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芳芳主任医师辨治骨质疏松症经验撷萃

2019-01-06 00:42朱琦琦姚超戴芳芳
中医药信息 2019年3期
关键词:腰背酸痛肾虚

朱琦琦,姚超,戴芳芳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2.盐城市中医院,江苏 盐城 224000;3.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1]。主要表现为疼痛,重者可导致脊柱的变形和骨折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质量。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病程的增加,骨质疏松将越严重。有临床调查表明[2],在21世纪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世界五大疾病之一,全球范围内已有超2亿骨质疏松症患者,由于骨质疏松症导致骨折的患者超过160万。最新研究显示[3],我国骨质疏松的总患病率为6.6%~19.3%,平均13%。因此骨质疏松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的基础用药为钙剂及适量的维生素D,配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主要以抗骨吸收药物和促进骨形成药物为主。但这些药物或作用不持久,或副作用较大,影响了临床疗效的发挥,且价格相对昂贵。

中医药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能有效改善症状、患者依从性好、价格适中。戴芳芳主任医师为江苏省中医院名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致力于中医药在内分泌代谢领域的研究,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有其独到的见解,现将戴师治疗骨质疏松症临证经验具体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骨质疏松症在古代医籍中未有明确的记载,根据其腰背酸软、周身疼痛乏力等主要症状以及历代医学著作的描述,可将其归属于“骨痿”“腰痛”“骨痹”等证。中医学认为,肾虚是骨质疏松症的根本病机,肾精的盛衰密切关系着骨的功能是否正常, 且随着年龄渐增, 肾精逐渐亏虚, 骨枯髓减, 而发生骨痿[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肾生骨髓。”肾中精气充足,骨髓得以濡养,骨则强壮。《素问·痿论》曰:“肾者水藏也, 今水不胜火, 则骨枯而髓减, 故足不任身, 发为骨痿。”

戴师认为,骨质疏松的主要病机以肾虚为本,血脉瘀阻为标,肝郁、脾虚皆为发病因素。发病过程中,由于个人先天禀赋、疾病影响、摄生不当等原因,肾精亏虚,精血亏少则无以主骨生髓。脾胃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运化水谷精微以滋养先天肾精;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无以滋养先天;同时脾气虚则无力鼓动血液运行,血行迟缓不畅而堆积成瘀。肝肾同源,精血同源,肝主筋、肾主骨,肝气不疏则血行瘀滞又可成瘀。“不通则痛”,故骨质疏松症患者多表现为腰背酸痛等症状。同时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无以濡养脏腑。进而更导致脾失濡养,则水谷精微布散不能;肾失濡养,则肾精更虚,由此更加重了骨质疏松。戴师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将骨质疏松症辨证分型为肾虚血瘀证、脾肾两虚证、肝郁肾虚证。

2 辨证论治

2.1 肾虚血瘀证

本证多见于老年患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随着年龄增长,肾精开始逐渐衰耗,肾精不足则影响骨髓化源。肾为先天之本,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他脏腑的气血运行。精血同源,精气不足则气血运行不疏,故肾虚易致血瘀。本证多表现为腰膝酸软,周身疼痛,筋肉挛缩,活动受限,伴有耳鸣,时有眼花,小便频多,舌质暗,苔白,脉沉细。治疗上当以补肾填精、活络定痛为主。

验案举隅:患者,男,57岁,2015年12月初诊,主诉腰背疼痛2年余伴四肢酸痛半年,患者目前腰背疼痛,四肢乏力酸痛,不能持重,劳累后加重,近半年来时有四肢抽筋,夜尿较前增多,每晚4~5次,每次小便量少,大便正常,夜寐尚可,舌质暗,舌苔薄白,脉沉细。平素曾自行口服钙尔奇D效果不佳,且从事室内工作,每日户外活动时间较少。查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提示脊柱及髋关节骨密度T值分别为-2.6,-3.8,检测25-羟维生素D为7.4 ng/mL。西医诊断:骨质疏松症;中医诊断:骨痿,辨证属肾虚血瘀证,治宜补肾填精、活血止痛,方用自拟益肾健骨方加减。组方:鹿角霜15 g,狗脊12 g,阿胶9 g,熟地黄15 g,黄柏12 g,六神曲10 g,云茯苓15 g,三七9 g,全当归15 g。14剂,水煎服,每次200 mL,每日2次。并配合阿法骨化醇胶囊口服,嘱患者加强户外运动,多晒太阳,合理饮食。

二诊:服药2周后患者觉腰背疼痛较前好转,四肢抽筋未作,仍感四肢乏力,夜尿频。原方加炒白术10 g,生黄芪10 g,何首乌10 g,菟丝子15 g,淫羊藿15 g,14剂继服。配合针灸治疗,取肾俞、命门、足三里、关元及局部取穴治疗。

三诊:患者诸证较前均明显好转,继续服用中成药制剂健骨丸(鹿角、阿胶、狗脊、熟地黄、茯苓、神曲、三七和黄柏)5 g,早晚各1次口服巩固治疗。并嘱患者加强锻炼,调节饮食,可配合联系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方法疏通经络、调畅气血。并辅助负重运动,以抗阻力运动为主,如负重深蹲等,或者在有氧运动基础上进行额外负重,以增加运动的强度,对骨骼产生更大的刺激[5]。

一年后随诊,复查骨密度:脊柱及髋关节骨密度T值分别为-2.0,-2.8,25-羟维生素D为19.84 ng/mL,腰腿酸痛乏力等症状不显。

按语:本例患者为中老年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肾精逐渐亏耗,且患者长期从事室内工作,户外运动较少,维生素D的合成减少。结合患者的症状、舌苔脉象,辨证当属肾虚血瘀证。选方为自拟益肾健骨方加减,方中鹿角霜温肾阳、强筋骨;狗脊补肝肾、强腰膝;鹿角霜、狗脊共为君药,温肾强筋健骨。阿胶补血养阴;熟地黄滋阴、益精填髓;阿胶、熟地黄共为臣药,补肝肾之阴,滋阴养血,滋养后天之精。佐以黄柏味苦性寒,苦寒可坚肾,并清药味之热,以防耗损阴液,制温燥之性。三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全当归补血活血,与阿胶共同发挥补血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云茯苓健脾宁心,六神曲健脾和胃、消食调中,与茯苓共为使药,健脾以固后天之本,水谷精充足,则肾精充养。诸药合用,达到补肾健脾、填精益髓、活络定痛之效。二诊时患者仍有乏力尿频等证,加炒白术、生黄芪益气固精,淫羊藿、菟丝子温补肾阳。三诊时患者诸症平,健骨丸为戴师独创院内制剂,其成分与自拟益肾健骨方大致相同,每次5 g,每日2次口服,服用方便,且价格适中,适合长期口服。临床研究表明[6],健骨丸在改善患者腰膝酸软等症状方面良好疗效。戴师更强调运动疗法的重要性,适当户外有氧运动以及负重运动有助于改善症状。大量研究表明[7],运动可以维护和提高骨骼矿物质密度,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平衡能力,减少跌倒的危险性,从而降低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率。

2.2 脾肾两虚证

本证多由于素体脾胃虚弱、饮食不节、劳倦等因素引起,脾为仓廪之官,后天之本。《素问集注·五脏生成》曰:“脾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故主肉”。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肌肉的丰满需要脾胃运化之水谷精微的濡养,脾虚化源不足,以致筋脉失养、四肢痿弱;同时脾虚则气血亏虚,后天之精无以滋养先天,导致脾肾俱虚。《内经》云:“治痿独取阳明”,强调了骨痿的治疗应注重调理脾胃[8]。本证多表现为腰膝酸软,腰背疼痛,甚则弯腰驼背,面色萎黄,食欲不佳,腹胀不适,腹泻便溏,舌淡胖,苔薄白,脉弱。治疗上当以健脾和胃、益肾填髓为要。

验案举隅:患者,女,65岁,2016年6月初诊,主诉腰背酸痛伴胃脘不适半年余。患者半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下腰背酸痛,时有胃脘部不适,现患者症状较前加重,前来就诊。目前患者面色萎黄,腹胀不适,食欲不佳,腰背酸痛乏力,夜寐欠佳,小便正常,大便质软不成形,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查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提示骨量减少,测25-羟维生素D为12.6 ng/mL。类风湿因子阴性,血沉未见异常。为排除消化道器质性疾病,查电子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西医诊断:1)骨质疏松症;2)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断:骨痿兼痞满,辨证当属脾肾两虚证,治宜补气健脾、益肾填髓,方用参苓白术散合龟鹿二仙汤加减。组方:潞党参10 g,炒白术10 g,云茯苓15 g,白扁豆10 g,桔梗6 g,莲子心3 g,砂仁(后下)3 g,淮山药15 g,生薏仁15 g,炒谷麦芽各30 g,鹿角片6 g,龟板20 g,枸杞子10 g,厚杜仲10 g,川续断15 g,14剂水煎服,每次200 mL,每日2次。

二诊:服药14剂后,腹胀较前好转,食欲渐增,腰背酸痛减轻,原方继服。嘱患者多晒太阳,加强户外运动,早睡早起。

三诊:患者腹胀不显,夜寐安,腰背酸痛仍存,给予健骨丸5 g早晚各1次口服,中药煎剂随证加减。嘱患者可适当服用补脾益肾药膳方,当归、山药、枸杞、何首乌、淫羊藿各10 g,磨粉后与粳米50g煮粥服用。

按语:本例患者为老年女性,平素脾胃功能较差,现代医学的研究表明[9],构成骨骼的矿物质与微量元素,调节骨代谢的维生素,食物中的蛋白质与氨基酸等在骨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食物摄入和吸收不足,微量元素及矿物质吸收减少,无以维持骨量,这与中医的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不谋而合。结合患者的症状、舌苔脉象,辨证当属脾肾两虚证。选方为补中益气汤合龟鹿二仙汤加减,方中潞党参、炒白术、云茯苓健脾渗湿为君药,白扁豆、生薏苡仁、淮山药助君药之功,桔梗宣肺通水道,莲子心、砂仁宁心安神,炒谷麦芽消食和胃、消胀满。龟板、鹿角片为血肉有情之品,一阴一阳,填精补髓,大补元气,枸杞子、潞党参阴阳双补,补肾益气,川续断、厚杜仲补肾壮腰,诸药合用,共奏补气健脾、益肾填髓之功。早期当健脾益气,脾胃调和,气血得以化生,四肢百骸得以濡养,后期当着重在补肾填髓,肾精充足才能从根本上改善骨质疏松。同时戴师使用药膳调理,药膳方中当归、山药、粳米健脾活血,枸杞子、何首乌、淫羊藿补肾益精强筋骨。中医食疗历史悠久,所谓药食同源、药食同功[10],食疗保健可贯穿于日常生活中。

2.3 肝郁肾虚证

本证多见于绝经后女性,《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出“女子以肝为先天”,绝经后女性多有情志不遂,肝气瘀滞。中医学认为肝为“罢极之本”,“肝主筋,主藏血,主疏泄”,肝气衰弱,肝血不能濡养筋脉,则四肢痿弱。肝肾同源,精血同源,骨骼的生长发育依赖于精血的滋养,肝肾亏虚则精血不足,骨髓无充养,则骨枯髓减,发为骨痿。骨质疏松患者常因郁致痿,又因痿致郁,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11]。现代医学表明,肝郁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失调相关,影响患者的性激素水平,从而最终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12]。本证多表现为腰膝酸痛,烦躁易怒,心烦健忘,失眠多梦,舌薄白,脉弦。治疗上当以疏肝益肾为主。

验案举隅:患者,女,48岁,2017年3月初诊,以咽部阻塞感3月余为主诉就诊,患者诉3月前开始出现咽部阻塞感,吸气时前胸部不适,心烦易怒,时有烘热汗出,腰酸乏力,全身酸疼,腰背部明显,夜寐多梦易醒,夜尿频,每晚4次左右,大便时有便秘,食纳尚可,舌红,苔薄,脉细弦。已停经半年。查甲状腺弹性B超、甲状腺功能、血沉均未见明显异常,性激素六项:睾酮:1.11 nmol/L,泌乳素:4.87 ng/mL,雌二醇<37 pmol/L,卵泡刺激素:54.69 IU/L,促黄体素31.20 IU/L,孕酮0.900 nmol/L。汉密顿焦虑量表提示肯定有焦虑症状,汉密顿抑郁量表提示可能有抑郁症状。西医诊断: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诊断:郁证,辨证当属肝郁肾虚证,治宜疏肝理气散结为主,方选半夏厚朴汤加减。组方:法半夏6 g,川厚朴10 g,紫苏叶10 g,云茯苓15 g,猪苓15 g,姜竹茹10 g,糯稻根30 g,瘪桃干15 g,酸枣仁6 g,制远志6g,百合10 g,生地黄10 g,女贞子10 g,生甘草3 g。10剂水煎服,每次200 mL,每日2次。

二诊:患者咽部阻塞感较前好转,腰背酸痛仍存,双下肢时有乏力,汗出减轻,口干,夜寐欠佳。进一步查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提示脊柱及髋关节骨密度T值分别为-1.8,-2.6。补充诊断骨质疏松症。调整原方,去糯稻根、瘪桃干,加墨旱莲10 g,鳖甲15 g,桑葚子15 g,桑寄生15 g,厚杜仲15 g,川续断15 g,石斛10 g,玉竹15 g,14剂继服。诸患者调畅情志,保持良好的心态,多进行户外运动。

三诊:患者咽部不适不显,腰背酸痛大有好转,情绪改善,口干减轻,夜寐尚可。考虑患者工作原因,不便于长期口服治疗,戴师建议患者在调畅情志的同时配合茶泡饮,常用绿梅花、玫瑰花、合欢花、枸杞子等,每味药1~3 g不等。

随诊半年,诸证好转,1年后复查骨密度,脊柱及髋关节骨密度T值分别为-1.4,-2.3。

按语:本例患者为更年期女性,一初诊时患者以咽部阻塞感为主诉,结合患者的症状、舌脉,当属中医的郁证,辨证为肝郁肾虚证。给予半夏厚朴汤加减疏肝理气散结,法半夏燥湿化痰、消痞散结,为君药,川厚朴下气除胀满,助半夏散结降逆,为臣药。云茯苓、猪苓渗湿健脾,姜竹茹清热化痰,共助半夏化痰之效;紫苏叶行气舒肝,助厚朴宽胸行气解郁,制远志、百合宁心安神,糯稻根、瘪桃干滋阴敛汗,生地黄滋阴清热,女贞子滋补肝肾,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滋阴补肾之功效。二诊时患者咽部阻塞感较前好转,腰背酸痛未见明显好转,此时考虑患者存在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查骨密度佐证。患者口干,夜寐欠佳,肝郁化火,则灼伤阴液,导致肝阴不足。治疗上应更注重滋补肝肾,方中加墨旱莲补益肝肾,桑葚子滋阴补血,鳖甲滋阴潜阳,桑寄生、川续断、厚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加石斛、玉竹滋阴清热,绝经后女性多由于气血亏虚,肝气无以升发,郁结于内,导致肝气横逆,肝血失养,而导致肝郁。《丹溪心法》中“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肝气疏泄可促进肾气封藏有度, 而肾气封藏有度又可防止肝气的疏泄太过[13]。因此疏肝解郁是治疗肝郁型骨质疏松症的关键,不能唯补肾是举,补益的同时应兼顾调泻。

现代人工作节奏与压力较大,生活节奏较快,对于长期口服中药汤剂依从性不佳,故戴师常在综合考虑病情之后,在不同的时机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在诊疗初期,常以中药汤剂治疗,在病情好转之后,根据患者的接受程度,选择继予中药汤剂或中药茶泡饮治疗。茶泡饮多以芳香、性味甘平之品为主,如本例患者以绿梅花、玫瑰花、合欢花等芳香之物疏肝解郁,枸杞子性味甘平,归肝肾二经,滋补肝肾之阴。上方几味联合使用,口感较佳,患者易于接受。

3 小结

骨质疏松症主要引起腰背部、双下肢疼痛,甚则发生骨折,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中医学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其主要原则是“辨证施治,整体调节,防治结合”,改善整体症状,延缓骨丢失或增加骨量,降低骨折风险,改善生活质量。戴师认为骨痿以肾虚为本,血脉瘀阻为标,肝郁、脾虚皆为发病因素,在治疗的过程中,因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辨证施治,不可一味地补益,应当注意补泻兼施,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同时,戴师认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可以配合针灸、推拿改善疼痛症状。戴师更强调运动对于骨质疏松的改善,鼓励患者多进行户外负重运动。有研究表明,运功可以通过力学作用,调节骨代谢、促进骨形成、抑制骨溶解、增加骨量和骨强度[14]。中医强调天人合一、三因制宜,应调摄起居,顺应四时,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鼓励患者根据季节的不同,调节户外运动的时间。中医学强调“防患于未然”,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症状不明显而不易发现,因此早期应更加注重预防,注重心情调节、均衡饮食、有氧运动、戒烟酒等[15],做到“未病先防”。

猜你喜欢
腰背酸痛肾虚
练肌肉不必追求酸痛
中医疗法治疗腰背肌损伤研究
腰背酸痛抖小腹
痛痹定痛胶囊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
透视“肾虚综合征”
肌肉酸痛不等于锻炼有效
“龙卷风”缓解腰背疼
自测是否肾虚你中招了吗?
补肾八大误区
自测肾虚10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