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2019-01-06 02:14谢惠丽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错误资源高年级教学策略

摘   要:在学习过程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这意味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但错误也有其价值,这取决于教师对学生错误的处理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挖掘其错误里隐藏的价值,抓住学生犯错的契机,引导学生根据错误原因不断改进学习,在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理解的同时,从错误里找出成功关键点,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结合当前数学教学现状,就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错误资源”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错误资源;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谢惠丽,浙江省诸暨市东和乡中心学校教师。(浙江  诸暨  311833)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5-0101-02

小学数学课应该是一个动态的、不断生成资源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进错误案例教学法,利用错例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还可以根据学生做错、说错的原因引导其进行探究式学习,并依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相应的教学方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一、允许学生犯错,营造安全心理环境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方案授课,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犯的错误要么规避,要么训斥,这种教学方式难以获取学生真实的学习动态信息,也遏制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因此,在现阶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讲题做题,并允许学生犯错,从思想上为其构建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景,促使全体学生参与,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动手做题,根据学生的回答状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例如,对于学生正确的想法,教师要在课堂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延伸讲解;对于学生错误的想法,教师要予以鼓励,运用趣味性的语言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如某某同学这个思路很好,这也是大家最容易犯的错误等。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帮助其改正错误。例如,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的话题切入课堂内容,如四年级共有6个班,男学生共有90人,那么每个班平均有多少男生。这个问题相对简单,学生可以很快给出答案:90÷6=15。这时教师可依据问题进行深层次地提问,如这些数字的意义是什么,各自有什么关系。一些学生会立马说出90是男生总人数,6是单个分量,且6和15是90的因数等。对于学生的这个错误,教师可以说这个错误是共性的,某某学生最先提了出来,这值得其他学生学习和思考。然后,教师可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帮助学生梳理课堂内容,使学生了解6是指从90中分为六份,且在这个算式中,6是90的被除数等。在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犯错,这样不仅能营造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还能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二、利用错例知识,深化讲解课堂内容

学生在课堂上犯的错误一般都是知识型错误,这些错误不仅能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信息,还能暴露其学习的弊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错例从反面深化课堂内容,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首先,教师在上课时要主动去发现学生的错误,并把其当作宝贵的资源进行研究,根据其犯错轨迹着重讲解相关知识点,促使学生对课堂内容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其次,教师在讲课时也要有意地利用一些错误去激发学生发现错误的意识,通过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寻找成功关键点,促使其形成正确的错误观,即犯错并不等于无效学习,从而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意识。例如,在教学“位置”一课时,教师可先为学生画出水平坐标系,然后针对轴上的点从距离和方向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学生大致了解后,教师可从应用题的角度提问,如:甲船在乙船东北方向20千米处,乙船向正东方向又行驶5千米,这时甲乙两船相距多少千米。距离感不好的学生在解答这一问题时容易犯错,这时教师要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如方向感不强、计算错误等,根据错误原因着重讲解相关知识。此外,教师也要为学生讲解一些多角度的问题,类似于对等边三角形建立水平坐标系找中点、重心等问题,让学生从多个方向理清课堂知识框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错例进行授课,不仅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学习弊端,还能深化课堂内容。

三、收集典型错例,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考试习题一般是综合性题目,对学生知识点的考查很全面,学生在考试中出错的题目通常是典型的错例。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收集典型错例,根据错误特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首先,在每次考试或随堂测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和整理自己的错题,先自行找出其知识点的缺陷及联系,然后再由教师统一规划类型,将错题制作成选择题、连线题、问答题、判断题等多种形式的题型进行对比练习,提高学生对错题知识点的理解。其次,由于小学知识点之间是有联系的,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乘法、分数的除法等,教师可利用错例强化训练,既能为学生排除学习困难,又能让其建立相对清晰的学习思路。例如,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教学时,教师可联系学生之前所犯的错误,如同分母的加减错误、不同分母分子的运算错误等,根据学生在分数之间分母、分子的换算问题,为学生建立一个清晰的思维框架。

四、运用错误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数学的价值就在于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创造新的价值,而错误资源则需要其深入探究。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大量运用错误资源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一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即在学生发现错误或者犯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和处理错误。教师也可在班里成立学习小组,让小组学生根据错误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另一方面,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承担起引导者的角色,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过多地参与学生的讨论过程。例如,在“图形的运动”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方式导入课堂内容,如圆的运动会形成什么图形。在学生思考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以引导者的角色带领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前进,还要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对此,教师可在多媒体上向学生展示圆的运动动图,从定点旋转和直线运动两个方向进行,当圆直线运动时,运动轨迹是圆柱,定点旋转时是球等。教师要在学生讨论和实践后,再给出正确答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错误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五、让学生反思错误,感悟正确结果

数学的学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在不断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对错题进行反思,从而获取错题经验。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定期引导学生进行错题反思,在促使学生避免重复错误的同时提升其对知识点的认知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错误,善于把握错误的价值,通过自行查错、集体查错、思错、纠错等方法获得新启示,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犯错的原因,充分挖掘错误的價值。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教学时,教师可先给出具体问题,如平行四边形的组角分别为60°和120°,边长分别是5和10,然后让学生求出面积。这个问题稍具难度,学生一般会考虑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计算方法,但计算结果明显错误。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和数据特征,将此平行四边形分为长方形和两个直角三角形计算等,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反思错误,从错误中去寻找正确答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错误资源有一定的教学价值,有利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视学生的错误,并充分挖掘错误资源,在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的同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参考文献:

[1] 韦玉瑶.小学数学“错误资源”有效利用的探究[J].广西教育,2018,(25).

[2] 方怀宝.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4).

[3] 胡浩.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 有效利用教学探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11).

[4] 陈鸿.错中有思,思之则明——小学数学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17,(4).

责任编辑   於   青

猜你喜欢
错误资源高年级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课堂评价,让自己慢些
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合理利用浅析
浅谈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