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活素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2019-01-07 05:22白晓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6期
关键词:活素孟旦左西

白晓梅

(丹东市第一医院心内一科,辽宁 丹东 118000)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最终阶段,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慢性心力衰竭可由于各种诱发因素急性发作,大部分患者平时多使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规律治疗,导致入院后部分患者对口服利尿剂敏感度不高,治疗效果不佳[1]。本研究在常规抗心力衰竭基础上加以新活素与左西孟旦联合治疗,取得不错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随机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96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分到观察组(n=48例)和对照组(n=48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50~70岁,平均(61.18±4.42)岁;心功能分级:Ⅲ级20例,Ⅳ级28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50~70岁,平均(61.14±4.45)岁;心功能分级:Ⅲ级22例,Ⅳ级26例。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均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调脂、利尿、抗血小板、ACEI/ARB、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新活素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新活素(国药准字 S20050033,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3 支,首次予以负荷量 1.5~2.0 μg/kg,然后以维持剂量为 0.0075~0.01 μg/(kg·min)输注。左西孟旦(国药准字 H20100043,山东齐鲁制药公司生产)0.1 μg/(kg·min),两种药物均采取微量泵泵入,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10 d。

1.3 观察指标: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LVEDD、LVEF及NTProBNP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分析,以()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t检验作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的检验方法;以χ2检验作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的检验方法。

2 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LVEDD分别为(65.83±5.56)mm、(65.79±5.61)mm;LVEF分别为(39.58±5.39)%、(39.54±5.43)%;NT-ProBNP分别为(2378.42±23.41)pg/mL、(2377.19±23.28)pg/mL;两组比较,均有P>0.05。

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的LVEDD分别为(56.41±4.58)mm、(62.24±5.18)mm;LVEF分别为(48.92±4.52)%、(41.21±3.28)%;NT-ProBNP分别为(231.30±11.65)pg/mL、(662.34±18.83)pg/mL;两组比较,均有P<0.05。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病情比较危重,往往需要紧急救治,当前关于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的治疗仍以强心、扩血管、利尿等治疗为主。利尿剂是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的常用基础用药,其可有效降低容量负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长期口服利尿剂,容易产生泵衰竭,因此入院后大部分患者对利尿剂的敏感性降低,往往需要加大剂量,但长期大剂量应用利尿剂极易加重肾损害,甚至会引发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2]。LVEDD、LVEF及NT-ProBNP是临床常用的心功能评价指标,因此本研究选取上述三个指标作为观察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DD、NT-ProBNP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新活素可增强钠的排泄,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减少醛固酮、肾素的分泌,增加血管的通透性,降低血浆容量及体循环血管阻力,从而有效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而左西孟旦属于一种新型正性肌力药物,为钙离子拮抗剂的一种,心肌肌钙蛋白是其主要作用物质,其可增加收缩蛋白对Ca2+的敏感性,从而在不增加心肌耗氧量的同时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可有效改善肾脏的灌注水平,从而增加患者的尿量,改善肾功能[3-5]。因此,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以新活素与左西孟旦联合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

综上所述,在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中施以新活素联合左西孟旦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猜你喜欢
活素孟旦左西
左西孟旦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左西孟旦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
左西孟旦治疗肺动脉高压老年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新活素治疗瓣膜病和非瓣膜病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
磷酸肌酸钠联合新活素对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损伤标志水平和预后的影响
左西孟旦治疗重症冠心病所致心衰的临床疗效
新活素在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新活素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治疗的临床观察
比较视野中的观念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