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叶圣陶思想在三年级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2019-01-14 07:41江苏省昆山经济开发区国际学校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叶圣陶口头范文

江苏省昆山经济开发区国际学校 王 昀

作文源于生活,源于观察,源于体验。在现代社会,许多家庭都有条件利用假期时间带着孩子去各地游玩,体验生活。尤其是在我们学校,由于家庭条件普遍较好,因此更有许多出国旅游的体验。再加上学校的特殊性,学校也为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安排了许多丰富多彩的课程。不同于其他学校,我们的孩子或许在生活体验方面比其他学校更为丰富多彩。因此,家长对孩子开放性教育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条件。因此,我们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我们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甚至世界各地,中文表达习惯不够准确。第二,学生生活虽多彩丰富,但思想苍白,缺乏生活积淀。随着课改的推进,重温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我针对以上两个问题,在下文粗浅地提出自己的想法。

一、写作训练不一定只在习作课上

1.在说话中提高表达能力

叶圣陶在首次解释“语文”的含义时就指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科‘听’‘说’‘读’‘写’宜并重。”其中“说”和“写”是一路,都为了表达思想叫别人了解。

在《新课程语文标准》阶段目标部分,也明确指出,写作的第一阶段称为“写话”;第二、第三阶段称为“习作”;到第四阶段才称为“写作”。《新课程语文标准》之所以这么安排,是有根据的。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是基础,只有在切实进行口头语言训练,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应当遵循这个规律,应当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入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

因此,在平时的课堂上,我非常重视学生的表达,要求话要说完整。起初,班上的孩子在回答问题时都习惯用词语,例如,在上《大作家的小老师》时,老师问:“这篇文章最终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反应快的学生脱口说出“平等相待”“永远谦虚”。这时,老师应不急于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肯定,我们不需要抢答,语文课不是思想品德课,语文课更注重言语训练。我们要的不是最终答案,而是学会正确表达的过程。教师只有及时指出每一次学生表达的问题,才能够持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另外,苏教版三年级语文课后习题中有很多是关于复述、讲故事的要求,这些都是关注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

2.在阅读中提高感知能力

叶圣陶说:有些人把阅读和写作看作不甚相干的两回事,而且特别着重写作,总是说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行,好象语文程度就只看写作程度似的。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实际上写作集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因此,写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平时的阅读训练。

(1)在阅读中提高语言感知

阅读包括朗读和默读。刚上三年级,学生在写作时总会在语序上出现问题。为了培养良好的语感,我每天都会布置一项朗读作业。在朗读时,不一定要很大声,但一定要读给自己听,至少自己能够听到自己的声音。这样,听着自己的声音感知文本,能够将“读”和“听”相结合,提高语言感知能力。

新课标指出,三年级应初步学会默读。默读有利于思考,能够在文字中沉淀自己的思想。但很多学生理解默读仅仅只是“不出声地读”,因此他们往往走马观花,认为把文章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都看过了,就算完成了一次默读。徐特立曾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在三年级初,我要求学生在默读的时候一定笔不离手,随时圈划出自己喜欢的词句。我相信,在默读时留下自己的笔迹总比读过无痕要好得多。到了三年级下学期,我充分利用《阅读空间》和新课预习,要求学生在阅读时不仅有圈划笔迹,还要留下自己的思考,把自己思考过的用一两句话写出来。开始,学生只会粗略地写下自己的感悟。例如,在读《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学生大多写的是诸如“小兴安岭好美啊!”“西沙群岛真是物产丰富的。”之类的感慨。日积月累,学生写的内容越来越多,形式也各式各样,在预习第9课《少年王勃》时,有的学生这样写道:“一群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中的‘披’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落日余晖的轻柔美丽”。在此,学生的思考更加具体化了。我认为,在三年级,写作训练还处于初期,但如果像这样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能够极大地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2)在阅读中增强情感体验

若一个人的思想有了一定深度,那么他写出的文章不会太过肤浅。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我们无法要求三年级的孩子能够写出多么深奥的文字来,但在平时的阅读中,无论是课本文章还是课外文章,教师应该通过引导让学生学会深入思考,能够看到字面背后的内容。抛开老师的引导,当他们在自我阅读时,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实际上都是在为更深层次的写作做铺垫。写作时,由于受到深入阅读习惯的影响,学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沉淀。

例如,在写水果时,我们班有个一女生这样写:“我爱香蕉,它不像苹果、桃子、梨一样外表诱人,心中却藏着受人厌恶的硬核,而是在一层靓丽的金黄色外皮下,包裹着一颗实实在在的,散发着清香的心灵。”也有的学生这样写:“我最喜欢橘子。因为橘子不仅酸甜可口,而且还有很大的药用价值。”不同的学生,作文体现的思想层次会有所不同,但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无论深浅,只要能反映出自己更深一层次的思考,就是一次成功的情感体验。

二、课本例文不一定就是参考范文

1.不盲目相信课本范文

尽信书不如无书。很多老师都把每单元习作中的例文作为参考范文来教写作方法,但我认为,有的范文会降低孩子们对自己的要求。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习作1,文章篇幅较少,图中很多值得写的内容,并没有在文中得以体现。在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先读例文,在文中划出图中画出来的内容。然后再有意质疑范文,看看有哪些是作者没有观察到的。这时学生顿时议论纷纷,一会便小手如林。我又问,文中有那些话是图中没有出现的,请学生画出来。当学生找出作者想象的文字后,我又鼓励学生,有哪些内容是你想象到的,但作者并没有想到的?谁比作者更厉害?这时,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说出来许多精彩的语言。有的说“第四幅图中,小鸟回家了,看到嫩绿的树苗,开心地唱起了歌儿!”有的说“不久,春天来了,小草从土里钻出来,小花穿上了鲜艳的衣服,太阳公公也露出了甜甜的微笑!”有的说“小树更高了,小草更绿了,小鸟飞过来,告诉大家春天来了!”我想,孩子的想象力是无边的,有时候我们应该抛开例文的局限,敢于质疑,才会极大地拓宽写作思路。

2.参考范文可以来自孩子们的原创作文

叶圣陶说:经常留心自己的语言,经常观摩人家口头说的笔下写的语言,哪是不好的不对的,都仔细辨别,这样可以提高对语言的敏感力。因此,我认为,范文参考分为反面参考和正面参考。无论是哪一种,最好选取班级中的作文。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学期习作2要求写人,我们班一位女生全文运用“总分总”,每段运用“总分”的形式写出了妹妹不仅爱动物,而且爱运动的特点。总分形式是学生很熟悉的构段方式,在许多课文中都曾出现,但能够运用到作文中的学生寥寥无几。这篇作文无疑是同学们的优秀范例。又如,在写《春天来了》这篇作文时,有部分学生介绍完花草树木,接着描写动物,但在写完动物后,又开始写花草树木。这是班级中的普遍现象,老师必须指出这样写存在的问题以及修改的方法。如果说网上的优秀作文脱离本班学生实际,那么在一个班级中,在相似语言环境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或许更加有效。

三、习作教学不只是讲述写作方法

1.我们要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

枯燥的写作知识讲解,脱离学生实际的分析,没有指导价值的盲目模仿,都会引起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厌恶。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千方百计地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习作二(写人)之前,我要求学生做一项特殊的预习作业——画一个人。我们班的学生一般都很喜欢美术,这一项作业安排对他们来说再适合不过。第二天,学生都把自己的作品带来了,一看就知道是精心打造的。在介绍自己所画的人时,学生们都有话可说,原因是,在画这个人的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再如,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习作三(观察)时,为了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创作个性,我抛开例文,将学生带到学校的一块草地,以小组为单位,在这片草地中仔细观察。观察结束,在随后的写作课上,学生的纪律异常安静。因为,他们在回忆,在思考。我相信,无论他们的作文稿纸上是否妙语连珠,但总比在四四方方的教室里闭门造车要快乐的多。

孩子们本就有无限的探索能力,尊重孩子们的天性就是最好的激发兴趣的方法。

2.教师要重视评价语,让批改成为孩子写作的动力

叶圣陶曾说:“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毫无疑问,鼓励更能让学生产生自信,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三年级处于写作起步阶段,更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然而,对于三年级作文来说,老师的肯定性话语需要写得更加有针对性。大到对整篇文章的构思进行褒赞,小到对某一个字的用法表示欣赏,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写得作文好在那里。诸如“层次分明”“语言通顺”“中心突出”之类的肯定语应该更加具体化一些。因为,三年级的孩子即便做到了这三点,可他或许还不明白自己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三点的。这个时候,老师需要用更加细化的语言进行点拨。

总而言之,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给学生创造多样性的写作平台,将写作与倾听、说话、阅读相结合,相互促进,最终让学生自由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倾注于笔端。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叶圣陶口头范文
怎样写好英文口头通知
范文引路 习得方法
如何写口头通知
口头传统所叙述的土尔扈特迁徙史
春色几许(简谱)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书面表达题参考范文
口头作文
范文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