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的策略初探

2019-01-10 02:16泽仁罗布
当代旅游 2019年8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构建生活化

泽仁罗布

摘要: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如何才能构建出生活化课堂呢?笔者认为,创设生活化情境固然是一种适宜的方法,让学生走入现实生活也可以发挥出极大的实效。但事实上,小学生的生活“十分简单”,课堂学习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与教师、家长、同学对话同样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在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时,我们要注意将学生的生活体验融入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还需要让学生的知识学习作用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而促使学生质变为可以思考、可以探究、可以行动的学习者。而实践证明,生活元素确实可以助学小学数学教学。本文中笔者就对如何构建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构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策略

在落实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生活化元素在其中可以发挥出极大的助力作用。而小学生的生活体验也极为丰富。作为小学数学教育者,笔者认为,我们需要拥有观察的眼睛、分析的能力,我们需要能够进入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其中剥离出可以助学的生活元素,进而促使小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支持。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认为,就需要积极地构建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来探究数学知识。

一、探究“信手拈来”的生活课题

小学生有“小”的特点,而小学数学也有“小”的特点。在引领小学生完成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从“小”处入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探究活动,让小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例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我充分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我说:我们生活的周围无处不出现长方形图形,你能注意到哪些?你能否通过动手量出至少有三种以上长方形的周长?学生于是纷纷动手动脑、兴趣盎然。学生量出了数学课本、课桌、文具盒、黑板表面的周长,学生清晰地理解长方形周长的含义。因为是学生熟悉的资源,所以很容易就能将学生的感官与现实的信息进行联系。对于小学生而言,“看得见摸得着”的资源最具探究价值。

二、设计数学实践活动

“万里路”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必须要“行的”。在笔者看来,知识如果不能得到见识的支持,就是只能停留于“知道”。“大道至简”,在落实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不妨让小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生活入手开始感悟,在对比、类比的过程中促使小学生有“万里路”的见识。对于小学生而言这种学习方式恰恰是让他们学会观察,生成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如教学“乘法口算”时,教学前,对校外的小商家进行调查,并选择合适的数据在教学中使用。上课时,老师问:“早上,你们喜欢吃哪家的早饭?吃什么?”讨论早饭的问题,学生兴趣很高,纷纷发言,有的说:“我喜欢吃好再来的包子。”老师出示调查数据:“早上,他家卖了56个,3元一个,你能算出他家收入多少钱吗?”学生不但列出算式,计算出得数,还给大家讲出他是怎样算的。就这样,学生在说笑、讨论、争论、商量中,不但学会了乘法口算,还对各家经营进行了评价,并提出有些食品怎样改进会更受欢迎等。这样的设计,可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背景材料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数学问题。

三、让学生積极地讨论

小学生也有自己的见识,小学生也能够参与有指向性的探究活动。在落实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引入生活化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探究,不断地进行尝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为学生提供“开口”的平台和机会。如有这样一道题:3个大筐可以装90千克苹果,2个小筐可以装50千克苹果。果园里采了400千克苹果,用哪一种筐装比较合适?为什么?部分学生是这样解答的:先分别算出每个大筐、小筐各装多少千克。大筐90÷3=30(千克);小筐50÷2=25(千克)。再经过试验发现;400÷25=16(个),用16个小筐正好装完。因此,用小筐装比较合适。然而,有同学表示异议:大筐装也合适。400÷30=13(个)……10(千克)。这样只要14个大筐,用的筐数比小筐少。有学生附和,有学生反对。反对的理由是“用大筐装,有一个大筐装不满”,我说:“对,如果从正好装满的角度考虑,用小筐比较合适,如果从筐少的角度考虑,用大筐比较合适。”我话音刚落,又有同学站起来说:“也可以用13个大筐和一个小筐”。我立即肯定了这位同学提出的此种组合方案有新意,同时又提示:“问题是怎么问的——用那一种筐装比较合适。”同学们认为只能用选用一种筐装。突然,又有同学倏地站起来:“问题换作,‘怎样装比较合适会更好。”教材的问题源于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大胆地质疑,这不正是我们所向往的新课标的教学境界吗?

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中,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了新型人才基本能力的组成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利用生活化课堂的构建,可以对于学生养成信息素养发挥积极地影响。在引领学生参与生活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帮助学生观察现实信息,处理相关的数据,筛选相关的方法,进而让学生生成“数感”,让学生真真正正的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如学习小数的乘法计算时,让学生到商店去了解各类商品的价格,观察商品的标签,学生在实际的观察中,体会到日常生活离不开小数,小数就在我们身边,运用小数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我就让他们算一算:一块面包1.20元,2块面包多少元?5块面包呢?……结果,这节课教学效果出奇得好,就连平时最不爱学习的学习困难生也对新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轻松的接受了新知识。

综上所述,构建生活化课堂的目标指向就是让学生感知数学,就是让学生生成数学学习兴趣,生成数学学习体验。在笔者看来,小学生需要同时拥有“知识”、“见识”,小学生需要同时“学习”、“实践”,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身心健康的成长起来。而在应用生活化资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有效的构建这种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贺斌.《课程教学研究》,2006年.第12期,总第154期.

[2]潘海燕.《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新华出版社,2011年5月第一版.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构建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