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临床特征及冠脉造影分析

2019-01-05 03:33赵小兵
关键词:高龄冠脉造影

赵小兵

(重庆市铜梁区中医院,重庆 402560)

由于我国人口呈老龄化趋势,75岁以上的高龄人群患NSTEMI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1]。由于患者自身的生理病理特点,>75岁以上NSTEMI患者与<75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不同。目前,临床上对高龄NSTEMI患者的报道较少。本文旨在探讨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STEMI)患者临床特征及冠脉造影特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医院收治且确诊为STEM1的≥75岁的患者35例作为高龄组,另选取<75岁的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入选者均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均符合STEM I诊断标准者;②自愿参加本研究者;③无其他系统疾病者;④精神正常者。排除标准:①冠状动脉畸形者;②因多发性大动脉炎导致的急性ST段抬高型者;③合并严重感染者;④存在凝血、纤溶障碍者;⑤合并严重心肝肾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采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并进行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术应用Judkins法,经挠动脉或股动脉进行穿刺,并将6F或7F血管鞘置入。

1.3 临床特征及冠脉病变评定

1.3.1 临床资料

比较两组的高血压、糖尿病、既往PCI、家族史、脑卒中史、血脂异常及吸烟史等临床资料。

1.3.2 冠脉病变评定

比较两组的前降支(LA D)、左主干(LM)、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 )、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重度狭窄≥50%、显著钙化、弥漫病变、侧支建立复杂病变的例数。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利用Gensini评分进行定量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

观察组既往接受PCI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脑卒中史、陈旧性心肌梗死及肺功能减退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吸烟史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资料对比

2.2 对比两组的临床表现

观察组的胸痛、呼吸困难、消化道症状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KillipⅠ~Ⅲ级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临床表现对比 [n(%)]

2.3 对比两组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

观察组的冠脉多支病变、复杂病变及侧支建立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对比

3 讨 论

高龄STEMI患者与普通成年STEMI患者比较,其各脏器的生理功能均有着不同程度的衰减或障碍,多数患者均合并多种疾病。由于人口的老龄化现象严重,我国的高龄STEMI患者发病率明显升高[2]。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既往接受PCI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与高龄老年人血管顺应性减弱有关。观察组的胸痛、呼吸困难、消化道症状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高龄老年人的自主神经变性及痛觉阈升高有关。观察组的KillipⅠ~Ⅲ级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高龄STEMI患者的心肌梗死症状不典型,应提高对无痛型及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率[3]。观察组的冠脉多支病变、复杂病变及侧支建立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与高龄STEMI患者长期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及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有关。

综上所述,高龄STEMI患者常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易发生无痛性的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以侧支建立、多支病变、显著钙化、重度狭窄、复杂病变及弥漫病变为主。

猜你喜欢
高龄冠脉造影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共沉淀法制备YOF:Yb3+,Er3+造影颗粒的发光性能及正交优化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二胎政策以来高龄孕产妇的高危因素分析和临床干预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超声造影结合定量分析法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