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9-01-17 02:06罗顺明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双元制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

【摘 要】本文针对产教融合“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培养方式不适合当前市场需求、教学资源缺乏科学分配、协同合作机制缺乏等问题,提出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整合企业优质资源,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企业导师;完善多方权责管理监督体制;建立教师培训制度;成立特别小组,开展实践活动;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职业精神,促使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关键词】产教融合 “双元制” 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人才 企业导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B-0092-02

全球经济、科技不断变革创新,在机遇与挑战中快速前进,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步伐,凸显出知识经济下自身优势,学校不断推进教育改革,致力于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产教融合“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在加强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综合型人才,使得教育能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符合当前国家倡导的育才理念。产教融合模式是一种基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业需求培养人才的模式,是尽快实现学校全方位快速发展的新形式。目前,已经创办产学研創业实践平台的学校,学生可以依托平台实现自主创新和自主创业,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创业经历积累经验、获取知识,获得真正的磨炼。

一、产教融合“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方式不适合当前市场需求

学校教学成绩和培养人才质量,与学校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法有密切关系。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为老师教学、学生学习模式。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重理论,轻实践”的课堂教育为主,其弊端在于课堂教学比重非常大,学生无法接触到实际企业的生产过程,缺乏系统的设计和掌握技能,导致学生严重缺乏实践能力。此外,对于一些抽象的东西而言,老师很可能会传达错误的理念。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学校按照学生专业安排课程,不根据专业实际情况安排实践项目,这使得教出来的学生思想古板,在实际应用中不懂得变通,在工作中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在当前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缺乏竞争力,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建设。事实上,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学校应当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建立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综合培养模式。

(二)教学资源缺乏科学分配

一直以来,学校开设的各科目都是各自独立设立教学内容,校内的实验室等可以用来实践的空间有限,校内某些负责安排实践教学的机构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在实践场地的使用方面没有做到统筹兼顾,导致经常出现实验内容单调、重复的现象。总体而言,学校在课程方面设置不恰当,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既浪费资金成本,又不能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的综合型人才。

(三)缺乏协同合作机制

如今,各学校都在开展校企合作,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整体来看,校与企之间还缺乏相互配合、相互作用,企是企,企业难以全程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无法起到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的作用。由于学校和企业从管理机制到文化内涵都有较大差别,因此一些学校与企业只是小规模短期的进行合作,双方没有系统的统筹运作,这样的校企合作效果不佳。

二、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

(一)整合企业优质资源,服务人才培养模式

各地学校应当加强与当地优秀企业的合作,各自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学校在选择合作的企业时,不要只考量企业的品牌效应,应当依据学校开设的专业,综合考量各种因素,选择当地综合实力较强的优秀企业合作。人才培养是企业发展重要标志,学校和企业应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有效地做到校企双方教书育人。学校方面,应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团队,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同时优化校内实训条件,定期更新实训设备。学校应多关注社会需求信息,更新教学模式,加强产教结合的紧密性,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满足市场的发展要求。学校也可以多关注当地经济发展态势,与当地企业联合建立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在暑期或者利用其他空余时间去公司实习,丰富学生实践经验与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当地企业获得良好发展。

(二)明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企业导师

要培养符合经济产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学校应构建系统的真正适合学生发展的培养模式。应以地区企业招收人员为前提,培养与地区产业发展紧密契合的应用型人才。即学生学习好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掌握专业所需的相关技术,通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积累经验,获取知识,并去当地企业实习,在学校积极参加实践项目,在实习中不断磨炼自己,从而提升综合能力。学校在设置实践课程时,应当了解市场需求,根据年级、专业、性别、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来设置。同一专业同一班级的学生也会出现学习水平、实践操作能力的不同,应进行分别培养,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授方式和进度,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的教授下有所收获,在老师的课堂上了解到目前自己专业的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就业前景,有目的、有方向地学习和实践。现代教育以学生质量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这需要更科学更灵活的培养方式。

针对学校教师资源匮乏的情况,一些学校聘请企业高管作为导师,利用校外导师的优势制定一套符合自身条件并能够真正实施的带徒计划。双方要加强引导学生到校外实习及企业实操。很多学校根据专业划分学生配置,学生不能自主选择企业导师,选择不同企业的优秀的有经验的师长;只有很少一部分学校学生可以一对一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优秀导师。针对市场需求、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分配不同类别的导师,学校应保障每位学生能跟有经验的导师学到知识精髓,做好育、助、带。

(三)完善多方权责管理监督体制

产教融合要求参与的各主体遵循一定的规则,各方应当协调建立全面系统的权责管理制度。产教融合机制的双方分别是企业和学校,学校应当统筹己方合作的各部门,向这些部门发放通知或者以开会的形式告知,每个部门应贯彻产教模式下的监督细则,做好岗位分工;每位教师应当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积极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人才培养的新项目,推动产教机制不断发展;企业高层要重视与学校的合作,重视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

(四)建立教师培训制度

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方式无趣、枯燥,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应当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普遍反映不好的教师,应当实行定期培训,培训结束学校要组织相关人员对这些教师进行测评、监督。通过多样化的培养方法,改变老师的讲课方式,致力开发出新的、有趣的、专业的、受学生喜爱的课堂。将企业的竞争机制引入中职学校中,在竞争中实行一定的措施,比如末位淘汰或者是取消奖励等。

(五)成立特别小组,开展实践活动

在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模式下,学校应当做好己方发展规划,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市场需要,结合学校现实状况,带领学生成立特别小组。按照小组内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开展一些考查动手操作能力的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实践经验,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综合型人才。

(六)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产教融合的观念里,企业负责人应实地调研考察成立独立的联络工作小组,以职业教育发展为背景,在全球市场的发展趋势下,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态势与当地特色,积极培育学生,积极适应社会环境。平时,双方要多交流互动,合作办学双方都进行择优,良性互动,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七)注重培养职业精神,促使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随着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如今对工匠的认知不仅仅是特定的手艺人群,而是依靠自身技能实现自我价值的群体。职业精神是指从事某个职业的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遵守这项职业的原则、相关的规章制度等。在学校教育和企业社会实践中,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要从小事做起,从培养学生基本品质做起,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使中职学生自我价值实现。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学校与企业应联合培养出具有专业素养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综合型人才。这对学校教育方面提出了很多要求,一方面要加快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的进度,另一方要真正利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校企合作规划教学课程和教材,并且要做好产学研的合作,共同推进团体办学的优势。现在创建新型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是创建新的校企合作模式。深度化的产教融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科技型人才的保障,以及提升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李 靖.浅谈德国双元制与我国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J].山东工业技术,2019(8)

[2]陈维华,董丽娜.德国“现代双元制”对我国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启示[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

[3]陈亦南.德国双元制视角下的国内外校企合作对比分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3)

[4]孙 伟,王 辉,张洪雷,等.“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应用实践探索——以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J].北京工業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

[5]张红英.汽车专业“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汽车维护与修理,2019(2)

[6]赵玉兰,姜春风,胡笑鑫.双元制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9(1)

【作者简介】罗顺明(1966— ),男,广西河池人,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职机械类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等研究。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双元制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
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