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名茶焕发新生
——访都匀毛尖现代炒制工艺创始人徐全福

2019-01-09 06:35肖坤冰郎丽娜吴如蒋
贵茶 2018年5期
关键词:毛尖茶毛尖福鼎

文-肖坤冰 郎丽娜 吴如蒋

在匀山茶馆内,听着高山流水的古筝曲,品着茶仙子奉上散发着淡淡清香的“都匀毛尖”,眼、耳、鼻、舌全都沉浸在一种祥和之中,使人感到心绪平静,与此时茶馆外的急风暴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里,我们将采访“都匀毛尖”现代炒制工艺创始人、“贵天下”茶业有限公司的技术顾问——徐全福老先生,听他讲与“都匀毛尖”的故事。

在我们喝茶等待之际,一位神情矍铄的老人走进茶馆。徐老先生比“贵天下”宣传册上的穿着白大褂子、戴着白帽子的样子更显利落与敏锐。这样看来,都匀毛尖的制作技艺能在他的手中得到创造性的发挥,却也在情理之中。

徐全福今年76岁,江苏人。初中毕业后,他考取了江苏宜兴茶叶专科学校,1960年毕业分配到了贵州。徐老爷子说:“我就算是支援贵州了”。

徐全福最初在黔南州农业局工作。当时的黔南州有十二个县,他就在这十二个县之间来回的周转。1964年,新建的都匀茶厂(牛场茶厂)人手紧缺,徐全福被调了过去。牛场原是一片荒山,要做的就是荒山改茶山。当时的牛场条件很差,没有电灯、住的是木板房。徐全福到了之后就开始测量地形,开了2000亩的荒地来种茶。茶种下后,开始建厂房,1968年开始进行茶加工。从此,开启了徐全福的茶叶生涯。回忆到这,他将手里的烟头在烟灰缸里捻熄,顿了顿说:“我在这片土地上一直干到1997年退休都没挪过地方。现在的都匀茶厂还在,但是已经改成开发区了,剩下的茶厂面积只有300亩了。”

刚开始,工人们是用老的加工方法来加工都匀毛尖:原料,是选一芽一叶的茶青而不是独芽,全程手工。首先将茶青放到簸箕上捻,然后放到锅里炒,炒了第一道后,将茶叶从锅里倒出,再将锅内抹一层菜油,接着再炒。这样做的原因是白毫不容易掉。前后共要炒三次。接着在锅内进行搓团(使茶叶外形尖细)、提毫(也就是能过这种工艺让白毫露出来),烘干。前后总共要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才可以制造出一锅茶,而一锅茶的量也就是三两半到四两,且品质很差、耗时又长,徐全福觉得,这样的加工方法要不得,必须改进。

1972年时,徐全福对制茶的方法进行了改进,结合了做碧螺春茶的方法,但又与之不同。碧螺春茶要起锅,都匀毛尖不起锅,直接在锅里面进行杀青、揉、捻。通过改良后,做一锅茶的时间比原先节省了大概40多分钟。原先因为涂抹了油,所以做出来的茶叶有点发黑。而现在不用在锅里面涂抹油了,所以做出的茶叶色泽看上去要更绿一点。当时除了做毛尖茶,还做外销的绿茶,通过在上海的一家公司向外销售。

1982年,在长沙举行全国名茶评比。徐全福和贵阳的一位姓甘的同志一同前往。当时参评的茶种类很多,有绿茶、红茶、乌龙茶。形状也有很多,有针形的、卷曲形的、扁形的。当时总共评了8天,评选出了中国的“十大名茶”,包括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祁门红茶、六安瓜片、武夷岩茶等,都匀毛尖也在其中,名列第八。

1983年,都匀市兴起了一个“318”工程,各个乡镇都开始种茶,当时有好多地方还是按老方法来加工,这样加工出的茶叶色泽不绿,还耗时,于是,徐全福就到都匀市下面的乡镇去指导当地的茶农,从种植到加工,再到成品,教他们如何做。

2001年,为了统一都匀毛尖的标准,徐全福和贵阳的朱老师共同制定了关于地方茶叶——都匀毛尖茶叶的评定标准:

首先是对于原料的等级要求。对于芽的选择:特级茶叶是一芽一叶初长;一级茶叶是一芽一叶开长;二级茶叶是一芽二叶半开长。长度上的要求,珍品和特级茶叶,整体不能超过三公分。对于芽的选择上,芽的柄根不能超过3毫米,要选新鲜的芽叶,不能是虫吃过的,没有病虫危害、没有被损伤的。最后,成品茶的外形:要求精细、卷曲、白毫满布,要匀整、色泽绿润;香气要求嫩香、清香;味道:要求鲜爽;滋味要求回甘;汤色要求黄绿明亮。2009年,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修改,但在原料等级上放宽,由茶办来管理。

现在都匀的茶园面积有二十几万亩,产量虽然增加了,但徐全福认为存在很多问题。一是茶树品种复杂:有福鼎大白茶、都匀地区的地方小叶种、白茶品种等。二是加工方法很乱:第一种是老百姓用铁锅炒茶,一人烧火,一人炒茶。第二种是用电锅炒。第三种是用杀青机杀青,揉捻机揉捻,再用搓团机进行搓团、提毫机提毫。因为加工方法的多样化,所以做出的都匀毛尖茶就是不同的。用铁锅手工炒出的茶,虽味道好,但看上去是黑的。而电炒锅色泽要绿一点,更好看一点。而第三种方法,虽量大,但在香气和滋味上还不如电锅炒的。现在的情况就是,因为原料不同、加工方法不同,所以毛尖茶很难形成统一标准。各个厂家都形成了自己生产自己卖的情况。

从徐全福的口中,我们能够听出很多的无奈,以及他对都匀毛尖茶前景的关心。

我们问他,如何才能做出好茶?

徐全福说:“我认为要做出好茶,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茶叶的成功等于卖相加质量,而内在的质量(香气、滋味)则是茶叶成功与否的立足点。好茶的评价标准:1 外形上要符合它名字的特点。如都匀毛尖,尖细、卷曲、有锋苗、有芽尖,色泽绿润、净度好(无杂质)、白毫满布。2 要看茶叶的内质。如都匀毛尖,要清香、嫩香、栗香,滋味鲜爽回甘,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鲜活。茶叶在冲泡时,也是有讲究的。明前茶一类,像龙井、碧螺春、都匀毛尖等,要用水温80度的水冲泡,这样才没有异味。夏天的都匀毛尖茶,苦涩味重,没有回甘,是因为茶多酚高,就比不上清明前后的都匀毛尖。大红袍、铁观音的水温则要高一点。”

我们又问,都匀毛尖茶与贵定云雾茶有什么异同?

他说:“都匀毛尖与贵定云雾茶叶的区别:第一,是品种不一样。贵定的茶叶,原料是地方小叶种,而都匀毛尖是福鼎大白茶种;第二,加工工艺与都匀毛尖也有区别,贵定云雾茶的茶叶的形状呈长条形,贵定雪芽,在1991年时,在河南信阳取得了好成绩,获商业部优质产品奖。而都匀毛尖呈卷曲、钩形。”

关于都匀毛尖与信阳毛尖的异同,我们也一并请教。

他说:“都匀毛尖:呈卷曲、钩形。信阳毛尖:呈直形,是比较粗老的茶。之所以都叫毛尖是与它们的外形相关的”。

我们问徐全福自己喜欢喝什么茶,他笑笑说:“我一直都喜欢喝都匀毛尖,以前是自己做自己喝,现在是这些茶老板给我送一点了,我自己也做不动了。”

我们问他,为什么贵州很多种茶的地方都选择栽种福鼎大白茶种,他说:“贵州很多地方都要到福鼎去购进福鼎大白茶苗种,因为福鼎大白茶,滋味鲜爽度高、其所含氨基酸成分高,发芽早,比地方小叶种产量高。我曾经帮都匀市到福鼎去要过茶种。其实做出的茶叶的好坏,卖价的高低,除与茶种有关外,与天气也是有关的。如果天气好,都匀毛尖的原料平均150元/斤,4斤多点茶青可以做1斤茶叶,所以做1斤茶叶所需的原料就要600多元钱,如果天气不好,原料的价钱还会上涨,此外再加上各种加工、包装等费用,1斤茶叶卖到7、8百元钱一斤也是正常的了。老百姓一天才能采一斤茶青,而一斤都匀毛尖是6000多万个芽叶,所以老百姓是很辛苦的”。

最后,我们问徐全福,做为一个品茶人和评茶员应该做到哪些?

他说:“做为一个品茶人,在品茶之前,不能抽烟、不能喝酒、吃辣椒等刺激性的东西。身上也不能涂抹有气味的东西,否则这些都会影响到对茶叶的品评。1974年,我就是贵州省茶叶评委会的委员,做为一个评定茶叶好坏的评茶员,要懂得茶叶的加工方法和品质要求,不仅要评定出好的茶叶,还要找出它的哪些方面是好的;对于评定出的差一点的茶叶,要找出它欠缺的方面,并对做茶人提出改进的方法。做到这些了,才是一个合格的评茶师,因此评茶师也是有等级之分的,有一级、二级、三级的差别。”

猜你喜欢
毛尖茶毛尖福鼎
那一刻
福鼎茗洋村:红是我们的底色
舌尖上的一缕茶香
毛尖茶韵
都匀市老干部争当义务宣传员
雪芽芳香都匀生“三绿一红”第一名
午后
永顺園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永顺园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毛尖茶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百年纪念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