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缝合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手指屈肌腱断裂临床效果观察

2019-01-03 09:09尚耀华张铁慧任远飞董玉金杨文峰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8期
关键词:肌腱活动度手指

尚耀华 张铁慧 梁 武 任远飞 董玉金 杨文峰 钟 声

(大连市中心医院 , 辽宁 大连 116033 )

手是人体最好的运动器官,最容易受到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其中,手指屈肌腱断裂或手指屈肌腱断裂的组合占手外伤的比例很大。手指屈肌腱断裂是一种难治性疾病。创伤性屈肌腱断裂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手外伤疾病,需要通过手术治疗和修复。然而,手术后经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粘连,这会影响手的正常功能。手术后的效果不仅与手术时机和手术技术有关,而且与术后康复训练和护理密切相关[1]。本研究分析了改良缝合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手指屈肌腱断裂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将2017年1月-2018年3月手指屈肌腱断裂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联合治疗组)43例。观察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21-79岁,平均(46.22±2.11)岁。对照组男28例,女19例;年龄21-79岁,平均(46.29±2.73)岁。2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

2 方法:对照组进行改良缝合,观察组(联合治疗组)进行改良缝合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1)改良缝合:以手指屈肌腱为例。臂丛神经麻醉成功后,进行常规消毒,输血后,取1根手指“Z”形切口,充分显露肌腱两端,游离肌腱足够长,必要时进行肌腱移植。首先:在指间关节面附近的远端指骨,钻有直径的克氏针,注意克氏针应平行于关节面,但不要损伤关节面。矫正缝合针后,连接3-0聚酯编织线并穿过骨头。用圆针连接。 3-D聚酯编织线用于使用圆针将针从皮肤孔缝到手掌。通过Kessler方法使用聚酯编织线将肌腱拉紧并结扎,该编织线磨损到掌侧。最后,使用5 -0聚酯编织线通过缝合3-5针来加强肌腱的两端。(2)功能锻炼。手术结束时,腕关节屈曲35°,前臂至手指背侧,掌指关节弯曲60°-70°,近端和远端指间关节延伸至0°。然后使用Kleinert推荐的弹性橡皮筋拉动支架。手术后数小时或后1天,臂丛神经麻醉开始消失,疼痛不明显,当肌肉力量恢复时,指示患者被动弯曲,手指伸展。首先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被动屈肌和近端指间关节为0°-30°,活动为5-6次,每天3-6次。然后每周增加活动水平,并在第6周逐渐开始温和和主动的屈曲训练。主要训练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小动作将在第9周完成,并在第1周后恢复。

3 观察指标:比较2组手术总有效例数;手指屈肌腱断裂伤口愈合时间、疼痛情况消失的时间、住院的平均天数;手术前后患者肢体功能TAM评分情况、疼痛程度的情况、活动度情况;关节畸形、关节僵硬、水肿、粘连等的发生率;手术前后生命质量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比较。显效:伤口愈合,围术期无关节畸形、关节僵硬、水肿、粘连等并发症;有效:伤口基本愈合,无关节畸形、关节僵硬、水肿、粘连等并发症;无效:骨折尚未愈合,不满足显效、有效标准。手术总有效例数=显效率+有效率[2]。

4 统计学方法:SPSS19.0软件统计,检验方式是t检验、卡方(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5 结果

5.1 2组手术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对照组显效有23例,有效11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是34(72.34%)。观察组显效有31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是42(97.67%)。

5.2 2组手术前后肢体功能TAM评分情况、疼痛程度的情况、活动度情况比较:手术前2组肢体功能TAM评分情况、疼痛程度的情况、活动度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肢体功能TAM评分情况、疼痛程度的情况、活动度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前肢体功能TAM评分情况、疼痛程度的情况、活动度情况为(45.26±5.21)分、(6.91±1.62)分、(61.21±5.42)分,手术后肢体功能TAM评分情况、疼痛程度的情况、活动度情况为(77.13±7.11)分、(4.32±1.42)分、(81.11±8.22)分;观察组患者手术前肢体功能TAM评分情况、疼痛程度的情况、活动度情况为(45.21±5.21)分、(6.96±1.21)分、(61.25±5.41)分,手术后肢体功能TAM评分情况、疼痛程度的情况、活动度情况为(93.42±3.57)分、(2.82±0.21)分、(94.15±4.26)分。

5.3 2组手指屈肌腱断裂伤口愈合时间、疼痛情况消失的时间、住院的平均天数比较:观察组手指屈肌腱断裂伤口愈合时间、疼痛情况消失的时间、住院的平均天数(91.51±10.12)天、(12.12±2.21)天、(12.62±2.11)天,优于对照组(122.14±20.12)天、(14.22±3.91)天、(16.81±4.52)天,P<0.05。

5.4 2组关节畸形、关节僵硬、水肿、粘连等的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关节畸形、关节僵硬、水肿、粘连等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关节畸形、关节僵硬、水肿、粘连分别有3例、4例、4例和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7.66%;观察组患者关节畸形、关节僵硬、水肿、粘连分别有1例、1例、2例和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30%。统计学分析后,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显著(P<0.05)。

5.5 2组手术前后生命质量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比较:手术前2组生命质量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生命质量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前生命质量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为(55.56±5.21)分、(64.41±4.11)分、(66.21±5.22)分,手术后生命质量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为(79.21±7.26)分、(79.10±5.11)分、(75.24±8.11)分;观察组患者手术前生命质量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为(55.21±5.71)分、(64.14±4.26)分、(66.21±5.35)分,手术后生命质量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为(93.12±3.22)分、(94.11±3.21)分、(95.51±4.11)分。

讨 论

改良缝合对于手指屈肌腱断裂操作简单,并且可以减少传统的拉丝方法。对组织的压迫感到不适,特别是对于局部皮肤软组织的压迫;避免2次抽出电线的痛苦;同时减少感染机会,避免限制早期功能锻炼的缺点,提高手术效果[3-4]。可促进手指的功能和形状恢复良好。它也证明了该程序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手屈肌腱损伤修复后功能恢复差与负性情绪,肌腱粘连,肿胀,疼痛,关节僵硬和挛缩以及肌腱断裂密切相关。早期全身康复护理能有效促进肌腱内源性愈合,抑制外源性愈合,同时有效促进肌腱鞘的修复,新形成的肌腱有利于肌腱的滑动,起到一定的作用。在营养和保护肌腱,从而形成良性循环[5-7]。修复后最大限度地恢复手部功能。然而,仍然没有最佳的标准化康复护理计划。因此,有必要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逐步完善手部屈肌腱损伤修复后康复护理的新模式,促进手部伤害功能的最大恢复,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本研究中,对照组进行改良缝合,观察组进行改良缝合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总有效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指屈肌腱断裂伤口愈合时间、疼痛情况消失的时间、住院的平均天数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2组肢体功能TAM评分情况、疼痛程度的情况、活动度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肢体功能TAM评分情况、疼痛程度的情况、活动度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畸形、关节僵硬、水肿、粘连等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2组生命质量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生命质量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手指屈肌腱断裂患者行改良缝合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手术效果明显,可更好改善肢体功能TAM评分情况、疼痛程度的情况、活动度情况,改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肌腱活动度手指
手指背侧复合组织块离断再植
Wide-awake技术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术中的应用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改良的骨腱道成形穿引肌腱段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手指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