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骨劈开配合骨挤压术在口腔种植骨增量中的应用效果

2019-01-07 05:22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6期
关键词:骨板骨瓣种植体

李 鑫

(抚顺合众口腔门诊部,辽宁 抚顺 113006)

口腔种植是新型的口腔修复技术,但在种植牙可能存在种植区骨量不足、牙槽嵴宽度、四周骨厚度不足等情况,而将种植体与骨组织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骨结合则需要足够的牙槽骨量,若骨量不足无法确保种植的稳定性[1-2]。鉴于此,本研究对观察组75例口腔种植骨增量患者应用骨劈开配合骨挤压术治疗,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3月接受的口腔种植骨增量患者中,抽取150例,随机按照单双法将单数分为对照组与双数分为观察组,各组均75例。对照组中,男43例,女32例,年龄31~49岁,平均年龄(40.0±9.0)岁。观察组中,男44例,女31例,年龄31~50岁,平均年龄(40.5±9.5)岁;两组基本资料统计结果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骨劈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骨劈开配合骨挤压术治疗:①行局部麻醉后,使用超声刀将颊侧牙槽嵴顶、密质骨,注意与两邻牙保持1.5 mm距离,将牙槽嵴顶向唇侧方向进行全厚黏骨膜瓣剥离月2/3,充分暴露牙槽嵴顶以及部分冠方骨质,采用超声骨刀将骨皮质切开后使用骨劈开器将其劈开,直至短于种植体3 mm处,以维持种植体机械稳定性;②骨劈开后实施骨挤压术对腭侧骨板进行保护,防止引起唇侧骨板骨折情况;③采用先锋钻(2 mm)在骨板间隙制作洞形,并采用骨挤压器对腭部骨板厚度进行保护,逐级操作完成种植窝制备;④将种植体植入后对患者唇部骨瓣进行复位与修复,并采用骨替代材料将骨劈开所造成的间隙进行修补后采用胶原膜覆盖;⑤确认骨瓣稳定后对患者唇部软组织进行放松处理并进行无张力缝合。

1.3 疗效评价与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唇腭侧骨瓣移动幅度、唇舌向牙槽厚度以及唇腭侧骨板移动量。

1.4 统计学方法:将本研究150例患者相关数据纳入SPSS21.0分析,使用()表示、t对比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唇腭侧骨瓣移动幅度如下:(5.71±0.82)mm、(6.62±0.91)mm,t=6.433,P=0.000;两组患者唇舌向牙槽厚度如下:(5.23±0.74)mm、(6.35±0.83)mm,t=8.722,P=0.000;两组患者唇腭侧骨板移动量如下:(1.02±0.34)mm、(1.52±0.43)mm,t=7.899,P=0.000;观察组患者唇腭侧骨瓣移动幅度、唇舌向牙槽厚度以及唇腭侧骨板移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结果(P<0.05)。

3 讨 论

口腔种植是将种植体置入骨组织内进行基础支撑,充足的骨量是种植成功的必备条件,受到个体因素的影响,部分患者存在牙槽嵴宽度过窄、种植体周围股厚度不足等情况,给种植效果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3]。刘守超[4-6]等在研究中在口腔种植骨增量中应用骨劈开术后,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拓宽了种植适应证,为种植长期效果提供了有效保障。王骁[7-8]等人研究发现,将骨挤压应用于口腔种植中可有效解决种植区骨量不足的情况。本研究中将骨劈开术与骨挤压术联合应用于口腔种植骨增量中后,患者唇腭侧骨瓣移动幅度、唇舌向牙槽厚度以及唇腭侧骨板移动量均得到了明显的增加,这一点与李耀武[9]研究结果一致。骨劈开术是临床中骨增量常用技术,通过将牙槽嵴劈开 将牙种植体植入所劈开的裂缝中的一种技术,在临床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但该技术存在较大的局部骨折风险,且具有较大局限性,主要适用于皮质骨较薄的上颌骨。骨挤压技术在临床中主要用于该杀安种植床骨质,降低钻孔所引起的骨质都是和浪费情况,可有效提高种植体初期的稳定性。将两种技术合用可形成互补效果,可有效增加唇腭侧骨瓣移动幅度、唇舌向牙槽厚度以及唇腭侧骨板移动量,拓宽了种植适应证。

猜你喜欢
骨板骨瓣种植体
为什么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不建议做有创颅内压监测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种植体折裂的临床分型与临床治疗方案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基于ABAQUS 的金属接骨板典型样品数值模拟
基于改进迭代最近点算法的接骨板贴合性快捷计算方法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与双额冠状切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比较
基于平均化骨骼模型的接骨板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