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叶圣陶“培养合格公民”德育思想构建校本德育生活课程

2019-01-11 19:41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
小学时代 2019年20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合格校本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 靳 立

叶圣陶先生倡导“各种功课有个总目标,那就是德育———造就健全的公民”,“学生受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就是做人,做社会的够格的成员,做国家的够格的公民”。“做合格的公民”,其内涵包括了社会人的各个方面,涉及现代社会对其每个成员各方面的要求,叶圣陶先生把“培养合格的公民”作为整个教育的意义和目的,视个人为社会的健全细胞,让教育的着力点立于个人之上,既全面地考虑到人的德、智、体各方面,又把思想道德置于主导的基点,这是合格公民课程校本化开发的理论基石之一。基于叶圣陶“培养合格公民”德育思想和学校德育现状,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进行了“公民教育”课程实践,探索了一条学校德育工作开展和校本德育课程建设相结合的新思路,前沿理论校本化,逐步搭建基于校本实情上的“合格公民”课程建设理论架构,对于合格公民课程的发掘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基于新理念和学校德育现状,用公民教育来引领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

基于新理念和学校德育现状,用公民教育来引领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这是苏州工业园区德育建设寻找到的新的立足点。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是苏州工业园区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有着一般中小学所不具备的教育教学的优势,更有着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和一支经验丰富素质过硬的德育工作队伍。同时,学校非常重视学校德育发展,在全体教师中大力推广德育兴校理念,推进德育课程的研究和探索及改善。但学生的公民意识现状等对学校的德育建设提供了挑战。学校数千学生,有60%是外来打工一族的子女,其余大部分孩子来自农村家庭的子女,相对不够稳定的生活、质量不高的学习环境,导致他们没能得到系统有效的公民教育,造成了他们公民主体意识缺失、行为习惯不佳、公共参与能力弱、公民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不理想等不良局面。当然,挑战的背后,他们的内在成长需求也成为打开学校“合格公民”校本课程研究的新缺口。如何以教育教学为轴心,充分发挥学校九年的教育教学跨度优势,构建多元化“合格公民”成长平台,努力改善学生行为习惯,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学校育人目标,成为学校公民教育的新命题。

二、基于学情之上,对学校中小学生公民意识和相关能力等现状进行调查并作相应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在娄葑学校全校师生家长的配合下,学校完成了娄葑学校学生生活能力培养调查报告,并形成了第一手数据,家校社区一体护卫小公民成长的格局初露痕迹,同时也为公民教育课程的构建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撑和可靠的方向指引。

调查问卷针对“合格公民”的德育校本课程建设设题。调查发现,在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学生层面,暴露出了公民的身份意识模糊,学生在班级、学校、家庭、社会中的主人翁意识薄弱;学生的权利意识和义务观念薄弱,对自我、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感偏失;学生的参与能力不佳,学生的领导力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出现了“瘸腿”现象等问题。就学校教育教学层面来说,在以班会、晨会、队会等为载体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等“惯性病”,公民教育被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所“代表”,学生课堂自主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差等问题。就家校互动层面来看,也暴露出了家校公民教育衔接不顺畅,“合格公民”培养理念隔阂和培养分工不完善等弊端。针对这些来自实证的问题,在叶圣陶“培养合格公民”德育思想指导下,娄葑学校便拟定了双轨并行的课程研究与构建思路———从研究空间和群体层面,致力于从校外、校内、家校等三重领域推动培养“合格公民”的课程构建与实践;从课程内涵层面,致力于从公民身份意识的培养、公民权利意识的培养、公民义务意识的培养和公民参与意识的培养去构建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活动,培养学生的合格公民意识。

三、前沿理论校本化,逐步搭建基于校本实情上的校本德育生活课程设理论架构

1.在探索与反思中定位符合我校实际的“公民教育”内涵。我国宪法对于“公民”的阐释简洁明了,“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这句话强调了我国公民的取得,没有详细阐述公民的内涵。

结合学校教育的特殊属性,在反思总结学校校本实情的过程中,娄葑学校充分地考虑学校教育与学校公共生活的因素,基于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和我校的实际,在“公民教育”的内涵上,课程建设过程中努力将课程理念向培养鲜活的人上考虑,在公民教育的课程构建中注重发掘小公民教育主体性、体验性、成长性的内涵,将公民教育与学校的德育、公德教育厘清界限。

2.明确符合我校实际的“公民教育”目标。要将叶圣陶的“合格公民理念”逐步渗透到学校德育常规建设和特色构建中,这是娄葑学校合格公民教育的工作基调。合格公民的目标定位中,常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具备一个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公民素质、公民道德、公民的社会参与能力、公民的知识素养;深层的目标是以生活课程为抓手,使学生成为具备应有的生存能力、生活态度和生命力量的合格公民。正基于此,课题确定培养的合格公民总目标便是“具备应有的公民意识,做会生活、爱生活、乐生活的合格小公民”。

结合不同学段的合格公民成长目标,娄葑学校合格公民课程在推进的过程中,通过发掘家、校、社区等多方资源,初步完成了合格小公民的《成长目标系列表》,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特征,量体裁衣,制定了相宜的公民培养目标。诸如低段重在生活课程中进行“准备教育”,逐步培养自主自立的生活能力和乐学好学的学习习惯;中段重视生活技能课程的开展、美德教育的熏陶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高段则通过开展感恩教育、环保教育、职业教育等培养学生的公民参与能力。

3.推进符合学校实际的“公民教育”公民教育课程化。伴随着课程的逐步推进,开设独立的公民教育课程已经慢慢成为学校德育工作孜孜以求的新目标。开展独立的公民教育可以让内涵复杂、实践性强、重实效评价的公民教育真正落地。独立的公民教育需要依托于综合性公民教育课程的开展,即在通过学科教育来传递公民教育的理念基础上再次超越,朝着渗透式的公民教育,即全面向学校学科教学、各项各类活动渗透牵连方面转变。

理清德育实践思路,形成多样校本课程拼图。叶圣陶先生倡导把“培养合格的公民”作为整个教育的意义和目的,将德育的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在公民教育的过程中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同时还兼顾公民教育的实践性和整体性,这为娄葑学校合格公民课程提供了理论“活水”。基于叶圣陶“培养合格公民思想”构建德育校本课程,要逐步形成由“公民身份意识培养”“公民权利意识培养”“公民义务意识培养”“公民参与意识培养”等为拼图的“培养合格公民”校本德育课程。以“培养合格公民”为基点,立足于“提高人的生存能力、生活态度、生命力量”的宗旨,打造系列化的合格公民课程,“留一堂课给生活、充满趣玩乐的课程、注重过程”的生活教学三大目标和“新常态、新空间”“新内容、新结构”“新形式、新机制”三维立体生活德育模式的构建才能水到渠成。

总而言之,公民教育的课程建设是偏重于在实践中构建与考量的创新之举,研究探索要力求真正地面向和服务于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的人群,要在更前沿更校本化的理论探究、更多元更立体的实践操作、更专业更高效的课程建设等不同层面上突破创新。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合格校本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不合格的洗衣工
做合格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