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2019-01-05 03:33如则麦麦提艾合麦提麦麦提图尔荪麦麦提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如则麦麦提·艾合麦提,麦麦提图尔荪·麦麦提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人民医院,新疆 和田 848100)

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心肌持续严重缺血导致心肌局部急性坏死而引发的疾病,其发病原理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且具有起病急、恶化块、病死率高等特点,发病后患者通常伴随着心律失常、休克等症状,心肌梗死严重者极易出现心源性猝死,进而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再加上近几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逐年增长且趋于年龄化,因此需要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药物进行治疗,以此保证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症状[1]。该实验选取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研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具体步骤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确诊时间先后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女34例、男46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2.15±6.52)岁。两组患者经血管内超声检查、冠状动脉造影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恶性肿瘤、药物过敏反应、脏器功能不全者[2]。所有患者在症状表现、病因、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需进行血压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心电图监护、吸氧治疗等,同时需要为患者静脉地主瑞替普酶,并指导患者口服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降脂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且需要静脉泵入尿激酶150万U,泵入时间控制30 min内,常规组基于此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即第一天告知患者嚼服拜阿司匹林300 mg,第二天口服拜阿司匹林300 mg,治疗3天后,每天口服拜阿司匹林100 mg,服用1次/d,连续治疗1个月;研究组基于此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主要内容:阿司匹林治疗方法与常规组相同,氯吡格雷治疗:第一天指导患者嚼服氯吡格雷300 mg,第二天口服氯吡格雷75 mg,服用1次/d,连续治疗1个月。

1.3 评价标准

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效:治疗后,患者胸痛症状明显改善或消除,心电图CK-MB提前存在峰值,ST-T转移至等电位线,且心肌损伤标志消除,经血管内超声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为正常,无心肌坏死;有效:治疗后,患者心肌损伤标志消除,心肌坏死改善程度>60%,经血管内超声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为正常,胸痛症状持续时间变短,发作次数减少,心电图ST-T向下移动0.1~0.2 mV;无效:治疗后,患者胸痛症状无显著变化,经血管内超声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治疗前相似,心肌坏死和心肌损伤未改善,甚至更加严重,临床治疗有效率=显效几率和有效几率总和,另外需要计算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率[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和常规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n(%)]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引发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具有病死率高、并发症多、起病急、恶化快等特点,发病后通常伴随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到患者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当前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或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常用治疗药物包括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前者是新一代抗血小板药物,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肝内径细胞色素生物转变成具有活性的代谢物,并选择性的与血小板膜表面受体进行不可逆的结合,对糖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受体间的结合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4];后者是近几年临床常用的一种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抗血栓效果较好,且能有效维持患者心肌梗死症状[5]。经实验结果得出,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冠状动脉血运情况,促进心脏功能恢复,且用药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可大量推广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