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有质量的农村教育亟须校长夯实的几项工作

2019-01-11 02:43薛维学杜世碧重庆市潼南区教委重庆市潼南区实验幼儿园
教书育人 2019年5期
关键词:校长农村学校

薛维学 孙 立 杜世碧 (重庆市潼南区教委;重庆市潼南区实验幼儿园)

近年来,伴随着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教育投入也不断向农村地区倾斜,大量的农村人口开始流向城市,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了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且较好地改善了农村的办学条件,提升了农村教育的质量,基本满足了农村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缓解了农村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初步彰显出乡村振兴战略、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实施成效。

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农村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但是农村教育自身却出现了一些与乡村振兴战略、城乡教育一体化不相适应的问题,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不断侵蚀着农村教育的根基,亟须引起农村学校校长的足够重视。

一、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过分城市化倾向凸现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事业,一方面不断地为农村城镇化助力添彩,另一方面也必将受到农村城镇化的辐射、带动和影响,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农村教育出现弱城市化倾向是一种正常状态,但当前的过分城市化倾向却属异常,集中表现在:

办学理念过分城市化。一些农村学校的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奋斗口号、建设目标以及文化核心要素等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城市化倾向,比如:带一流的队伍,办一流的学校;又如,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名校等。类似的办学理念普遍存在于农村学校中,与农村学校自身的发展情况极不相称。

常规管理过分城市化。无论是学校的行政运行、教学管理、师资建设、学生管理,还是学校的质量监测等,无不体现出浓厚的城市化色彩。有的复制城市学校的规划,有的照搬城市学校的工作内容,有的拼凑城市学校的实施方案等,农村教育不但农气不足,而且人气也不足。

教学过程过分城市化。一些农村学校喜欢设置与城市学校同样的课程,选择同样的教材,教学同样的内容,使用同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丢掉了土生土长的学习素材、实践材料,加班加点加码地搞应试教育,企图把每一个农村孩子都送进大学校园。教学过程严重脱离了农村实际,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教得没有劲头,农村本土的优良文化传统和自然野趣被强行剥离了学校的教育体系。

评价考核过分城市化。一定意义上讲,评价考核是教学的指挥棒,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督导部门受城市教育价值的影响,对农村教育的评价考核也出现了过分城市化的倾向,农村教育在无形中被带进了过分城市化的“怪圈”。

2.学校管理过于粗放

学校的办学质量提升首先始于学校的精细化科学管理。当前农村学校管理粗放化的问题尤其突出。

制度不够健全。有的学校未能制订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有的制度是学校“少数精英”的产品;有的制度过于陈旧,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有的制度缺乏约束力,学校的一切工作主要还是靠感情凭关系,“盯人看脸”,基本处于无序化状态。

规则意识不足。干部职工普遍缺乏规则意识,工作上随意性强,临时动议时多,定期研究时少,学校的工作和事务主要还是由校长一个人说了算,“想咋办就咋办”。

决策水平较低。当前,一些学校的部分领导班子成员的决策管理能力还比较低,在决定学校改革发展问题,特别是面临“三重一大”的问题时,常常是左右摇摆、彷徨不定,难以决断,因而错失了很多良机。

上述三种形态,集中表现为一些农村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期初无计划,中途无执行,过程少管控,结果少运用的管理粗放化问题。

3.课堂教学模式化痕迹过重

近年来,众多的“去农村化”式的培训,让一些农村学校教师也“受到了启发”。这些农村教师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模式,感受到了这些新的模式所带来的教学便利。但是,一些教师却未能及时地消化和吸收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很多教师都是“依样画葫芦”,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囫囵吞枣”地照搬套用这些教学模式,完全忽略了农村学校、农村学生、农村课堂的实际,教师的惰性日益增强,探索、创造欲望受到限制,课堂死水一潭,教学也失去了生命与活力。

4.发展质量低质化倾向明显

虽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农村区域间、校际的差距,但是,现在农村地区学校的发展速度依旧很慢,与城市学校相比差距依然较大。

办学条件低质。新建校舍偏少,校舍陈旧,体育场馆严重缺乏;设施设备老旧,计算机、电教仪器过期较多;教育信息化水平不高,有的学校尚未接入宽带网络,有的宽带容量太小,信号极差,难以流畅地下载资源和进行远程网络学习。

办学质量低效。课程开设不全不齐,音体美学科教师稀缺,学生无法接受正规的体育、美育训练;教师的专业水平较低,综合素养不高;教学质量低下,学业测试成绩不理想,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不强。

师生发展低能。学校中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名师占比较低。学生参加各种活动的成绩多不理想,动手能力严重不足,思维和创新能力较低,综合素质不高,师生的能力发展处于低水平状态。

二、造成农村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

1.历代农民向往城市生活的意识袭传

古往今来,人们都认为农村苦、农民苦,农活脏、农事累。“跳出农门,进入城里生活”是很多农村家庭的梦想,“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只有跳出农门,才能出人头地”的意识根深蒂固,代代相传。生活中,一些农民立下“即使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完大学”的誓言。娃儿考上大学,在城里工作是一件“祖上积德”的体面事。与此同时,一些农村教师也常常以“穿皮革还是穿草鞋”的言论来鼓动农村学生。加之,长期的“城市主导”价值干预,特别“紧密”的农村家校配合,学校主导作用发挥不足,致使农村学校的管理者不得不用城市的教育模式来管理学校,不得不参照城市的教育标准来发展教育,农村教育过分城市化倾向就成为必然。

2.校长对学校的发展方向缺乏研究思考

尽管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但这种激烈的竞争也主要发生在城市学校间、名校间,对于农村学校来讲,也只能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导致一些农村校长安于现状,求进求新意识明显不足;对学校应该怎样发展,主要发展什么等方向性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一些校长故步自封,思想僵化,主动性不足,上级要求什么,学校就安排什么,发展停滞;有的校长是“两眼向内、两眼向下”,不能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学校评学校,视野狭窄;多数农村校长很少研究农村需要什么、农民需要什么、农村孩子需要什么,习惯于按部就班,见子打子,“穿着新靯走着老路”“拿着新瓶装着旧酒”,管理粗放化也就成了自然。

3.针对农村农业和农民农事的培训稀缺

近年来开展的各级培训,从级别到项目,从项目到内容,从内容到方式,几乎都是基于城市学校,以城市学校教师为对象,以城市学生为主体,几乎没有专门针对农村老师,特别是农村村小老师的培训。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严重脱离农村教师的生活实际,更加拉大了城乡教师间的差距。

与此同时,曾经在农村职业学校中开展得风生水起的针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一些培训项目,近几年也销声匿迹了,农民学不到新的农业技术,缺少依靠科技提升生产水平的本领,自然不能感受到职业技术教育的好处。

4.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依旧十分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保持了“三个增长”速率,建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但是,农村地区因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自身造血功能严重不足,地区间财力差距十分巨大。对于一些农村学校来讲,经费依然是瓶颈。一方面,这些农村学校在改善办学条件的过程中依然是步履蹒跚,学校标准化建设举步维艰,学校旧貌难以换新颜;另一方面,无法让农村教师走出去,也没有经费去请教育专家教授来校指导,农村教师想要获取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就成了一种“奢望”,导致发展质量无法保障。

三、亟须校长夯牢的工作

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要想搞好农村教育,建好农村学校,校长是关键。当下,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办有质量的农村教育的征程中,农村学校校长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铭记:农村学校始终属农姓农,有质量的教育应立足农村、农业、农民,做足一个“农”字,写好一篇“农”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这为如何办好农村教育指明了方向。

“教育不应该成为脱离社会的象牙塔”。不管社会如何变迁,不管城市如何发展,不管农村城镇化步伐如何加快,农村教育必须要围绕“农”字做文章,致力于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培育人才,依托“三农”求发展。

农村学校始终要属农姓农,对此,校长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教育必须要立足农村,着眼农业,关注农民,贴近农事,做足一个“农”字,写好一篇“农”文。

紧贴“三农”做好规划。坚持农村教育要为农村服务,为农业服务,为农民服务,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的观点,组织干部职工做好学校发展规划,明确学校的发展方向,确定学校的培养目标,规划学校的发展思路,让规划更富有农气。

立足“三农”管理学校。从学期计划的制订、工作任务的下达、执行过程的监督、执行情况的检查到检查结果的运用,学校“三重一大”、管理常规、重要事情决策等均要贴近“三农”、服务“三农”,立正服务规矩,落实服务措施,改变学校管理粗放化的现状。

贴紧“三农”培养学生。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农村学校务必要坚持升学有基础,务农有技术的教学理念,调整学生培养目标,可组织学生学做家务、参与农事,了解农情,学习农技,既让学生学习知识,又让学生学习技术,培养农村学生从小心中有农,坚持学农,心中爱农,立志富农、长大服务“三农”的志趣。

2.担当:学校首先是校长的,然后才是大家的,办有质量的农村教育校长应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来建设

一般来讲,学校应该是大家的,学校建设,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好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但是,要把学校建设成为什么样子,主要还是取决于校长,因此,学校首先应该是校长的,农村校长要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来建设、来经营、来管理,不仅要当好“班长”,更要当好师生的“家长”。

当好师生的“家长”,需要校长拿出建设家庭的热情和气魄来,拿出培养自己子女的大气和毅力来,牢固树立无功就是过,平庸就是错,不进就是退的观念,具体需要校长做到以下几点:

从基本条件改善做起。校长要积极做好规划,对上争取,坚持“优先做好必需的,推进可发展的,最后解决最难的”原则,切实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绿化、美化、净化校园,把“钱”用在刀刃上,花少量的钱,办大量有益的事,主动为师生创造一个舒适而清爽的工作和学习场所,让学校成为老师的精神归宿,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关心教师的成长和疾苦。校长一定要先成为一个有温度和温情的人,要多为教师着想。创造条件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培训、进修和学习,增强教师的获得感。走进教师的生活圈子,与教师交心谈心,做教师的贴心人。多关心贫困教师,积极帮助教师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困难,让教师感受到校长的温度,把学校建设成一个温馨的职工之家。

年终盘点报账,奖励职工。建立完善的年度盘点报账机制。年终盘点报账,不仅要报清楚学校的财务收支,还要组织学校处室向职工报告有关教学管理、行政、学生管理等各项工作的推进情况,便于教职工查找差距,总结经验,明确目标。校长要多倾听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吸纳民意,听取民声,做到好事让,难事上。完善学校奖励机制,按年度评选表彰优秀教师。

3.锻造: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把学校建成有质量而富有特色的学校,校长应先形成特色的教育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建设一所特色学校,校长必须先淬炼形成自身特色的教育思想。

丰富学识,做一个有水准的校长。丰富的学识是校长的立身之基。学习是人们获取知识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手段,校长要全面系统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充分吸取人类的文明成果。要全面系统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学习先进的教育经验和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力。要大量阅读名家的教育著作,形成国际化的教育视野。

勤于实践,做一个有经验的校长。校长是老师的老师,要当好老师,一定要先当好学生。农村校长应主动承担学科教学任务,带头执行教学常规,着力提升学科教学质量。加大对学校教学工作的研究力度,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同时,要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学校教师的教学情况,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指导,切忌当“甩手掌柜”。

加强锤炼,做一个有思想的校长。思想形成的前提是充分的研究和总结,校长首先要善于研究,及时总结,要研究工作的得与失、对与错,挖掘经验,吸取教训,发现教育的本质和特性,进而提升思想的品质。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多研究学校工作,发现基本规律。

要通过不间断的反复的学习、实践与研究,把自己锻炼成新型的农村教育专家,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教师,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农村群众。

4.培养:有质量的农村学校一定有一个优秀的专业团队,打造一支优良的教师团队校长要有实招精招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所学校要想发展,必须要先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面对农村学校师资年龄老化、学科不配套、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校长必须要有实招、精招破解。

面向高校招考。可加强与主管部门的沟通,主动将学校的师资需求报告给教育主管部门,争取将师资缺额纳入地方人事招考计划和人事编制中,面向高等院校公开招考教师。

面向社会聘用。争取主管部门的支持,尽力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可面向社会聘用教师,解决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面向内部培养。可通过观摩公开课,听专家讲座,与同行交流,观看名师教学视频等途径,做实校本培训,先把学校内的教师培养合格。

组织好传帮带活动。健全师师互学、师带徒、老带新等结对帮扶机制,建立学校教师研学共同体。

5.发展:学校的办学质量应看学生的发展水平,学生发展了农村学校就有质量,自然就会有声誉,有名望,有影响

很多校长都认为学生考试成绩好,就是学校好,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农村校长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的办学质量主要应看学生的发展水平,学生发展了,学校的影响力自然就扩大了。

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有个性。要鼓励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保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不给有个性的学生以压力,不给“带刺”的学生磨棱角。

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动手成可能。把学生带出校门,走进自然界。高度重视对农村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可借助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素材优势,组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劳动生产实践与动手操作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农村学生手脑并用,同步发展。

培育学生心智,让挫折教育成常态。农村学校要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挫折教育活动,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正确面对挫折和荣誉,培养学生正确的义利观,鼓励农村学生勇敢面对生活中的问题,积极投入学习与锻炼,做名阳光大度活泼开朗的农村少年。

推进学业评价改革,导航学生的幸福人生。积极推进学业评价模式的改革,将单一的评价改为综合素质测评,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突出对农村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评价,让评价导航学生的幸福人生。

办有质量的教育是党的要求,首先应办好有质量的农村教育。有质量的农村教育根在农村,魂也在农村,校长必须立足“三农”,务本求源,努力让农村学校教育魂归“三农”,公平而有质量。

猜你喜欢
校长农村学校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学校推介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校长给力“九个一”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