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六点建议

2019-01-09 01:44郑风田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中国畜牧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能工巧匠村庄小镇

文│郑风田(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民朋友们欢欣鼓舞,对城市居民也是一个好机遇。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才能让乡村来一个彻底的面貌大转换呢?笔者提出以下六点建议:

一是一定要有村庄规划。近年来去过不少村庄,发现有规划的村庄与无规划的村庄差别非常大。我国传统的村庄,生产、生活是混在一起的,在自给自足发展阶段还可以,但对于进入小康阶段就很不合适了。比如,如果一个村庄的生产、生活、商业、工业、养殖等不分开,会带来很大的问题。如果某个家庭进行规模养殖,很可能让邻居们整天闻到臭气,引发冲突。传统的庭院经济也有不少弊端,如果在庭院里种些菜果还可以,但如果要养猪、养牛,一方面很耗劳力,另外一方面也让家庭整日处在臭气中,那些先富裕起来的村庄很可能选择放弃。近年来我国家庭散养猪、牛大幅度减少就是例证。我国传统的村庄进行功能分区的还比较少,导致一个村庄生产与生活混在一起,一旦发展养殖或者工业,会带来很大的冲突,村庄也容易陷入脏乱差。村庄规划与功能分区是乡村振兴的起始阶段,也是必须要经历的阵痛。

二是合并小村庄,建设乡村小镇。我国目前有57万多个行政村,有360多万个自然村,村庄的数量多、规模小,尤其是南方的自然村庄,几十人、百多人的自然村庄占相当比例,行政村也有不少在千人以下。这样的村庄规模,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但难以形成规模优势。笔者最近这些年参观过不少合并后的村庄,效果都非常不错。我国首先进行富村并穷村的是江苏苏南,几个甚至十几个村庄合并后建设成乡村小镇,非常漂亮宜居。乡村小镇的生活品质与县城差不多,由于规划好,比县城美丽多了。适当的村庄撤村,有利于形成有规模的乡村小镇,也有利于重新规划与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大大提升农民朋友的生活品质。当然这个过程一定要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加上对基础设施的大力投资才可以实现。

三是大力向村庄投资。近年参观过不少贫困村,发现重金投入的贫困村一般都大转换,变得非常漂亮宜居。记得还曾专门向福建的一位熟悉农村情况的基层领导咨询:一个村庄大概投入多少资金就可以变得与城市硬件差不多?他回答说:平原村庄一般要投入一千万,主要用于村庄的道路、下水道、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一个村庄投入千万资金,村庄的硬件服务水平就可以与城市看齐,村庄生活服务品质也因此而大大提升。当然山区的村庄投入就更多了,山区与丘陵地带,由于交通不便,需要投入几千万可能才有效。

四是乡村要开拓新功能与新业态,发展观光休闲与养老产业,搞田园共同体。在自然条件好、交通便利的村庄要多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单纯地靠农业,农村会一直穷下去。农村要振兴,必须要走综合之路,也就是田园共同体。要发挥乡村的多功能性,不能仅仅把乡村看成是农产品生产的地方,也不仅仅是农民居住的地方,它还应该成为城市的后花园,成为城市居民旅游观光休闲的地方,更应该成为城市居民退休养老的地方,如果把后两个职能开发出来,乡村振兴就有希望了。

五是吸引能工巧匠下乡。乡村发展需要能工巧匠,现在许多乡村建筑盲目模仿城市建筑,不适合乡村特点,庸俗而又没有美感,这都是因为缺乏懂乡村特点的设计师造成的。如果根据农村的自然条件,设计出适合乡村特点的建设与景点,一定会大大吸引外来观光者,这些有美感的设计需要众多的能工巧匠下乡。

六是吸引打工青年返乡。农村不缺资源,关键是缺乏懂经营、能干又会干的人才。而那些在城里打工见过世面,又有能力改变家乡的人才应该创造条件吸引他们返乡。笔者曾参观过不少我国的乡村超级村庄,也就是那些年产值上亿的村庄,这些村庄的带头人年轻时大多要么打过工要么当过兵,在外见过世面。回到家乡带领村民致富,很容易找到致富门路。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城乡差距太大,村庄无论硬件还是软件与城市相比差太多。多年来,农村年轻人的出路似乎只有一条,那就是到城里打工。如果乡村振兴了,至少选择的机会更多一些。城市老人,尤其是大城市的老人,在城里生活不但住房面积小,而且环境差。如果有机会到美丽的乡村小镇养老,估计会长寿不少。

猜你喜欢
能工巧匠村庄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看图猜熟语
我的小村庄
熊的小镇
村庄,你好
小镇(外一篇)
职业学校兼职教师队伍管理政策执行研究
打造更多的“能工巧匠”
论“专业教师进企业,能工巧匠进课堂”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