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猪流行性腹泻防控中后备母猪的驯化

2019-01-16 12:19冯晓声
猪业科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病料初乳后备

冯晓声,李 宝,王 伟

(四川海林格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技术服务部,四川 成都 610000)

猪流行性腹泻(PED)从2010年开始在全国各地猪场广泛流行,给猪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PED的防控既是猪场防疫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经过多年的总结发现,当再感染的风险很高时,后备母猪暴露是保持母猪群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后备猪扩繁病毒,对稳定的猪群是一种巨大的威胁,可能会打破猪群抵抗力与病原载量的平衡,所以种猪群的健康,特别是对后备母猪的驯化,目前是猪流行性腹泻防控的关键。PED控制的关键在于提高猪群特异性免疫力和降低产房PED病毒的载量,两者缺一不可,忽视其中任何一方都会导致PED控制的失败。后备母猪的驯化在这2个方面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 SIgA抗体水平的高低是防控PED的重要保障

众所周知,初乳是指母体分娩后3 d内乳腺的分泌物,初乳的蛋白质及能量水平特别高,其中含有大量的免疫活性细胞和非抗体保护蛋白。因此,母猪的初乳在初生仔猪的营养及免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猪初乳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是IgA、IgG、IgM这3种。IgG约占总免疫蛋白的80%,主要来自血清。IgA被认为是猪初乳中最主要的肠道保护性抗体,且主要为分泌型IgA(SIgA)。有研究表明,新生仔猪小肠的通透性特别高,在刚出生几天内肠上皮发育不成熟,具有“开放性”,能允许大分子物质将免疫球蛋白通过胞饮作用完整地吸收进入血流。出生最初1~2 d内新生仔猪肠壁上有一定数量的大孔,免疫球蛋白大分子可以通过肠壁由这些“管道”进入仔猪血液及淋巴液,直接成为新生仔猪免疫系统的组件,肠壁扩大孔在24~36 h后就会闭合。这种现象具有时间依赖性,即大分子物质从小肠到血液的转运吸收自出生后的12 h开始减少,18~36 h转运停止,即发生肠封闭。此外,据早期报道,正常分娩和剖腹产仔猪其肠道吸收机制的开放时间都是3 d。因此,在后备母猪免疫后,如果不能诱导高水平的IgA抗体,仔猪则会因抗体保护力不足而发病。

黏膜免疫系统是广泛分布于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生殖道黏膜下及一些外分泌腺体(唾液腺、泪腺、乳腺)处的淋巴组织,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主要场所,主要产生SIgA,是黏膜部位抵抗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的第一道防线。黏膜免疫产生速度快,不需要经过脾脏等中枢免疫器官,可在黏膜下淋巴生发聚集区直接产生免疫应答。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的肌肉注射和喷鼻黏膜免疫配合使用,才能够达到抑制母猪排毒,并通过母乳给仔猪传递免疫球蛋白。肌肉注射,可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作用,产生系统的免疫保护,降低环境病毒载量;鼻腔诱导位点喷鼻,通过淋巴细胞归巢机制,可在肠道和乳腺等效应位点快速产生大量SIgA,仔猪通过吮吸初乳,在其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保护仔猪免受PEDV的侵染。

2 后备母猪驯化是做好母猪群基础免疫的前提

PED主要危害的是产房仔猪,尤其是7日龄以内的新生仔猪损失最大,并且多数发病仔猪的病源来源于后备母猪。因此,在防控PED过程中,针对后备母猪的驯化变得尤其重要。临床上对于后备母猪PED驯化主要依靠疫苗免疫和返饲。其中疫苗免疫多数采用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的肌肉注射和喷鼻黏膜免疫配合使用,做好全年的免疫,才能够达到抑制母猪排毒,并通过母乳给仔猪传递免疫球蛋白。如果没有黏膜免疫做基础,仅免疫灭活疫苗并不能很好地控制流行性腹泻。目前,选择用野毒株或疫苗毒株均可诱导黏膜免疫,但是后备猪群免疫水平较经产母猪差,如果在种猪群进行野毒黏膜免疫操作,就存在散毒而危及仔猪的风险,所以一般在后备母猪阶段进行PED驯化。

3 后备猪驯化也是控制环境病毒载量的首要因素

未经驯化的后备母猪混入猪群后,有可能导致场内流行的PED病毒在母猪群大量增殖并排毒,导致环境病毒载量迅速上升,继而引起整个猪群的不稳定。如果在后备母猪阶段充分驯化,混群后就不会出现病毒大量增殖的情况,因此也就显著降低了混群诱导PED不稳定的风险。

3.1 隔离驯化场地条件要求

由于驯化过程中存在极大散毒的风险,隔离场要求独立于本场之外的隔离区域。隔离场的人员、物品及车辆等都要与本场完全分开。同时由于驯化期间会产生大量含有病毒的粪污,很难保证不扩散到其他单元,所以一般不推荐在本场内的隔离舍进行后备母猪的PED驯化。如果是做场内隔离需满足以下条件:有独立的隔离舍;隔离舍需要有独立的通道、独立的人员物品消毒间、独立的生产设备、独立的生产工具以及独立的排污管道;隔离舍的工作人员在驯化期间需要单独隔离。

3.2 PED驯化病料制备

病料一般选用本场或同一体系内PED发病仔猪的粪便或肠管。如果没有存储足够的病料,可以人为的扩增病料。病料的扩增可选择没有吃初乳的新生仔猪,在场外用发病仔猪的粪便或肠管进行攻毒。待被攻毒仔猪出现腹泻后的12 h内,收集腹泻仔猪的肠管。病毒需进行PCR检测,证实其中含有PED病毒,同时还要排除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猪伪狂犬病野毒方可用于返饲。冷冻病料要避免反复冻融,同时保存时间不要大于半年时间。当然,也可以用毒力较强(传代次数较低)的疫苗活毒给后备猪口服或喷鼻,目前市场也有通过佐剂研发实现灭活苗喷鼻的产品。

3.3 隔离驯化实施细节

驯化前,后备母猪停水停料4 h以上。病料充分粉碎成糊状用于口服,也可均质化和过滤肠道并离心收集上清液用于喷口和鼻。按照后备母猪每100 kg体重加5 g病料、1 L水、1.5 kg饲料的标准调成粥状料。如果是限位栏饲养,可根据后备母猪体重数,将粥状料加入食槽内,每100 kg体重2.5 kg粥状料。如果是大栏饲养,需要提前准备料槽,保证每头猪都可以同时吃到饲料。再根据每个大栏内总的体重数分配粥状料,同样也是每100 kg体重2.5 kg粥状料。饲喂时,将躺着或不采食的猪只赶到附近料槽促其进食。饲喂结束后的第2天开始,记录出现明显厌食和水样腹泻的猪只,并做好标记,全群腹泻一般持续一周左右。表现明显症状的猪只的比例越高越好,基本达到80%以上即可。腹泻一般持续1周左右。全群腹泻停止后1个月,即排毒停止后方可混群。

后备母猪PED驯化目前在国内很多大的养殖公司做了尝试,取得非常好的防控效果。相信随着PED成功防控经验的推广,会有越来越多的猪场重视后备母猪的PED驯化工作。

猜你喜欢
病料初乳后备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管理的影响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犊牛初乳饲喂及管理指导
哪些措施可帮助初生仔猪摄入初乳
基层兽医猪病料常用采集操作技术
毛皮动物病料采集及送检注意事项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