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农村初中语文课中的运用误区及对策研究

2018-12-31 23:35李玉乾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11期
关键词:公开课误区课件

李玉乾

(岷县西江初级中学 甘肃定西 748401)

随着教学设施的现代化,能运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既大大增加了课堂的容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引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但本文针对农村初中教学资源匮乏,加上中老年教师居多,有的甚至从教二三十年,从没触碰过电脑的现状,从多媒体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出发,分析并阐述了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相应对策。

一、多媒体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误区一:思想认识上——多媒体成为公开课“作秀”的专属工具。

随着教学改革稳步推进,无论是教改专家还是教学能手,在各类教研公开课、精品课展示中,都离不开多媒体课件。这样一来,在偏僻落后的农村教师心中,多媒体就成了公开课的必备品,否定“粉笔、黑板、一张嘴”的传统教学,甚至转移学习任务,颠倒学习重难点,把语文课“秀”成了自然图片展示课。

例如,有位老师在公开课《看云识天气》中,收入了大量云的图片,旨在使学生对不同的云有一个较为直观的了解,却忽略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说明顺序,“秀”各种云的图片反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学习重点,破坏教学情境,也使语文味丧失殆尽。

误区二:课件制作中——下载成风、生硬拼接、漏洞百出。

很多老师为公开课“作秀”时,课件胡乱拼接,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误导学生。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故宫博物院》时,课文中涉及了厅、堂、阁、亭、轩多种古代建筑,但由于下载的课件中没有找到“厅”的图片,但又不想放弃“作秀”的机会,只好拍了一张自己家客厅的照片来为“厅”充数,这既影响了整堂课的效果,也对学生知识的掌握产生误导。

误区三:课堂处理上——看得多,思考少,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

电脑的存储量特别大,有的语文老师在设计课件时,怕体现不出这一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在网上和教学参考用书中能搜索到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一一罗列。然而受40分钟的课时限制,老师只能加快播放速度,教师成了鼠标控,学生成了旁观者,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

二、针对上述误区的对策

针对上述的误区,结合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从农村教学资源配备、学生实际及教师自身的特点出发,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纠正及解决:

对策一:从思想认识出发,克服“平常上课不敢用,公开教学必须用”的“作秀”之风,倡导发挥自身优势,传统教学也可以是一种高效课堂的思想。

俗话说“教有法、无定法”。适合别人的教学手段,对你而言,也不一定是最好的。因此,有些课文,在不采用多媒体课件时,同样能达到积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如我在教学王维《使至塞上》一诗时,抛弃多媒体,首先由书法作品《使至塞上》,激发兴趣,导入课文。第二,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在出塞途中,通过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自己漂泊天涯的悲壮、孤寂之情。第三,结合课文注释,反复朗读课文,交流对诗歌的具体理解——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雁、孤烟、长河及落日为实体,描绘了壮美的塞外风光,歌颂了守边将士的爱国精神,也表达了自己因个人遭遇的抑郁、孤寂之情。第四,再次品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佳句。围绕问题:1.谈谈你对“大”、“孤”、“直”、“长”、“圆”的理解;2.结合王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探究这幅“画”美在哪里?3.通过你的理解,尝试用简笔画把这幅美景画出来。最后,在点评交流环节中,通过学生对自己作品的展示和解说,进一步升华了诗人在一眼望不到头的漫漫黄沙中,面对长河和圆日时的渺小与悲凉孤寂之感。如果使用多媒体展示一幅沙漠图画,估计学生也想象不出更为广阔的画面了,也就很难理解诗人胸中奔腾的感情。

对策二:加强教师课件制作培训,逐渐变“拿来主义”为“修正主义”。

首先,引导教师采取“拿来主义”。由学校教研室牵头,教研组协助,充分利用21世纪教育网、初中语文备课大师、第二教育网等可选用的免费课件,也可以利用市级、县级及片区教研活动,分享交换自己的多媒体课件,到学期末时,共同存放在教务处。来年,需要的老师,可以尽最大可能选用与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及教学特点相适应的课件,搬到课堂上使用,克服不切实际的精彩呈现,逐步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在熟练掌握播放技巧的基础上,引导教师采用只取所需、适可而止的“修正主义”。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及本班学生的知识、能力、可接受性等等,删除学生已经明确知道和熟练掌握的图片、音频及视频,补充添加学生含糊不清、容易出错、闻所未闻的知识点,使多媒体的使用少而精,发挥强调重点、突破难点的辅助作用。

如在学习《安塞腰鼓》一课时,对我所在学校的学生而言,并没有对此舞蹈的亲身体验,所以,对这种热情奔放的舞蹈,高亢激昂的声音是没有足够感受的。我仅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舞蹈视频,抛弃其他多媒体的使用,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对策三:要以学生为中心,协调好师生、课本及多媒体之间的关系。

在整个教学互动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是具有独立思维的学习者,他们的一举一动才是推动课堂顺利发展、提升学习效果的核心要素。我认为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把重点放在帮助其成长、促进其学习、提高其成绩上,也就是说,一定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如教学《苏州园林》时,多媒体只需要展现几幅苏州园林的风景图,如“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学生一下子就能置身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老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感受“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苏州园林的特点。这样,在学生充足的再造想象时间里,每个人心中都形成了一副苏州园林特有的景观。通过交流展示,既实现了教师为辅,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互动,又丰富了课堂气氛,把握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要想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越性,必须明确使用多媒体的目的,熟练掌握电脑操作技术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办法,并根据具体内容精心选择符合自身教学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媒介,走出使用的误区,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公开课误区课件
冬季洗澡的误区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动画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