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培养合格公民”课程内涵,推进校本课程体系建构

2019-01-11 19:41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张晓圆
小学时代 2019年20期
关键词:公民权利层面校本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 张晓圆

叶圣陶先生倡导“(学生)受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就是做人,做社会的够格的成员,做国家的够格的公民”。“做合格的公民”的内涵包括了社会人的一切方面,包括了现代社会对每个成员各方面的要求,主要着眼于每个人要能自觉正确地履行公民的义务,享用公民的权利;要能正确地处理自己与国家、民族、社会的关系、与集体的关系及与他人的关系等。叶圣陶先生把“培养合格的公民”作为整个教育的意义和目的,视个人为社会的健全细胞,让教育的着力点立于个人的公民素养之上,既全面地考虑到人的德、智、体各方面,又把思想道德教育置于主导的基点。基于叶圣陶“培养合格公民”德育思想和学校德育现状,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进行了“公民教育”课程实践,通过公民意识现状调查分析、理论体系校本构建等,探索了一条学校德育工作开展和校本德育课程建设相结合的新思路,前沿理论校本化,逐步搭建基于校本实情上的“合格公民”课程建设理论架构。

而搭建基于校本实情上的“合格公民”课程建设理论架构,必须深挖课程内涵,建立具体可行、立体化、成系列的课程目标,细化到公民身份意识的培养、公民权利意识的培养、公民义务意识的培养和公民参与意识的培养等方面。

一、基于校情学情,发掘小公民主体意识,引导树立公民身份意识

在对娄葑学校中小学生公民意识和相关能力等现状进行调查并作相应的成因与对策分析时发现,娄葑学校学生对于“公民”“公民意识”“公民教育”等方面的认知有限,学校数千学生,其中有60%是外来打工一族的子女,其余大部分孩子来自农村家庭,相对不够稳定的生活、质量不高的学习环境,导致他们没能得到系统有效的公民教育,造成了公民主体意识缺失、行为习惯不佳、公共参与能力弱、公民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不理想等不良局面。这和学校的生源、家庭教育、学校德育工作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可否认,他们急需要公民身份意识培养方面的普及教育。基于此,从知识层面和意识培养层面,便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教育,如“我是小主人”“爱国爱家爱校”等来向他们强化“公民”的概念,从而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他们认识到作为民主国家的平等成员,必须要对自身主体性有所觉悟,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找到自我在不同的生活领域中该有的角色定位和价值意义。而从实际操作方面,课程组也在借助课堂、家庭教育、家长进校园、班级公约、小老师上岗等活动,逐步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在集体、家庭乃至社会中的角色定位,形成平等、自尊而完整的人格,进而勇于承担其相应的公民责任。

二、基于校情学情,培养主张权利的习惯,引导树立公民权利意识

公民的权利意识是指公民对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的认知、主张、维护和要求的意识。立足学校的校情、学情,课题组从权利认知、权利主张、权利维护、权利要求四个层面推进相应的课程建设。权利认知层面需要的不仅是知识的普及,更需要一种从上到下的培养机制,其中教师是相关教育的关键,尤其是品德与社会、品德与法治学科的专业老师。因此,通过组织相关的主题培训活动、研讨、个案讨论等,逐步地唤醒与激发教师的公民权利教育意识;在生与生层面,如在班级公约的制定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也要强化班级公约中的权利意识,避免履行义务方面的条款“一家独大”,班班形成特色的班级公约。在权利主张方面,更多地发挥学生自主性,利用家校社区资源,诸如开展的系列蒲公英假日小队活动,充分地展示了我校小公民的多样风采。在权利维护层面,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要积极维护,当别人的权利受到侵害时,要适当地给予救济。尊重班级公约的效力,由班级自主管理,团队协调处理。同时,每个班级都配备了蒲公英检查员,利用相关条例逐层解决权利侵害问题。而对于公民权利的要求,则努力引导学生表达公民权利的争取意愿,通过灵活的竞争机制和奖惩机制,激励学生争取自身的权利,促进自身的成长,如学生团体干部竞争上岗制度的规范化。另外,还努力通过完善班级、校级、家校级等不同层面的权利运行与监督评价制度,促进权利维护意识落地生根,在评价中促进学生规范行使权利,如利用学校的慧爱币奖惩制度来激励学生自觉地维护自身的权利。

三、基于校情学情,培养自律自觉的习惯,引导树立公民义务意识

在社会中,公民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是统一的。因此,在校园公共生活中开展公民教育、权利意识教育和义务履行教育是相辅相成,双轨并行的。在进行权利的认知、主张、维护和要求各层面的培养教育时,同样离不开相关的义务意识教育。对于学校不同层次的生源中调查比对发现,学生在义务履行方面的意识差异性很大,尤其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履行义务方面更是差强人意。因此,在义务意识培养课程推进活动中,除了有意识地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置主题化的活动,诸如,低年段孩子学会自理,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中年段孩子学会自护,爱护自己也是一种责任担当;高年段孩子学会自爱,在公共场合遵守公共秩序等。针对不同的群体,有意识地将个体教育与集体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四、基于校情学情,激励有序参与,引导树立公民参与意识

就社会层面而言,自党的十七大以来,便倡导要从各个层面、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这无疑为激励学生有序参与,引导树立公民的参与意识提供了有力的导向。在校园中营造公共生活的环境和秩序,这个过程不仅需要从上到下的引导,还需要小公民全方位地自觉参与。因此,做“小老师”,自主参与到班级中,制定公约,自主参与管理,参与学校德育活动,诸如六一义卖、爱心捐助、志愿者行动等,培养参与意识,自发组织雏鹰假日小队行动等树立起小公民形象。营造校园公共生活的环境,实际上就是在向着合格小公民的培养之路进发。

理清德育实践思路,形成多样校本课程拼图。经过一年多的摸索,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的德育校本课程构建和实践,逐步形成由“公民身份意识培养”“公民权利意识培养”“公民义务意识培养”“公民参与意识培养”等为拼图的“培养合格公民”校本德育课程,但这些课程的落地部分是依托于种类繁多的实践活动和课堂教学,尚未能有力地支撑起一个独立课程实践的模式,这也是接下来课程建设要努力的方向。

公民教育的课程建设是偏重于在实践中构建与考量的研究之举,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力求真正地面向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的人群,在更前沿更校本化的理论探究、更多元更立体的实践操作、更专业更高效的课程建设等不同层面上突破创新,构建起校本化的生活德育课程拼图。从研究空间和群体层面,致力于从校外、校内、家校等三重领域推动培养“合格公民”的课程构建与实践;从课程内涵发掘层面,致力于从公民身份意识的培养、公民权利意识的培养、公民义务意识的培养和公民参与意识的培养去构建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活动,培养学生的合格公民意识。

猜你喜欢
公民权利层面校本
基于选项层面的认知诊断非参数方法*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关于城乡社会同构的宪法学研究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保护公民权利优先于行政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