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2019-01-11 19:41江苏省沭阳县龙庙中心小学左秀梅
小学时代 2019年20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课外古诗词

江苏省沭阳县龙庙中心小学 左秀梅

小学生正处于对各种事物都充满好奇心的年龄,其思维往往以叙事思维为主。语文学习在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的传统文化凝聚了古人思想的精髓,富有教育意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在学生成长中进行适当的民族传统文化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一、充分利用课外资源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凝聚了丰富、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不仅涉及教育领域,而在各个方面都内涵丰富。因此将传统文化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时,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不能局限于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可以适时适当地向外延展,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课外的教育资源。如学校附近的文物古迹、当地流传的传统故事等都属于传统文化,是极佳的课外教育资源。教师应持有开放的态度,以犀利的眼光敏锐地觉察有益的教育资源,并将其充分利用起来。课外资源的充分利用能够使学生将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生活相联系,同时也能扩展其文化视野,提高其文化修养。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组织观光等形式利用课外的传统文化资源,如向学生布置寻找传统文化的作业,让学生在家长、邻居那里了解一定的传统文化。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尚不完善,对生活中事情的把握与分析不够准确,因此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为其罗列书单,让学生在其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识,还能激发其阅读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除了为学生列书单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增设图书角,并在其中加入传统文化的相关书籍,如《成语故事》《唐诗三百首》《中国神话故事》等,为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师可以适当开展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这些传统文化书籍。其次,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辅助工具,常常被运用于教学中。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小学语文教学中时,运用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教学、微课、网络平台等,能够使学生更直观生动地领略汉字的魅力,晦涩难懂的古文也会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深度融合,调动学生使用多种感官学习语文、传统知识,切实拉近传统经典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教师在学习与回顾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时,也要注意紧跟时代前沿,利用现实生活中丰富的信息与技术向学生进行语文教学,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创设相应的课堂情境与课堂氛围

其实,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很多传统文化知识,但传统文化的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学生对其也兴趣寥寥,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氛围太紧张导致的。为了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也使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渗透,教育者必须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符合学生兴趣需要、年龄阶段、贴合学习内容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其优良的道德品质与爱国情怀,同时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桃园三结义》这一课时,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大部分学生只能浅显地了解故事的表面信息,只是知道刘备、张飞、关羽三个人结义的时间、地点、具体情节,却难以了解其背后的内涵与意义,不能体会刘备、张飞、关羽三人之间友谊的伟大。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在学生了解课文情节后,请几位同学扮演故事中的主人公,表演故事情节,描述表演拜把子结义的情感体会,也可以向学生讲几个刘备、张飞、关羽三个人共患难的故事,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印象,还能使学生对友谊有更深的了解与体会,促进学生同伴关系的发展。

三、从古诗词中感受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中,古诗词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认识更多的汉字,形成基础的文学修养,同时,古诗词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所在。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古诗词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古诗词往往语言简练、篇幅较短、逻辑清晰,非常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贴合其理解能力的发展规律,有益于其高尚情操、文学修养的培养。如古诗《山村》“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位置、数量信息明确,非常适合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极具诗情画意的句子有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且数字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比较适合,读起来十分顺畅,通过这首诗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智慧、汉字的魅力。但教师应当注意的是,古诗词的教学不能靠死记硬背和生硬地灌输,这样,学生不仅难以领略到古诗词、传统文化的魅力,还有可能对古诗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应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育资源,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会到诗词之美,明晰诗词背后之意。

四、重视传统节日

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不同的节日蕴含着不同的文化特点,其背后有着不同的历史故事,教师应重视传统节日,利用多种形式与学生共同庆祝传统节日,让学生喜欢中国传统节日,这样,我们的文化、传统、文明才能源远流长。第一,古诗词中有很多和传统节日相关的内容,例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清明》等,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同时促进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教师可以等到传统节日时与学生共同学习相应的古诗词,并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故事与背景信息,将传统节日、古诗、相关传统文化的学习深度融合。例如,在向学生讲《清明》这首诗时,教师可以适当扩展清明节的习俗,使学生理解该古诗中的情感氛围,还可以组织学生为英雄烈士扫墓,通过行动深入了解清明节,明白传统节日存在的价值以及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同时建立对英烈的尊崇之心。第二,在传统节日到来之际,教师可以举办一些活动,让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了解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气息。如元宵节前后可以开展“猜灯谜”活动,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还能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的魅力,对其文化基础的奠定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积累了无数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结晶。小学语文内涵丰富,语文的教学不仅涉及认知,也涉及情感,需要学生的全面参与。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需要多方面进行,多种方式构建。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重视程度,在生活中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只有这样,小学语文教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学生才能在传统文化的陶冶下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课外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我爱古诗词
小满课外班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