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生活化实践

2019-01-12 16:11陈小宁
幸福家庭 2019年17期
关键词:向日葵生活化美术

■文/陈小宁

大班幼儿在身心发展上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在情感上已经萌芽,在这一阶段开展美术欣赏活动,对幼儿的审美和情感体验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将欣赏活动生活化,能够使幼儿在美术欣赏的活动中发现生活中的美,促使幼儿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培养审美能力,促进审美能力的发展。

一、大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生活化的实践意义

大班幼儿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已经具有初步的情感体验,通过对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情感、表现方式进行欣赏,能够使幼儿体验美术作品的专业性,也能使幼儿了解作品的背景以及体会画家要表现的情感,增强美术学科的素养,拓宽认知领域。将美术欣赏活动生活化则在合理的范围内弱化了美术的专业性,让幼儿从生活中发现美术,以此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发现生活的美好,进而热爱生活。具体来讲,幼儿美术欣赏生活化,是将幼儿的美术欣赏活动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实践探究中以实际生活为欣赏美术的切入点,从幼儿的角度,组织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欣赏活动,其遵循的思想核心是教学目标制定的生活化,关注幼儿成长;内容选择的生活化,丰富幼儿体验;其关键为活动组织的生活化,其重要组成部分为教学方法的生活化,激起幼儿兴趣。因此,大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要求选材内容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这样的培养才是符合幼儿发展模式和规律的,同时,以生活化的情景为切入点,使幼儿有感知具象,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培养下,才能丰富幼儿自身的感受和情感体验。

二、大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生活化实践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情景,增强幼儿欣赏兴趣

美国教育学专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认为教育来源于生活,因此大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将美术欣赏生活化,首先要为幼儿创设生活化情景,使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美术,增强他们的探究欲,在这种探究欲望的驱使下激发他们美术欣赏的热情,是实现欣赏活动生活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例如在欣赏梵高作品《向日葵》的课程中,在课堂上,教师端来了一盆向日葵花朵和向日葵果实,在音乐的氛围下启发幼儿:“向日葵花朵是什么样子的?”“向日葵果实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开始对花朵和果实进行观察总结,最后结合作品,让幼儿体验美术作品《向日葵》。

(二)灵活运用方法,关注审美体验

在幼儿欣赏美术作品过程中,大班幼儿更加侧重于具体的感知,在具体感知的过程中产生对作品的情感共鸣。要引导幼儿在欣赏过程中完成对作品的理解,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让幼儿对抽象的艺术作品进行具体感知,使幼儿在想象过程中有具体可以感知的对象,才能使其合理地发散思维,抛弃不切合实际的想象。

例如在欣赏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的《思想者》时,幼儿只能在图片和视频上欣赏,不能进行实物的具体感知,教师在这一课时使用了讲故事的方法来切入欣赏活动,通过故事激发了幼儿的兴趣,简单讲述了创作背景和大师生平,接着在引导幼儿欣赏的过程中,启发幼儿:“雕塑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呢?”“还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做雕塑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来进行创作呢?”通过不断启发,让幼儿展开想象进行描述,进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情感。

(三)设计合理的提问,给予幼儿想象空间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简单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幼儿对作品产生思考,并在欣赏过程中总结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理解,最终使幼儿在以自我为核心的情感体验上有所发展。美术欣赏是主观性的,没有标准统一的答案,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也应该是开放性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能够积极思考。

例如在欣赏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时候,教师完成对画作和画家的讲述之后,让孩子关注作品,开始引导幼儿:“画里面有哪些景物呢?”一些幼儿会回答“山”“河”“道路”“桥”。“仔细观察蒙娜丽莎,有什么发现?”一些幼儿会注意到蒙娜丽莎没有眉毛,一些幼儿会注意到在特定角度,“蒙娜丽莎的微笑”各有不同,幼儿的回答都是经过自己思考和生活经验所得,经过教师最终对作品的整体赏析,幼儿能够感知到作品的情感,对于幼儿经过自己思考,总结得出的结论,幼儿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结语

美术欣赏课程生活化为幼儿在欣赏活动中提供了欣赏具象,使得幼儿能够直观地感受美术作品,并在结合生活实际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对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幼儿的主动性,使幼儿在此过程中产生兴趣,这样的欣赏活动才是真正具有实际效果的。

猜你喜欢
向日葵生活化美术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向日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向日葵
超级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