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体系理论简析

2019-01-19 01:28赖锦松余卫平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体质青少年

赖锦松,余卫平

从中央到地方,在教育部统筹规划指挥下,我国已基本形成了青少年体质健康管理系统。该系统在实行过程中得到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其中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作为青少年体质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发挥了越来越积极的作用。然而,正如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所述的“学校体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相对薄弱的环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仍是学生素质的明显短板”一样,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并未得到有效缓解[1],其管理也未显现出应有的成效[2],诸多问题亟待完善。近几年,虽然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各地各校青少年体质监测的抽查力度,但并未改变传统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对于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 “指导与服务”的意识与重视度却表现出严重不足。笔者在查阅诸多文献与研究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现状的基础上,试图探索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体系的相关理论,以此丰富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研究内容,旨在促进有关决策与管理部门重视并推行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

1 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体系的界定

1.1 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体系的相关概念

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是以政府、学校、相关社会组织、家庭、青少年等组成的管理主体有效组织并利用各种要素(有关人员、教师、监护人、学生、经费、设备仪器、各种信息技术、环境、时间、空间、机构等),借助于管理手段完成对青少年体质监测组织目标(获得真实有效数据、分析制定对策措施、形成体质健康管理常态、促进体质可持续增强等)的过程。其中“指导与服务”作为管理手段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显现成效的重要环节。

指导是对管理主体内部全体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是使个体和群体能够领会管理的目标,进而自觉自愿地为实现组织既定目标而努力;服务是为他人做事,满足他人需要,使他人从中受益的一种活动过程[3]。指导与服务看似是不同的概念,但就管理而言均服从于目标,作为手段促进管理目标的最终达成。

指导与服务对于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有其特殊的价值。二者均是以预防管理发生偏差或错误、合理利用管理资源、促进管理目标达成为目的,针对管理主体进行主动指引、辅导、教导与咨询等,提高管理意识和水平,并对影响管理的相关阻碍因素,通过组织宣讲、信息采集、管理评估、信息公开、大众咨询、个体辅导等加以改善的过程。指导与服务体系是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理论相结合而衍生出的内容,是为实现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提供指导与服务的必要产品与行为的总称[4]。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体系是以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需求为导向,通过政策、制度、投入、措施等为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过程提供规范、科学的指导与服务等工作的总和。

当前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成效不明显,影响因素诸多,在执行强制、惩罚、激励等管理手段落实基础上,合理激发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的主体意识,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与服务,无疑是提升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5]。

1.2 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体系的内涵

1.2.1理念依托公共管理理论,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体系应高度重视执行者与接受者的回应。一方面要强调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指导与服务过程中的沟通、协调和信任[6]。提供指导与服务的部门主要是政府、学校,随着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发展提供指导与服务的相关社会组织(第三方中介机构)应成为重要补充。而接受指导与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参与管理的各级执行者、家庭(监护人)和广大青少年。特别是把监护人和青少年的认知与感受要放在第一位。既然指导与服务以人为中心开展,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体系就应建立起“以人为本”的理念。

1.2.2内容结合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的对象,其体系内容分两方面:一方面针对执行者,主要是政府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相关社会组织机构工作人员、学校管理人员以及体育教师等。其指导与服务体系内容主要是通过合理渠道获得相关政策制度措施宣解、相关设施设备技术帮扶、相关措施方式尺度指导、相关评价成效问题反馈等等;另一方面面向接受者,主要是家庭(监护人)和青少年。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认知和管控能力的差别,面向家庭(监护人)的指导与服务尤为重要,其指导与服务体系内容主要包括针对群体提供青少年体质监测指标解读、青少年体质监测方法指导、青少年体质监测报告分析等,以及针对个体提供必要的青少年体质信息咨询、青少年体质改善处方、青少年体质锻炼辅导等[7]。

1.2.3特点从本质看,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体系具有有形与无形的特点。“有形”主要是提供培训、设备、技术等表现,“无形”主要是通过制度、政策、信息等表现;从状态看,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体系具有持续性与公益性的特点。“持续性”表现在指导与服务的结果是一个需要见长效的过程。“公益性”表现在指导与服务的期望是全社会共同关注并帮助青少年健康成才;从方式看,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体系具有群体性与针对性的特点,“群体性”体现在指导与服务的内容要适合于所有的执行者、接受者。“针对性”主要是可满足不同层级的执行者、接受者需要,以及指导与服务需要在层次复杂的关系中,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合理的举措有针对地开展。

1.3 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体系的目标

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体系的内涵决定其目标,即通过构建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体系,建立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政策制度,形成落实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内容方法,将指导与服务具体措施贯穿到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全过程,转变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理念并促使其获得持续良好的成效,最终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管理整体水平。为实现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体系的目标,需要一定的要素形成联动,即: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青少年不同层级的指导与服务政策制度为基础,明确指导与服务的方法、措施、评价、反馈等为路径,提供规范化的人力、经费、设施、设备等为保障。当然要实现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体系的目标,还需要执行者与接受者的配合意识和主动参与。当前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与社会,由于国民这方面的观念还相对滞后,经济基础不均衡且相对薄弱,配套制度没有或不完善,社会中介组织不发达等,造成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法治程度不高、组织协调缺乏、合作关系淡薄等[8]。这些都严重制约着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的效果。

2 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体系的构建原则

2.1 均衡性原则

指导与服务的均衡性源于管理理论对均衡服务的探讨,关注的是对差异化需求对象提供适度的指导与服务,使得不同的接触点实现指导与服务效率和满意度的均衡[9]。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体系的均衡,目的是实现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能力和期望、能力和满意度的均衡。为实现这两种均衡,政府、学校、社会在开展指导与服务中就必须进行高效的指导与服务资源配置,以充分满足执行者和接受者的需求。也就是说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体系的均衡性主要体现在执行力与效果上的均衡,而并非指导与服务需要大量的投入量和手段上的均衡。可见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体系的均衡性原则主要包含三点:具备均衡的指导与服务能力、满足均衡的指导与服务预期、达到均衡的指导与服务效果。

2.2 普惠性原则

“普惠”的意思是让绝大多数人受益。指导与服务的“普惠性”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问题的论述,“要从实际出发,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的对象层级多、受众广,其“普惠”的目的是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内容和效果应惠及到所有执行者与接受者。也可以说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本身就是一项公共服务,也属于民生工程一部分。对于参与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的所有主体,不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东部经济发达的还是西部经济落后的、大学生还是小学生,都有获得指导与服务的同等权利。因此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体系的普惠性原则应注重四点:制度适用、内容实在、方法易行、成效可期。

2.3 协同性原则

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工程涉及政府、学校、社会不同层级执行者和接受者的共同参与,其“协同”主要体现在政府各层级部门之间的协同,政府部门与学校之间的协同,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协同,政府、学校、社会组织之间的协同,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家庭(监护人)的协同、学校与青少年之间的协同等。为了达到指导与服务协同的目的还需要在政府的干预下建立专门机构(平台)来完成众多的协同。为此构建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体系的协同性原则应注重三点:共建互助、专业指导、精准服务。

3 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

3.1 形成制度保障机制

制度保障是推进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的前提。制度主要包括:在教育部、省级、市级各类相关文件中明确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性质、内涵、内容、目标等,在学校配套制度中明确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的具体内容、实施办法、预期效果等,以及在文件和制度中明确社会组织机构参与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的介入门槛、主要路径等;保障主要指投入保障,包括:人、财、物、环境的投入。人力主要是指保障政府相关管理机构、学校相关执行部门、社会组织机构等投入相应业务素质的人力资源。财力主要是各级各种财政或社会资本的配套资源。物力主要是指各类管理设备、设施等硬软件的配备资源。环境主要是指具备良好的时间、空间、气候、人文等。

3.2 形成主体联动机制

主体联动是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在运行中主体之间的相互配合行为。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的主体包括: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监护人)、青少年。主体联动的目的是主体之间在明确各自职能基础上,搭建起相互联系的渠道,通过指导与服务形成信任与合力,真正发挥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的作用。为此,国家需要在教育部设立“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委员会”,各省、市设立专门“分委会”,各校设立专门“工作组”等。一方面明确各级政府分工形成合力,即:教育部统筹全国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的宏观政策与工作部署,省、市各级政府负责制定并落实指导与服务各级各类学校、社会组织的实施办法;另一方面明确各级学校、社会组织分工形成合力,即:各级学校做好指导与服务家庭(监护人)、青少年的具体措施,社会组织做好家庭(监护人)、青少年在学校无法获取的指导与服务补充措施,最终最大限度地落实广大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的指导与服务。

3.3 形成评价运用机制

评价是监督、检验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成效、水平的手段;运用是将评价结果运用回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过程中提高成效与水平的途径[10]。当前我国的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已建立了相关评价制度,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但在落实上仍存在诸多不足。为此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的评价需要完善相关制度的内容与办法,构建相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政府牵头,学校、社会、家庭(监护人)、青少年等参与,建立良好的评价渠道,定期通过上、下级之间的相互评价和促进工作的有效落实,以及将评价结果整理分析,通过公开信息、奖惩结合、推广先进等方式及时反馈到指导与服务中,促进其不断完善。

4 小结

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作为青少年体质健康管理系统的子系统,是发现青少年体质问题、提出对策、落实举措的重要环节。当前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水平亟待提升,加快落实指导与服务非常必要。并且需要紧跟时代发展变化而不断丰富其内容,如:为提升指导与服务水平加快研发“校企结合”、“体医融合”等措施。随着传统“权力本位”的被动低效管理逐步被新时代“以人为本”的主动高效服务所替代,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者的角色急需向指引者、服务者、督导者转变。坚信未来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指导与服务必将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完善机制。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体质青少年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青少年发明家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四大特征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