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研究与探讨

2019-01-11 19:41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南翔实验小学
小学时代 2019年20期
关键词:图形数学知识探究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南翔实验小学 王 珍

基于实践活动基础上开展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当下课程革新的要求相匹配,并且其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引导和启发意义。通过实践活动能够确保学生对问题的挖掘和探究能力有效激发,进而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在实践活动进行时,尤为重要的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教师应将容易理解且贴近生活的情境提供给学生,确保学生在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学习环境中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挖掘,实现学生思维创造力得到有效开发,保障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将问题中蕴含的数学规律进行切实掌握,促使实践活动实效性的充分发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一、结合实际,构建问题情境

对于数学知识体系来说,其是抽象知识的存在,数学主要是对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以及空间维度等的分析和解释,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认知和理解抽象数学知识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围绕教材内容以及教材相关知识点将实际生活融入其中,将有趣且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内容提供给学生。而基于与实际相结合以及问题情境构建基础上开展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在开展情境创设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基于一定教学原则,对实践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确保学生在极具趣味性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进行深入的学习,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得到不断的强化。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知识内容过程中,教师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就应将实际生活融入其中,应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充分的考虑,确保自身所设计的教学内容能够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拔萝卜的活动,假如有14行地都需要拔萝卜,一行能拔出24 个萝卜,那么一共能拔出多少个萝卜呢?通过这样与学生认知能力相关的生活化数学问题来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数学知识进行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切实的体验,进而确保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围绕教材知识点将相应的生活化问题情境进行积极创建,与此同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播放实际的菜园场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对学生自主动手计算进行引导。此时在学生计算过程中,因学生思维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化,因此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各不相同,通过学生之间各种解题方式的展示,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多样化解题方式,在发散思维的同时,夯实学生学习基础。

二、学以致用,调动学生探索欲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善于且积极组织实践活动,以此来对学生自主探索和挖掘的能力进行有效的引导,同时,教师应确保实践活动中能够充分结合理论和实践,如此才能确保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认知和掌握的基础上切实地培养实践能力,为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开发创造有利条件。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实践活动时应围绕学生的主体位置,通过对学生特点、兴趣爱好、学习实际能力等进行充分全面的考虑,进而将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让学生在难易程度适中的实践活动中不断锻炼自主探究和分析等能力,以此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确保学生良好学科素养的形成。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知识内容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得到有效调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以往所学知识来进行新知识学习的导入。为了帮助学生对多边形进行认知和理解,教师可以引导整体学生对相应的图形进行动手制作,如三角形、四边形等,在学生制作图形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先运用以往所学知识对自己制作的图形面积进行计算。此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就会围绕三角形以及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特点和方式,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进行分析和探讨。通过学生的学习可以发现,一些学生会把制作的图片进行拼图,进而发现形成的多边形;而一些学生会在测量出三角形以及四边形边长的基础上,尝试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进行分析,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很快就会掌握图形之间的联系和面积计算规律。在学生动手操作以及探究和思考的过程中,就实现了学生思维的运转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在实践和思考的基础上探索知识点,确保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转化和内化吸收。

三、趣味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在小学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有效的方式就是自主探究以及动手操作或者合作探讨等,而在这个过程中基本就产生了实践活动,基于此种形式背景下,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才能够切实地提升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应摒弃传统的教学形式,确保基于多样化且新颖的教学形式为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时,应确保实践教学能够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匹配,并且还要考虑到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所以教师所设计的实践活动应具有探究以及开放等性质,如此才能确保学生在探究欲望和探究意识的驱使下对数学问题进行积极自主的探究,解决相应的问题,验证自己的猜测和疑惑。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知识内容时,为了确保学生更加直观地认知图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太阳光下用手势或者身体等来模仿相应的形态。通过太阳光的折射,让学生发现自身所模仿的形态都在墙壁上映射出了相应的图形,以此极具趣味性的活动来引入课堂教学知识,以同样的方式并通过有趣的图形帮助学生进行感官感受,在模仿游戏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初步感知图形的特征。此外,还可以将与教学内容相关且极具趣味性的语文知识引入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如通过《雪地里的小画家》相应内容的视频播放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在此基础上,学生会根据直观的认知来进行相应的操作。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进行探索,此时一些学生会在泥土中使劲踏出脚印,进而仔细观察探究知识,以此来深入感知“面在体上”。在这样趣味性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对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进行切实有效的培养,同时也能确保学生实践探索能力以及问题的解决能力等得到强化。

教学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背景下对现阶段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主要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为主要目标,确保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运转和创新意识的有效培养。所以教师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也应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创设实践活动,确保在有效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图形数学知识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