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8晒出河北教育成绩单:

2019-01-11 12:39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攻坚教育

1 旗帜鲜明讲政治,切实强化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

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真功夫。全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呈现持续加强改进、不断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11个高校基层党组织上榜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中小学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广大教师一心向党。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程,组织开展“全省百万师生同上一堂课”“领航计划”等系列活动,将“三进”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入开展“体验省情·服务群众”等社会实践活动,着力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河北德育共同体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落实“两个责任”,履行“一岗双责”,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强化党内监督,持之以恒纠正“四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2 齐心协力抓发展,教育现代化步伐加速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6.6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2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92.39%,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职招生数量、职普比连续三年保持在全国前五位;4个设区市建设了现代化职教园区,26所高职院校被教育部认定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6所高职院校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7.5%,本科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燕山大学田永君院士获2018年度陈嘉庚技术科学奖,并当选2019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燕山大学刘日平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获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8年度全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技术发明一等奖全部由高校获得。全省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达到4个,本科及以上层次合作办学项目27个,位居全国第十位。

3 多措并举促公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

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落实义务教育保障机制资金114.2亿元,向所有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56.24万人。启动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薄校舍建设竣工率105.8%,处于全国前列。出台省定公办普通高中、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各类学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全部建立。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115万人。出台家庭困难大学新生救助办法,对存在入学困难的大学新生给予每生2000-3000元的一次性生活救助。安排各类资助资金65.5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28万人。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5.14亿元,6.83万名大学生受益。落实建档立卡学生“三免一助”政策,9.7万学生得到资助。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6.3万教师受益。将深度贫困县全部纳入“国培计划”,为53个国贫县、省贫县、连片区县招聘特岗教师7000名。

4 凝心聚力攻重点,奋力实施八项攻坚行动

实施学前教育规范发展攻坚行动,新建、改扩建200所公办幼儿园,扶持企事业、集体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300所;培训1100名幼儿园园长、2.9万名幼儿园教师。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攻坚行动,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103万平方米,新增运动场地139万平方米;健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实施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基本消除义务教育阶段66人及以上超大班额。开展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摸排校外培训机构10119所,整治10017所,整改完成率98.9%。开展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攻坚行动,49所中职国家示范校全部通过国家验收;培养新型职业农民6728人次,超额完成1728人次。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攻坚行动,4所高职院校8次进入全国各类排名50强,频次居全国第七。实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攻坚行动,以专业认证、教学评估等手段加强一流本科教育。河北大学进入“部省合建”序列。优化调整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博士和硕士授权点分别新增28个、68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立项405项、省级立项2125项。实现全省高校年底前至少建成一个众创空间的目标任务。开展高校基层党建“强身健体”攻坚行动,实施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和“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高校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比例从35%上升到51%,省属骨干大学达到84%。

5 千方百计破难点,稳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坚持问题导向,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推动河北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聚焦破解发展难题,在重点领域着力攻坚。推进民办教育改革,基本构建起推动民办教育分类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推进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全省高校教师主系列职称评审权全部交由高校自主评审,在河北大学等9所高校探索实施高校人员总量管理改革试点。学生转学、转专业等下放各高校。创新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管理方式改革,遴选2-3所高等职业院校探索开展自主确定年度招生计划改革试点,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充分利用京津优质教育资源,200名教师、校长赴京跟岗学习,北师大为雄安新区培训中小学校长100人。为雄安新区引进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北京市采取“交钥匙”方式援建3所中小学、幼儿园,以设立校区的方式援助4所中小学、幼儿园。

6 持续发力创亮点,收获标志性成果和“得意之作”

全省所有县(市、区)全部通过省政府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验收,提前两年完成了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全省累计160个县(市、区)通过国家督导评估,通过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我省就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做了大会发言。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工作,被评为2018年度全国工作典型,在全国会上做经验介绍。有序高效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多次在全国会上做典型发言。3个协同创新中心被教育部认定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获得认定数量与江苏省、上海市等5个省市并列全国第一。在全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会、全国高水平高质量高职院校建设研讨会、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等全国性会议上,我省作了典型发言。同时,在教育综合改革、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教育脱贫攻坚、职业学校教学能力比赛、图书馆管理、全面改薄、普通话测试、孔子学院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国家部委的好评。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2016年以来,河北省教育厅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号召,紧紧抓住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机遇,与北京教工委、北京市教委协调,把河北老区阜平和承德的贫困地区学校纳入北京“老校长下乡”计划。与此同时,省教育厅积极谋划,充分挖掘本省优秀老校长资源,启动河北省“老校长下乡”计划帮扶10个深度贫困县的21所农村学校,在京冀两地老校长的精准帮扶下,受援学校办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老校长”也成为受援校学生和家长真心爱戴的专称。

猜你喜欢
攻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什么是“好的教育”?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路上的人大行动
脱贫攻坚:基层如何“上手”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