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园林甲天下,寄畅园林甲江南

2019-01-02 07:28曹汛整理查婉滢黄晓
风景园林 2018年11期
关键词:造园康熙无锡

著:曹汛 整理:查婉滢 黄晓

1 张南垣叠山与寄畅园

我第一次考察寄畅园是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去杭州参加国家文物局的一个会议,路过无锡。上海博物馆的沈之瑜馆长看到我写的《纪念张南垣400周年》[1],发现张南垣原来是松江人,认为很重要。他跟我相约:“你干脆做这个题目,我们给你资助。”

2017年是寄畅园建园490周年,我研究张南垣那一年是400多年。当时发现张南垣的侄子张鉽做过寄畅园,觉得这座园林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我们从昨天开会到今天,大家都一致认为寄畅园重要。有的说寄畅园是我们无锡的名园。这个没问题,是无锡的名园。有的说寄畅园是江南名园,也没问题。还有的说是中国名园(图1)。

20世纪80年代我到无锡和文物局的顾文璧先生交谈以后,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当时我还没发表有关寄畅园和张鉽的文章,到现在也没有单独发表。为什么没发表呢?我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研究张南垣,第一次发表的文章是《纪念张南垣400周年》。研究园林史,如果忽视了张南垣,就等于研究中国的诗歌而不知道李白和杜甫。究竟李白第一还是杜甫第一,文学家可以去争论。作为造园叠山的张南垣,应该是更接近杜甫,他是现实主义的,精雕细琢的。

张南垣出现的时候,中国园林艺术已经到了很高的水平,是一个名家辈出的时代。不是说以前都是低水平的小儿科,到张南垣突然曝出一个大师来。大家都知道文徵明,文家父子很厉害,苏州现在还有不少文家的园林。当时还有祁彪佳、祁承㸁、张岱等,他们都是造园大师。有一个和张南垣名字差不多的叫张南阳,造了很多园林。明代最出名的园子,上海的豫园和王世贞的弇山园,都是他做的。在这种大师辈出的时代,研究明清园林史的人,像东南大学的顾凯[2]等,也都震慑于,“原来明代园林已经这么厉害了”!而明代出现张南垣之后,整个造园领域发生了巨大的改观。所以我就想,等把张南垣和他这一派的园林都跑遍后,再来评价他。这一等就是几十年。

1 曹汛在研讨会现场演讲Cao Xun gives a speech at the seminar

我第一次到寄畅园来的时候,发现张鉽造的这座园林,不但传承了张南垣的造园叠山艺术,更传承了张南垣最精彩的一句话。张南垣说:“旧日的造园叠山家,以高架叠掇为功。”山要高架起来,要“叠”要“掇”,“不许见土”。张南垣说,这种就像“抟土以欺儿童”,丧失了真实的比例感,用小尺度的所谓“小中见大”来模仿“真山大壑”。他反对这种风格。张南垣提出要“土石相间,以土为主”,然后“平岗小坂,曲岸回沙”,好像“奇峰绝嶂,累累乎在墙外”,最后达到“截溪断谷,私此数石者为吾有也”的境界。大自然的“深山大壑”好像就在园外,可以“以意料之”。如此一来才把中国的造园艺术推到了最高的顶峰,而寄畅园恰恰是这一造园理念的代表作。

2 中国园林的5块金牌

根据我多年来的想法,现在我可以大胆地说一句,中国如果要选出5个金牌的园林,5个中国园林的代表,我认为第一是无锡寄畅园。中国有句古话叫“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风光甲桂林”。如果借用这个说法,我们可以讲“江南园林甲天下,寄畅园林甲江南”。

所以以后不必再提寄畅园是无锡名园,这句话容易让人理解成“无锡有很多园林,这座园林最出名”,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我们应该把视野放得更宽一些:中国最好的园林在无锡,谁也比不过。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今年80多岁,上一次是朱有玠先生—南京的一位老专家,他82岁在无锡开会的时候,提出“最赞赏寄畅园”[3]。他讲得非常好,但是他没有讲到张南垣,没有发现张鉽,所以还是笼统地讲。没有张南垣和张鉽,他也认为无锡寄畅园是第一,为什么呢?康熙都讲了,这棵樟树到秦家已经200年了,2017年490周年,传了这么多代,哪个私家园林能比?

张南垣和他的子侄做了几百处园林。吴伟业在《张南垣传》中提到,张南垣挟技游于江南诸郡者五十余年,“岁无虑数十家”,以每年二十家计算,五十年也有上千家了。我如今查到的不过几十处而已,还远远不够。有没有每年数十家的可能?看起来不可能,实际是可能的。用今天的话来说,张南垣有一个团队,有一个公司。他在那里指点设计以后,接着就由传人替他完成。他有4个儿子,还有张鉽这个侄子,是个很大的团队。

许缵曾在《宝纶堂稿》中讲到松江的张鉽来给寄畅园叠假山。我一考证,发现他讲这句话正好是秦德藻和秦松龄父子时期,应该是康熙四年或五年(1665年或1666年)开始动工。康熙四年秦松龄去看张南垣的园林作品,康熙七年(1668年)已经有昆曲大师在寄畅园演出了,王石谷画了寄畅园图。因此应该是康熙六年前后建成,康熙七年已经对外开放了。张南垣一脉当年造了那么多园林,但只有寄畅园保留到今天,而且保留了490年,其他都看不到了。所以我说寄畅园可以排第一,当之无愧。至于这座园林高超的造园艺术,我们稍后再谈。

现在我们先说说其他“4块金牌”。

我认为,第二块是承德避暑山庄。据我考证,避暑山庄应该是张南垣的孙子设计的,康熙时期的一些东西还在,所以可以排上位。我这里只考虑还有实物保存着的,没有实物的就不讨论了,当时好的园林太多了。

第三块是戈裕良的环秀山庄。戈裕良很厉害,他有个同乡叫洪亮吉,是著名学者,赠给他一句话,“张南垣与戈东郭,三百年来两轶群”。这句话很有见地,提到明清的叠山家,一个张南垣一个戈裕良,三百年来就这俩人。所以我写过一篇文章,学恩格斯的《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叫《戈裕良与我国古代园林叠山艺术的终结》[4]。到戈裕良中国古代园林终结了。为什么终结呢?戈裕良之后就是鸦片战争了,中国进入了近代时期,以后就不算古代园林了。

第四块是网师园。网师园的好处,叫“得体合宜”,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得体”非常难,一座五亩小园能做得这么漂亮,让人称绝。当然它有败笔,这个败笔就是李鸿裔接手后把东边很好的一部分拆掉了,修了一处住宅[5]。我把网师园西部比作《红楼梦》前八十回,东部是后四十回高鹗的败笔。因为这个原因,网师园只能排第四。

最后一块是颐和园。有位园林学者强调乾隆时期是清代造园的盛世,概括为一句话,“移天缩地在君怀”,就是在皇家园林里仿造各地的名园。最典型的是颐和园的惠山园,惠山园是乾隆模仿寄畅园建造的。当时他仿建了很多,宁波的天一阁、海宁的安澜园,尤其苏州的许多园林,乾隆一座一座地仿建。晚明清初像张南垣这批造园大师的园林作品是非常具有原创性的,乾隆“移天缩地在君怀”,就要稍微逊色一些。他仿建的惠山园还可以一看,有点原作的意思,但也有个问题,就是它把方向弄错了,我们稍后还会提到。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中国园林的5块金牌,大家可能有不同的意见,都可以讨论。我们学习古代园林,一定要先看这5块金牌。

3 寄畅园的造园艺术

现在来看寄畅园的造园艺术。张南垣说:“平冈小坂,错之以石,若似乎处大山之麓,截溪断谷,私此数石者为吾有也。”张鉽了不得的地方就在这里。大自然里可以找到很多山峦地带,符合张南垣“平岗小坂,曲岸回沙”的描述,他理想的叠山是“好像真山大壑处在外面,园林从中截取一块过来”。而张鉽改筑的寄畅园,不是真山好像在外边,实际就在外边。张鉽伟大的地方在于,他是第一个传承张南垣绝技的。他造园比张南垣的4个儿子都早,我推测他是张南垣哥哥的儿子。刚才提到的这句话在吴伟业的《张南垣传》里,张鉽就是按这种意境改造寄畅园的,这时吴伟业还没给张南垣作传,没提炼出这句精彩的话。所以说张鉽寄畅园是最早传承张南垣的,可以排第一。

张鉽的功绩在哪儿呢?中国园林有一个经典的词叫“城市山林”。人们到寄畅园玩,从城市来了以后走进东边的园门,会遇到一个山水环境。通常造园都是“背山面水”,把主要建筑放在靠山这边。但张鉽反其道而行,他是“临水对山”。从这张图可以看到,寄畅园的建筑位于靠近城市的东侧,人们从城里来先进到建筑里(图2)。建筑西边是锦汇漪,一个巨大的水池,锦汇漪西边是鹤步滩,再往西是大假山,假山西边是园外的惠山。

张鉽这次改筑非常不容易。中国人讲究孝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祖辈传下来的东西不能随便改变。寄畅园是座家族园林,改筑是会遭到族人反对的,但张鉽做到了。他的改筑非常巧妙,他把所有景致的名字都保留下来,但是全挪了位置。挪了后就形成“奇峰绝嶂,累累乎墙外”的意境,而且不是好像能看见,实际也是看得见的。与此同时,张鉽还把一个没有声音的园子,变成了有声音的园子,叠山的时候利用泉眼造了八音涧。这是张鉽的功绩。

把张鉽改筑寄畅园确定在康熙五年左右,发现还有一个人也很重要,就是秦松龄。秦松龄认定了张鉽这个人才,尊重张鉽这个人才。《张南垣传》说:“主人解事者,君不受促迫,次第结构。”秦松龄就是一个解事的园主,能够让张鉽充分发挥,家族里的很多压力应该都是他顶住的,两个人合作,才能实现这次了不起的改筑。寄畅园一下子变成一座第一流的天下名园。

4 寄畅园的现代保护

1952年秦家把寄畅园捐给了国家,由国家出资来修复和维护。从我个人的角度看,国家和秦家应该结合起来,共同研究和保护寄畅园。用习主席的治国理念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秦家的家族精神是寄畅园的内核之一,是值得复兴的中华文化。应该从国家层面上向国际宣传,把寄畅园打造成国家的名片。银行发行的人民币,上边有井冈山,有阳朔山水,也应该有寄畅园,它是中国园林的代表,现存园林中再没有超过它的了。

如今我基本把张南垣研究清楚了。张南垣,他的4个儿子,一个侄子,一直到孙辈,大致是跟康熙朝一起结束的。我计划出一部《造园大师张南垣》的专著。作为这个造园世家唯一存世的作品,寄畅园很重要,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有不少问题,我在这里也谈几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要搞城市建设,不少园林都被拆掉了,拆了后有些不错的石头没地儿放,觉得寄畅园不错,就都堆到了寄畅园。当时陈从周先生对这个非常不满,说它们是“排衙石”,像衙门口的站衙大伙一样“排排坐,吃果果”。我这次到寄畅园,发现石头更多了,不只是“排衙石”,还出现了高架叠掇,在八音涧出口就有好几处“高架叠掇为工”。这些都是张南垣攻击的东西,却在张南垣最经典的作品里出现了,我感到很伤心。

我曾经向顾文璧建议,把这些东西都拿掉。他后来到沈阳找过我,不过我已经调到北京了,没有遇上。我这次来,一直想去看看顾先生。从文献角度看,秦家非常重要,但寄畅园的保护要把文献和现状结合,有很多工作要做。这些败笔,也就是张南垣批判的东西,情况比较复杂,需要从长计较。我希望能有机会,在我有生之年成立一个项目,组织一伙人,做做测绘。我带着画一下,哪个应该拆掉,不否定张鉽之前,也不否定张鉽以后,但应该清理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添加进来的。这些东西太多了,已经喧宾夺主,变得俗不可耐。从我的角度来说,把最好的第一金牌做成现在张南垣所反对的样子,这是张南垣的悲哀。

康熙年间张南垣去世以后,雍正和乾隆没有重用张家,所以就失传了。我查到最后一个是张淑,感到热泪横流,幸好他还有几件东西存下来!北京的积水潭医院有一块张淑的园子,非常好,虽然不全了,但也很难得。

2 曹汛讲解寄畅园的布局CAO Xun explains the layout of Jichang Garden

我今天讲的比较多,很多地方不一定对,大家可以讨论。我第一次来无锡是70年代,距今有几十年了,晚年能来看一看,非常高兴。以后有机会,我会尽量为无锡做一些事情。

注释:

① 本文以作者在2017年寄畅园建园490周年研讨会上的发言稿为基础进行补充。

② 本文图片均由查婉滢摄。

猜你喜欢
造园康熙无锡
无锡一棉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壹 造园·纳瑞集祥
康熙:阳刚雄健
《康熙等五代清帝各书一“福”字》
无锡公交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江南园林造园手法在新中式园林中的应用初探
浅谈古诗文与中国园林
关于“园理”研究的点滴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