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种猪管理技术要点之后备母猪管理

2019-01-16 12:19包付银郭承建赵勤辉
猪业科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公猪发情后备

包付银,郭承建,赵勤辉

(意大利亚士可化工大药厂,上海 200233)

前言

母猪被认为是一个猪场的发动机,它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而后备母猪的培育不仅关系到其头胎次繁殖性能的高低,对其一生的繁殖成绩和使用年限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减少二胎综合征对于猪场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后备母猪是一个猪场的未来,要重点培育。文章就作者从事养猪生产管理的经验,对于猪的理解和掌握的有限资料,主要就后备母猪的饲养技术做一阐述,供大家参考。

1 后备母猪管理的目标

后备母猪管理的目标是:培育出生产性能优于目前的繁殖母猪群,保证猪场的正常更新,完成配种计划;更替生产性能较低或是胎龄偏高的母猪群,使猪场的母猪胎次结构处于一个合理的构成,提高整体繁殖母猪的生产效率,最大化繁殖母猪群的生产性能,提高猪场效益。

2 后备母猪的挑选

选择种猪要以遗传品质和健康状况为基础,种猪来源单一为原则。如若更换来源除了遗传品质的评估外,最重要的就是健康状况的考察,否则将影响猪场生产的稳定性,增加疾病流行的风险。以下为选种的一些要点:

1)纯种猪要符合品种特征,杂种猪要具有优良种用体型体况。要求后备猪后躯丰满、肢蹄健壮宽厚结实、腹部微凸为佳,且优先选择骨盆架较宽的母猪,这样头胎难产的几率能够大大降低;选择宽广的胸部,说明其心肺功能强大;

2)选择有效乳头数7对以上,左右排列整齐并无异常乳头;外生殖器大小和形状合适,不会防碍正常交配和随后的分娩;有疝气和其他缺陷则整窝仔猪均不能选留,应从个体出生重较大,母体奶水充足、母性良好,断奶体重大、发育整齐的窝里挑选;

3)生长发育快,应选择本身或同胞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的个体。

3 后备母猪的饲养

鉴于目前国内养猪现状,后备母猪在其体重60 kg以前可按生长猪的饲养进行管理,日粮主要强化钙、磷浓度,以利其骨骼系统的发育。体重达60 kg以后改用后备母猪专用料饲喂直到配种。日粮消化能为13.5 MJ/kg, 赖 氨 酸 0.8%,钙 0.9%,总磷应为0.7%~0.8%(磷与钙之比为1∶1.2~1∶1.3为佳 )。

后备母猪的培育以体重80 kg(不同企业不同品系种猪的设定略有不同)为节点,体重80 kg以前采取自由采食,使其生长速度和背膘的遗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此时可以对后备母猪群进行挑选一次,将体格不达标或有其他缺陷的猪淘汰作肥育处理。

后备母猪体重达到80 kg以后根据体况进行分群限饲。限饲的目的是限制其成熟体重、减少因过肥或体重过大而发生肢蹄疾病、防止母猪泌乳期发生“肥胖综合症”、控制肥胖对乳腺发育产生的负面影响、延长母猪使用年限。

配种前2周应采取补饲催情,使采食量增加40%~50%,达3.8~4.0 kg/d,补饲通过改变血浆胰岛素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含量来间接增加其促黄体素的分泌,从而加速卵泡生长。研究表明,催情补饲可增加头胎母猪产仔数1~2头。

4 后备母猪的管理

4.1 小群管理

按2 m2/头要求,且每栏以4~6头为宜,母猪间的爬跨行为可促进同圈其他后备母猪的发情,另可以增强母猪腿部肌肉骨骼的强度。单栏饲养的后备母猪达到初情期的年龄比小群圈养的要晚些,且发情征状不明显。如采用大栏饲养,每栏饲养多于6头,则较为拥挤且打斗频繁,不利于其发情。

4.2 光照管理

每天一定时间一定强度的光照,能促进后备母猪的发情。光照时间和强度不足,会影响后备母猪初情期的出现,甚至引起其发情周期没有规律或不发情(排卵但无站立反应)。

4.3 空气质量管理

舍内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尤其是氨气能使后备母猪性成熟延迟,当氨气浓度达到20~35 mg/kg,会导致30周龄之内发情的后备母猪数量下降30%。因此,后备猪舍要加强通风换气,尤其是夏季防暑降温和冬季保温。

4.4 防止霉菌毒素的危害

后备母猪不能饲喂霉菌毒素超标的饲料,否则会引起霉菌毒素中毒,进而影响母猪的繁殖机能及免疫系统,当日粮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为3~10 mg/kg时,临床上后备母猪表现为黄体滞留、不发情等症状。夏季高湿季节易于霉菌繁殖,为防止霉菌毒素中毒可在饲料里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后备母猪配种前40 d时进行驱虫,用伊维菌素2.5 mg/kg+阿苯达唑60 mg/kg拌料连续喂7 d,停7 d,再喂7 d,脉冲式给药,可覆盖大多数寄生虫的生活史。

4.5 疫苗接种工作

后备母猪在配种前要做好导致繁殖障碍的主要传染病的免疫接种工作。目前引起繁殖障碍的几种主要传染病有猪瘟、猪伪狂犬病、猪蓝耳病、日本乙型脑炎以及猪细小病毒病等,防治这些疾病除做好基本的生物安全外,还要进行切实有效的免疫。后备母猪常用的疫苗有:细小病毒病、乙脑、猪瘟、猪伪狂犬病和猪蓝耳病,还有腹泻和口蹄疫等;如此多的疫苗接种,如何保证免疫的有效性和抗体水平提高,建议严格执行由2人以上疫苗注射小组共同完成,并且在疫苗接种期间做到对母猪持续使用氨基酸多维等产品,能有效提高其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实际操作中要注意两种疫苗的接种间隔要在7 d以上,以免疫苗之间的相互干扰,如表1所示。

5 后备母猪初情期管理

后备母猪和公猪接触是最有效的初情诱导和管理方法,外激素和身体接触是公猪刺激后备母猪发情的主要手段,公猪的唾液里含有大量的雄激素(信息素)。在后备母猪161 d后应接受成熟的、高性欲的公猪对其进行性查情刺激(如图1),让其每天接受公猪刺激2次,每次至少10~15 min。公猪接触刺激后备母猪发情的效果受公猪性欲、接触方法和接触频率的影响(如图2)。

对后备母猪进行更换栏舍或仅仅是简单地把后备母猪从圈中赶出来,活动(或转栏)一下再放回到原来的圈舍或重新混圈可以帮助其诱情。正常情况下,大多数对“活动现象”有反应的后备母猪在移圈后4~6 d发情。

对有些迟迟不发情的乏情后备母猪可采取应激催情(如运输、饥饿、混群等)或药物催情等,田允波等(2006)对乏情青年母猪诱导发情的研究结果表明:肌注激素处理的诱导发情效果优于其他处理,明显提高后备母猪的产仔数、产活仔数,缩短母猪断奶发情间隔。经过催情处理后达270日龄(不同品系不同公司规定不同)仍不发情的母猪需要淘汰。

表1 氨基多维对猪瘟抗体的影响(CSF抗体监测比对)

图1 公猪性欲对后备母猪平均性成熟日龄的影响(Zimmerman等,1997)

图2 和公猪接触的方式和频率对后备母猪10 d内发情反应的影响(Zimmerman等,1998)

6 后备母猪的初配

Foxcroft (2002)认为,一般说来,后备母猪应该在第二或第三个情期、体重达到约140 kg时配种。后备母猪分娩时的体重和背膘厚应该分别为200 kg和18 mm~20 mm(如图3)。许多研究表明,如果头胎母猪分娩时过肥(背膘厚度>22 mm),母猪在泌乳期的采食量会减少,泌乳期的体重损失会更多,下一胎的繁殖性能会降低,从而导致较为严重的二胎综合征,造成头胎母猪淘汰率升高,养猪成本增加。

而相比于那些体重200 kg的后备母猪来说,分娩时体重较轻的后备母猪在下一胎繁殖表现更差。Quesnel 等 (2005)的 研 究 表 明, 与180 kg后备母猪相比,分娩时体重达到240 kg的后备母猪在应激的情况下表现出更好的繁殖性能,但是额外的饲养成本也是应该考虑的,因为妊娠期间的维持需要占整个妊娠期能量需要的70%。

猪栏适应:所有种猪公司都建议为了确保良好的排卵数,应避免在配种前10~15 d对母猪进行限饲,但这与在配种前几天第一次将后备母猪安置在猪栏中是矛盾的。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将配种前的第二次发情,即刻将后备母猪赶入限位栏,并标明短期优饲开始的时间。如图4中,红色表示影响,横轴表示时间点,配种前1 d~9 d把后备母猪引进限位栏,后备母猪因到了一个新环境可能会发生应激,导致采食量变化。如果提前一个情期就把后备母猪赶到限位栏里,让母猪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减少应激造成的采食量变化和影响激素分泌。

7 结论

笔者认为目前国内母猪繁殖性能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这与品种、营养、管理以及后备期的培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为了获得高繁殖性能的母猪群,我们应通过改良品种、提高营养水平、精细管理以及合理的培育后备猪群,使其遗传潜能充分发挥,提高母猪群的繁殖水平,增加养猪的效益。

图3 后备母猪背膘厚度和体重对母猪5胎的繁殖力的影响(Challinor等,1996)

图4 配种前后备母猪在定位栏饲喂天数对总产仔猪数的影响

参考文献略。(如有需要,请与作者联系。)

猜你喜欢
公猪发情后备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奶牛产后首次发情行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影响氯前列稀醇效果的因素分析
母猪不发情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