家属擦肩而过时的一个微笑,也可能会让病患觉得温暖。

可能很多人都觉得这些细节与我们的专业无关,但我不这样认为,这些看似寻常的细节更能体现我们的专业,治疗不光是要关注病患的身体康复,还要关心他们的心理有没有受到伤害。我的职业生涯还很长,未来有更多的细节值得我去学习和体会。

(淋巴肿瘤内科 平凌燕)

猜你喜欢
女患者查体病患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介入治疗及护理知识科普
喉癌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连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
健康查体中以人为本服务的应用
健康查体中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害羞医生的发明
肺心病的护理措施都有哪些
要想出奇效反过来说
老年男性单膝关节炎误诊为痛风1例
少吃五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