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本位教育观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体现

2019-01-07 01:37张云鸽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年15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职业能力

张云鸽

摘  要 鉴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在简单阐述能力本位教育观后,从项目载体选取、教学实施、教学组织三方面揭示能力本位教育观在PLC课程教学中的体现。

关键词 能力本位教育观;高等职业教育;职业能力;PLC应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5-0098-03

1 前言

社会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也随之调整。从20世纪90年代起,纵观我国教育政策中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表述,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实用型人才(国发〔1991〕55号《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

2)应用型人才(教高〔2000〕4号《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3)技能型人才(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4)技术技能型人才(国发〔2014〕19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无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表述怎么变化,始终有一条不变——高等职业教育应始终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使其满足市场和企业的人才需求”,即能力本位是社会对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1]。

2 能力本位教育观

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它从一开始狭隘的“行为主义(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发展到“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再到“关键能力”。

能力本位教育是一种既要为人的生存又要为人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教育观念,强调个体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整合,因为它们的整合结果决定着个体在动态变化的职业生涯中的综合能力:当职业岗位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动的时候,个体不会因为原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老化而束手无策,而是能在变化了的环境里积极寻求自己新的坐标起点,进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2]。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称为职业能力的三要素:

1)专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及专业知识,注重掌握技能、掌握知识,以获得合理的知能结构;

2)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注重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3)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注重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3 能力本位教育观在PLC课程教学中的体现

PLC课程介绍  PLC是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简称,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综合计算机技术、电气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工业控制装置,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PLC应用技术是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其他强电类和机电类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塑造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课程。

能力本位教育观在PLC课程教学中的体现  要在PLC课程教学中体现职业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打破原有的理论授课加集中实践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3]。而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是全程参与的过程,所以建议采用一个个真实的工作情境(项目)推进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1)项目载体应涵盖专业能力。培养的人才最终是要输送到行业企业中去的,学生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技能最终也是要应用于工作实践,所以项目载体的选择很重要。

一方面要典型,因为一门课程要达成什么样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项目载体选择很重要。比如经典的“交通灯自动控制”,这个项目既是PLC控制系统程序设计之“经验设计法”的载体(可单独用定时器指令编程,亦可结合比较指令编程),又是“顺序设计法”的载体,而且视觉效果也好,所以够典型。

另一方面要实用。PLC课程项目的选取应尽可能地来源于企业应用实际,以便更好地达到供需匹配。这方面可以考虑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训练项目。笔者团队在调研了山西运城和侯马等地的几家钢铁企业后了解到,企业普遍稀缺PLC控制人才(产线维护、系统调控)。自主培养,周期长、成效差;招聘的高职学生,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学校所学与工作实际应用有脱节。在与企业会谈之后达成这样的共识:可以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一些针对性的项目,由企业方提供工艺和捐赠一些设备,学校方负责实训装备开发、课程开发和课程培训。这是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事,何乐而不为?

2)教學实施过程中关注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的获得。通过PLC课程学习,旨在使学生熟悉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其指令系统;着重培养学生设计、安装、调试、运营、管理以可编程序控制器为核心的自动控制系统的能力,以及运用可编程序控制器改造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提高生产设备的可靠性和生产效率。这些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理实一体化”或者“教学做一体化”,分若干个项目推进。

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科技在不断地进步,知识技能在不断地更新迭代,但某些能力是可以迁移的,所以要想紧跟步伐不掉队,一些方法能力必须具备。教学中应明确“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不能将项目实施方案、I/O分配表、PLC外部硬件接线图和控制程序等一股脑地给学生,学生只是充当验证者的身份,或教师只管下发任务和验收打分。正确的做法是先带领学生完整地做一两个项目,然后慢慢地撒手,最后达到教师给出项目,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完成,教师要做的只是从旁给予点拨,比如提供参考资料的信息、查阅资料的方法,传授一些经验、技巧等。学生在程序编写遇到瓶颈时,教师只需顺着学生的思路予以辅导,不能唯我独尊。这个过程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学能力、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最好时机。

在指令學习中,教师不用大费口舌地倾囊相授,要做的是引导学习,可以事先发放任务单,如图1所示。学生编好示例程序后,自己通过仿真软件感受指令的功能和应用,这种切身感受通过印证,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注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学中所举示例要典型,可以在多个课题中引用。例如:

三台电动机启停控制。按下启动按钮后,电动机M1开始工作,3 s后电动机M2开始工作,再过3 s后电动机M3开始工作,直至按下停止按钮时,电机全部停止工作。

可以作为学生刚开始学习基本位逻辑操作指令和定时器指令时的练习案例;在学了比较指令后再拿出这个示例,会发现又多了一种解决方案;等学了传送指令,发现这个案例还可以再次回炉。再如交通灯PLC控制,既可用经验设计法实现,又可用顺序设计法完成。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的思想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思维会慢慢地拓展开来,这无疑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是有利的。

③分层教学。教学讲究因材施教,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可以考虑分层教学。比如抢答器的PLC控制,可以设计三个难度系数分层递增的任务,如图2所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自由选择,完成任何一个都算完成任务,从而使他们体会到深深的成就感,鼓舞他们勇攀高峰。实践中发现,有些学生最终完成的任务不止一个。

3)通过教学组织帮助学生获取社会能力。图3是在进行企业调研时获得的一份数据表。不难看出,相比较于其他,企业更看重员工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即社会能力,如遵章守纪、勤快、踏实肯干、能吃苦、留得住、敬业、团结合作、语言表达能力等。

在学生踏上工作岗位之前,对他们的社会能力的培养,高职教育义不容辞,应贯穿整个教学组织过程。什么时候到学习场地,什么时候离开学习场地,都必须严格遵守;规定什么时候交相关资料,必须严格完成;实践教学实施7S管理;特别要能吃苦耐劳。项目由小组合作完成,小组划分采取“自愿组合,动态调配”的原则,既保证组员之间的和谐相处,又让他们优势互补,比如有的学生的强项是编程,有的学生的强项是硬件线路,而有的学生擅长组织协调。项目考核采取小组考核与个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有答辩环节。几个回合下来,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协作的力量和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也可以做这样的设计:项目实施时,不提供充足的资源配置,谁做得快谁有权优先享用。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又可以培养他们与人相处和协调矛盾的能力。

4 结语

能力本位教育更符合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也更能满足学生的长远发展。PLC应用技术作为一门与学生上岗就业息息相关的实用型专业课程,职业能力体现尤为集中,在教学中应格外注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罗崇光.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能力本位原则[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12-16.

[2]袁江.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7):1.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DB/OL].[2006-11-16].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464/200704/21822.html.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教育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高职学生个性特征及职业能力调查与分析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