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体育与艺术教育培训产业的融合

2019-01-19 01:28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融合培训

李 琛

2014年国发46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各门类和业态的全面发展,指出了“促进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的重要方向原则。在相关产业政策红利逐步释放的大背景下,作为产业核心层和本体产业的体育教育培训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其中,体育与艺术因其天然的形式关联和内容互通,促进了体育与艺术教育培训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训产业更具操作性和市场潜力。毋庸讳言,体育及相关产业发展一直受到我国体育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不完善、不健全的影响和制约,与已经形成较高市场化水平的艺术产业(包括艺术教育培训产业)有很大差距。正因如此,推进体育教育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健康发展才意义深远。

1 体育与艺术教育培训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解析

1.1 体育与艺术的融合

体育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艺术源于人类社会的最初存在及其自我保护,从一开始就与人的生存相联系[1]。体育与艺术都起源于原始社会的人类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体育与艺术的关联性进一步增强。体育中蕴含大量艺术元素,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艺术中富含体育精神,赋予体育更深刻的内涵。二者在发展的过程中互相补充,相互借鉴,交相辉映。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作为世界级标准场馆,为海内外游客和观众提供了多样化的体育与艺术盛宴。如NBA中国赛、UFC终极格斗冠军赛以及NHL北美职业冰球联赛等世界顶级职业体育赛事,以及音乐会、演唱会、歌剧等演艺类活动。

从体育与艺术的起源角度,审视体育和艺术融合与分离的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两者之间的融合是具有不可逆转的态势[2]。体育和艺术经历融合、分离和再融合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无穷的趣味。

1.2 体育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

体育教育作为人类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人类身心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同时体育教育也是社会文化传播和体育精神教育的重要阵地。我国传统六艺教育就是体育与艺术教育融合的经典范例。六艺教育融合了“礼”(道德伦理)、“乐”(美学教育)、“射、御”(军事、体育)、“书、数”(数学、语文和科学)。六艺教育具有诸教育兼备、文武并重,相成相济、知能兼求的特点,并有效地将体育技能的训练与艺术知识的传授相结合[3]。

艺术教育强调身体的自由均衡与体态、动作、行为的和谐关系。它能够使人的身体运动更加协调,在优美的动作姿态中彰显个性、精神与风度,达到精神和身体的有机统一[4]。与此同时,艺术教育与体育教育一样,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人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对受教育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创新思维,激发创新力,帮助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体育科学体系的不断完善,体育教育突破了传统的单科教学模式,课堂形式和情感内涵日益丰富。体育教育兼具健身、娱乐、休闲的功能,其健身性与审美性逐渐融为一体。教育部曾多次发文指出:要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灵活设置专业方向,不断培育优势突出和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5]。以目前我国体育类院校的体育艺术表演专业为例,作为体育与艺术教育融合发展的代表之一,虽然在学科基础、专业规模等方面有所差别,但学科发展、课程设置等已具备较成熟的发展条件。

1.3 体育与艺术教育培训产业融合的逻辑与现实关联

体育教育培训产业属于国民经济体系中的第三产业,是各类体育教育从业者以体育教育服务的形式,提供体育教育培训服务产品[6];艺术教育培训产业为社会提供各类艺术教育培训服务产品,如各类舞蹈、音乐、绘画艺术辅导等。艺术教育作为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在丰富文化生活、提升文化品质的过程中扮演着基础性角色,并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根据目前体育与艺术在教育培训市场的开发程度,经过分析发现其二者融合有特殊的优势,如技术的独特性、内容的时尚性及挑战性、市场需求的迫切性等。马术被西方国家称为“第一贵族运动”,集静态艺术观赏性与动态参与体验性于一体。马术培训机构的普及为参与者提供了体育运动的技术支持和艺术教育的知识普及,满足参与者追求时尚与挑战的心理,体现体育的美育、娱乐和交往功能,促进群众性马术运动的推广与普及。

2 体育与艺术教育培训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回顾

2.1 国内外对于产业融合研究的进展

产业融合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结构,通过建立新的劳动分工关系形成新的行业分工。对于拓展产业边界、提高产业生产率、延长产业发展周期等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意义。

20世纪70年代,国外学者率先从计算机和通讯系统的融合出发,开展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研究。欧洲委员会绿皮书提到,产业融合即产业联盟,是合并、技术网络平台与市场等三个领域的重合,能够成为促进今后世界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推动器[7]。英国学者塞哈尔认为,某一种技术范式向不同的产业扩散,促使这些产业出现技术创新,进而产生产业融合[8];美国学者格里斯坦和卡恩指出,产业融合即为了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产业边界的收缩或消失[9]。

国内学者对于产业融合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植草益提出,产业融合为企业提供了扩大企业规模、开发新市场和新产品的有利机遇[10];林德认为,通过产业融合,传统产业可实现产业创新,延展产业发展生命周期,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和扩大原有的市场范围[11];胡永佳从特征与范围的角度对产业融合进行界定。从特征角度来看,产业融合包括了技术演化论、边界模糊论、过程同一论和产业组织论等。从范围角度来看,产业融合可分为狭义、中间和广义三个层次[12]。

2.2 产业融合的分类

关于产业融合的分类,中外学者根据融合的形式、路径和范围,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融合类型做出解释。

国外学者施蒂格利茨将产业融合分为技术融合与产品融合。技术融合是指通过同样的技术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产品融合则是指通过不同的产品生产出替代性或互补性产品[13]。

国内学者胡汉辉、邢华将产业融合划分为三种类型,即产业交叉、产业渗透和产业重组[14];于刃刚等则将技术革新和政府放松管制总结为产业边界模糊的主要原因,并对融合结果进行了探讨:若形成新产业后原产业不存在,则称为全面融合。若仍存在,则为部分融合[15]。

2.3 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的研究进展

程林林在我国最早明确提出了体育产业融合的概念。他指出促进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根本动因是体育产业内部客观存在的互补性。这对产业之间的协作提出更高要求,并且使得体育产业内部各行业彼此之间具有相互依赖关系[16]。

体育产业通过与其他产业融合,突破原有产业界限,实现爆炸性增长,已经成为国家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产业的融合必然引发产业发展业态的创新,推动产业结构的演化。例如,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17]、体育产业与健康服务业的融合发展[18]以及体育与养老的独立复合产业[19]等都改变了原来单一的产业业态,使产业结构更加丰富。

基于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结构特点,众多学者对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进行探讨,但涉及体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文献较少。因此笔者将以体育与艺术教育培训产业融合为出发点,探讨二者融合发展的动力与模式,分析存在的障碍与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3 体育与艺术教育培训产业融合的动力分析

3.1 国家层面的政策扶持

2013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艺术教育的教学和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艺术素养[20]。2016年,国家又相继出台了《体育产业“十三五”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支持体育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的新政策[21]。政策的大力扶持和鼓励,不仅提升了发展体育产业对规模和质量的要求,而且促进了体育产业和艺术教育培训产业融合过程中的理论创新与文化创新,进一步推动了探索体育与艺术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3.2 市场需求侧旺盛

市场需求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资源优化配置进行再重组的主要动力。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和艺术需求已不仅局限于满足单项产品或服务的基本功能,而是提出越来越多综合化的消费需求,要求产品生产商或者服务供给方提供跨产业整体方案的系统化解决或跨行业的“一站式服务”[22]。在此过程中,体育与艺术教育培训产业需要通过改革管理体制、创新合作方式、加大协作整合、构建跨学科交流平台等方式提高产业竞争实力,以满足市场的新需求。当前,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这为体育与艺术教育培训产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机遇,但也面临着出教育的提供者单纯依靠直接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运作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市场及消费者新的需求的挑战[23]。体育与艺术教育培训产业亟待进行深度产业融合,早日实现教育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满足我国消费者对教育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3.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产业经济的内外环境都在迅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不仅有许多发展机遇,也同时面临着种种挑战。在此背景下,居民对体育消费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消费方式已逐渐从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体育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较单一,多集中于足、篮、排三大球,羽毛球、网球等小球项目,学生可选择的特色体育课程较少。校外培训行业由于利润丰厚、进入的技术壁垒和资金壁垒较低,部分培训机构缺乏规范管理制度以及高端研发团队和高水平师资力量,教学计划安排随意、教育方法单一乏味。学生可获得的优质体育课程资源较少,课程内容、教育水平良莠不齐,我国的体育教育产业仍存在结构失衡、有效供给不足、创新程度有待提高等问题,加快促进与其他产业融合已成为提高市场供给的有效举措。

4 体育与艺术教育培训产业融合的类型分析

体育与艺术教育培训产业融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结合近年来体育产业融合涉及的相关范围和实际发展情况,综合考虑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过程中的结构特征,体育与艺术教育培训产业的融合可以分为以下三类模式。

4.1 渗透融合模式

体育生产活动必须通过消费者的参与才能完全实现。在传递的过程中,消费者通过消费一定的有形要素,借助于其他产业作为服务平台,形成完整的消费周期。体育舞蹈、芭蕾舞、健美操等运动项目兼具体育的竞技性与艺术的审美性,相应的教育培训产业和各类相关赛事的发展较成熟,已成为推动体育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部分。以2017年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为例,协会举办了全国青少年体育舞蹈锦标赛、全国健身交谊舞锦标赛以及中国体育舞蹈俱乐部联赛总决赛等23场体育艺术类比赛,遍布全国19座城市,来自国内外80支代表队、1 300多名参赛选手参加,成为了发展体育与艺术教育培训产业重要的推动力量。在体育与艺术培训产业的演进过程中,产业内分工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借助与其他产业的融合进行渗透融合,推动自身产业优势互补,整合内部核心资源形成良性融合模式,促进体育与艺术培训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4.2 延伸融合模式

延伸融合模式可以理解为在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以体育产业本体为核心,通过外延因素的拓展延伸,逐步融合形成的新兴体育业态发展过程。由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和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联合举办的全国体育院系学生体育艺术节,加强了体育院系艺术类专业建设,展示了专业建设成果。在天津体育学院大学生体育艺术节期间,除了表演花样跳绳、花式足篮排等节目外,还举办了校园定向赛、趣味运动会、自行车障碍赛、趣味接力等形式多样的体育比赛。由此可见,以花样跳绳、花样轮滑、花式篮球为代表的体育项目体现了体育与艺术的结合,深化了体育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的意义,赋予二者更深刻的内涵。体育文化艺术节成为延伸融合模式的范例。体育本身固有的健身功能逐渐与教育、文化和经济功能进行延伸融合,深度挖掘体育所蕴含的更多功能。

4.3 一体化融合模式

一体化融合模式是指体育与艺术教育培训产业以资源共享为依托,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通过产业规划、服务设施、产品和管理的一体化,实现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新型融合发展模式。花样滑冰运动通过肢体的展现与音乐的配合,满足人们对体育的审美需求,展现冰雪体育的文化特征。[24]2016年12月,上海飞扬冰上运动中心俱乐部获得“2016年度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冰上项目精英培训基地”称号。俱乐部的冰上课程已经进入29所中小学校,对体育与艺术教育培训产业一体化融合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不仅如此,花样跳水、花样游泳等资源共享类项目是建立在功能、技术、设施、业务在空间集聚后形成的特色项目。在提高场馆利用率、为国家提供强有力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同时,成为实现体育与艺术教育培训产业一体化融合的独特载体。

5 体育与艺术教育培训产业融合的障碍与问题

5.1 发展目标差异大

体育的发展以身体运动为媒介、以增强体能为目标。体育教育提高运动参与者的运动技术水平,丰富文化生活,也被作为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手段之一。体育多以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体育赛事等形态存在。目前市场上体育教育培训业主要目标为锻炼学生身体机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大众认为体育与“竞技”“竞争”“冲突”等词汇更加关联;艺术的发展是以表达生活的意义或人性为主题、以提升内在和文化涵养为目标。艺术教育是为了追求人类永无止境的精神享受,往往超脱自然、风格独特。艺术多以舞蹈、美术、音乐等形式存在。艺术教育培训业主要培养学生艺术素养、提高学生文化底蕴,或帮助学生考取相关等级资格证,大众通常将其与“高贵”“典雅”“优美”等词汇进行关联。

5.2 市场认知度低

首先,中国体育与艺术教育培训产业受制于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思维定式。在实际的培训发展过程中始终无法真正将体育、音乐、美术与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置于同等地位。体育与艺术科目只是在形式上的开设,但始终没有能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到真正的重视;其次,长久以来一直没有真正认识到体育与艺术教育在学生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将学生的考级通过率作为评价教学水平高低的衡量指标。受这种功利思想的影响,体育与艺术教育提高身体素质、提升艺术素养的功能无法实现,产业化发展之路困难重重。

5.3 政策落实不到位

在国家以政策的形式大力推进体育产业与艺术教育培训产业融合的背景下,目前市场上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有效供给不足等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部分省市政策落实不到位,无法根据当地社会发展情况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主责部门与文化、财政等其他职能部门沟通不到位,出现推诿、拖拉等现象,导致政策落实效果不显著、缺乏配套措施等情况,降低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政府执政的有效性。

6 体育与艺术教育培训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建议

6.1 创新行业管理与发展机制

管理的水平高低与产业发展程度紧密相连。在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顺应体制改革潮流,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培育、扶持兼具体育特色和艺术特征的教育培训类龙头企业,逐步引导建设示范项目,打造体育艺术类企业和项目为主体的产业融合示范园区。针对目前体育与艺术教育培训产业发展目标差异大、市场化认知度不高的现状,体育与艺术教育培训产业应尽快突破藩篱,创新行业管理与发展机制,推进教育培训行业的市场化水平,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互补,实现产业间的深度融合。

6.2 构建行业整合平台

在“互联网+”成为产业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推动体育与艺术教育培训行业深度融合,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化集约作用,提升行业竞争力。通过“互联网+”将新型信息技术成果与教育培训行业相结合,促进跨行业整合,抢占市场份额,取得行业领先优势地位,如网上预约课程平台可以促进行业信息化管理,提升培训机构的综合竞争力。在产业组织管理方面,可加强体育部门与艺术部门、体育协会与艺术协会的互动交流,定期举办体育与艺术产业教育培训行业的博览会,尝试在大型体育运动会中开辟体育与艺术教育培训的宣传活动,加强产业间的经常性学术交流机制建设,以达到促进跨学科交流与专业建设的效果。

6.3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以及市场培训机构需要转变发展观念,应从完善教育产业立法,加强对体育与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的引导以及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角度出发,更好地规范、监督和指导体育与艺术教育培训产业的发展,建立完善的现代体育与艺术教育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针对目前我国体育与艺术教育教育培训行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发展目标差异大、市场认知度低等问题,应顺应当前市场发展形势,借鉴国外体育教育培训行业的成功经验,对原有发展规划进行适当调整,并尝试以行业协会合作为主体,建立健全体育与艺术产业人才发展培养的协同机制,更新职业资格培训的内容与评价标准,逐步建立体育与艺术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

7 结语

目前我国体育与艺术教育培训产业的融合发展仍存在市场认知度低、有效供给不足、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体育与艺术教育培训产业应努力挖掘促进二者结合的途径与方式,统筹推进二者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快体育与艺术教育培训产业的迅速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融合培训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融合》
体育产业之篮球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